第337頁
曹孟德手裡難得有過萬的兵,看著忙著春耕夏種的百姓,竟然有種還不如不給他兵的錯覺。
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罪魁禍首郭嘉郭奉孝完全沒有搶活兒乾的自覺,他都主動來關中了,再不能給自己弄個清淨地兒他得多廢物?
說起安撫百姓打理內政,他的確比不過其他人,可是架不住他們家主公糧多,還有從兗州、徐州、豫州各地運過來的糧食,那麼多糧食再加上那麼多兵,這要是再安撫不了百姓,他直接找個枯井跳進去得了。
小皇帝親自下詔讓各州郡送糧來支援關中,這主意是誰出的他不點名,反正最後獲益的是關中百姓,所有的糧食都由軍中發放,不經官府官吏之手,少了中間的剋扣環節,真正死於凍餓的百姓比他們預計的少了一半還多。
安撫百姓、打理內政,他們把前半部分給幹了,曹孟德他們接麴義和高覽的班,干後半部分有問題嗎?
亂民?什麼亂民?
關中現在都是踏實能幹的老百姓,哪兒來的亂民?
曹操:!!!
該死,失策了!
麴義和高覽在曹操抵達關中之後各自離開,郭奉孝卻沒打算走那麼快,他來關中為的又不是關中,西涼那邊還不知道是什麼樣,現在走了他豈不是前功盡棄?
郭奉孝整天念叨著呂大傻子怎麼還沒消息,然而沒等到呂奉先和衛伯覦從涼州回來,卻等到了衛兵慌忙來報,「郭祭酒,城外出現了蝗蟲。」
關中連年大旱,今年春季多雨,本以為會是個風調雨順的年份,孰料到了夏天又是乾旱,眼看著再過倆月就是秋收,鋪天蓋地的蝗蟲卻先豐收一步而來。
蝗災一旦出現,波及的不會只有一個地方,關中相鄰的冀州、豫州很快得到消息,所有郡縣皆是如臨大敵。
蝗蟲過境,草根都不會給他們留下。
「命如草芥,塊土安能阻狂瀾?」
「人如螻蟻,蟻穴潰堤,塊土又怎不能阻狂瀾?」
第120章 眾生皆苦
飛蝗肆虐的消息傳到冀州時,整個冀州一片譁然,關中的蝗蟲已經成災,禍及冀州只是時間問題,若是蝗蟲數量多,甚至可能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將整個大漢這季的收成全部糟蹋完。
蝗蟲還沒到冀州境內,整個冀州已經人心惶惶,好在原煥早有準備,不至於在天災真的降臨時手足無措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
漢末這段時間天災不斷,他記不清哪年哪月有什麼災,只知道造成人口銳減的不管有戰爭,還有瘟疫、乾旱、蝗蟲等各種令人防不勝防的意外。
瘟疫頻發,旱災不斷,蝗蟲什麼時候會來誰也說不準,但是只要夏天遇到大旱,十有八九都會有蝗蟲肆虐,天災不知什麼時候到來,理應未雨綢繆而非臨渴掘井,防患於未然方是正道。
早在曹操剛接手兗州的時候,他就已經下令讓百姓蓄養家禽,春日播種之前先查看田裡是否有蟲卵,在春耕之時先把地里可能有的蝗蟲卵塊挖出來燒了,然後再種上莊稼。
冀州、兗州、豫州這兩年都有防備,百姓不懂為什麼要餵養雞鴨,春耕之前許多人懶得翻看土地,官府就下令強制餵養。
每年的雞鴨由官府高價收回,地里翻出來的蟲卵搜集起來送到官署也可以換糧食,對老百姓來說,再多命令都不如到手的糧食來的有動力。
雞鴨可以自己捕食,散養在外面不怎麼費心,就算不放心散養,圈在院子裡也花不了多少功夫,春耕時翻土本就能讓莊稼長的更好,費點力氣挖蟲卵就能從官府換糧食,比辛辛苦苦侍弄莊稼來的輕鬆多了,家裡青壯年多的人家不光挖自家的地,連沒有開荒的荒地都沒有放過。
這幾個地方收攏流民用的是以工代賑的法子,往日裡需要征農夫來加固城池修繕水渠,這兩年流民多,不需要特意從本州徵調民夫,只流民就足以將活兒乾的七七八八。
徵調而來的民夫可能會躲懶,流民不一樣,這些逃難的百姓經歷過戰亂、饑荒,為了有一口吃的什麼都能做得出來,幹活效率比徵調民夫高了不少。
是以往年中原一帶雖然也有過旱情,但是各地水渠修繕得當,再加上官署反應快,倒也沒有遭受太多損失,糧食產量甚至比前些年沒有旱情的時候還高了些。
原煥在冀州的時間已然不短,又有荀彧等人輔佐,下達的命令基本沒有人敢敷衍,他們這位冀州牧看上去溫和得體,手段卻和溫和二字根本不沾邊。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頭的官不可能深入到鄉里村里查看情況,官府剛剛下令讓民間興修水利多養家禽的時候,不少人嘴上答應的好,實際上陽奉陰違根本不上心。
修水渠引水防旱他們理解,可是養雞鴨幹什麼,人都吃不飽飯還養什麼雞鴨,吃肉多奢侈,就算養上一年可以去官府換錢,這一年下來伺候完莊稼還得伺候雞鴨,哪兒來那麼多時間伺候完這個再伺候那個?
反正官府沒有強制說雞鴨養大了之後必須送過去換錢,大不了先把雞崽子鴨崽子燉湯,到時候萬一有人來問,就說養大之後自己家孩子想吃肉所以殺了解饞,再不濟說家跑丟了也成。
原煥早猜到有人會陽奉陰違,在讓人分發雞崽鴨崽的時候特意加了條命令,膽敢隨意糊弄者,來年家中所有收成全部上交官府,別人家的糧稅收五成,他們家收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