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63頁

    只是猜測而已,又沒說一定會是那樣,信是孫權寫的,和他有什麼關係?

    他也是無辜的。

    於是乎,下一個焦點很快變成曹孟德。

    曹操:……

    孫堅被這變來變去的罪魁禍首弄得嘴角直抽,合著不是一個人的錯,而是除了他們家主公外所有人都有參與,尤其是幾個不懂事兒的孩子,丁點大的小事兒就把他們嚇得跟天塌下來一樣,以後出門別說是他孫文台的種,他丟不起這個人。

    誤會終於解開,烏程侯無罪脫身,為了防止自己忍不住動手揍孩子,特意選了荀彧旁邊位置坐下。

    他算是看明白了,這屋裡除了他們家主公就只有一個荀文若還算靠譜,其他連曹孟德都靠不住,呂奉先更不用提,至於那群半大小子,兔崽子們不跟著添亂就是萬幸。

    孫權和曹丕低著頭不敢說話,趁大人們繼續談論正事,眼神噼里啪啦火花四射,如果目光能殺人,他們倆現在已經血濺五步了。

    原煥也沒想到會是這樣,看倆孩子嚇得不輕也沒再說什麼,他不說話也擋不住倆小子回去挨打,再說話豈不是火上澆油。

    烏程侯來了也好,省得再另外派人去兗州傳話,他身邊不是世家出身又身居高位的本就不多,直接和孫堅面對面說話,免得到時候會錯意再出差池。  

    荀彧說的不錯,這事兒必須讓不怕得罪人的人去做,最好是還殺伐果斷的武將來監管,萬事開頭難,開始的時候越強硬越好。

    可惜他最近沒法回鄴城,不然還能連其他事情一起辦了,好在現在情況不算太壞,長安城沒有他用慣的班底,有曹老闆用慣的班底也不錯。

    曹老闆自帶吸引人才光環,能被他看上的都不簡單,雖然這麼說有點不要臉,但是他真的想過曹老闆招過來一波他收割一波,這樣比自己費勁兒甄別省心的多。

    好在他總能忍住,知道不能可著老實人欺負,也不能逮著一隻羊薅羊毛,如今各州郡的人才前往鄴城投效的更多,他再把曹老闆好不容易聚起來的班底弄走,這人估計得跑去鄴城找他哭。

    想讓寒門子弟迅速成長起來並不容易,只讓他們有書可讀有學可上遠遠不夠,最重要的還是讓他們有晉升的路子,不然只靠最上層的幾個人去挑選,就是累死也挑不出幾個人。

    讓讀過書的年輕人有機會通過考試進入官場,就算是最基層的小官,那些本來有條件讓孩子讀書但是因為各種各樣原因不願意讓孩子讀書的家長們也會改變主意讓孩子讀書,空口白牙說再多話都沒有用,只有讓他們看到好處,政令才能更好的推行下去。  

    萬幸他當年讀書的時候學的認真,記憶力也算不錯,唐宋明清的科舉制有什麼優點缺點沒有忘乾淨,這時候也能根據他們現在的情況來改動調整,不然讓他憑空造出一個更好的制度,他也沒那個本事。

    有句話說得好,生產力是推動一切發展的決定力量,有些事情不是他想做就能做,就拿現在來說,他倒是想讓所有百姓立刻吃飽肚子,一年解決溫飽問題兩年全民小康,問題是只有想法沒有用,想得到做不到等於白想。

    別人穿越重生要麼帶著隨身空間要麼有個山崖底下的老爺爺,他也不求有多大的奇遇,飛升成仙太不現實,能給他來個穿越大禮包也行。

    奇遇配套的玉米、土豆、辣椒、棉花、紅薯他一個也沒見著,造船的技術也不允許他派人遠渡重洋去原產地找種子,即便造船術跟得上,能把人送去遙遠的大洋彼岸,現在的種子和幾千年後精心培育出來的種子也不一樣。

    穿越大禮包指望不上,想讓百姓吃飽肚子只能靠他們自己。

    在這連活下去都很困難的年代,大跨步容易適得其反,他也沒本事跨太多,只能順著先輩們走過的路,將容易被鑽空子的九品中正制拋開,現在的世家大族權利很大,九品中正制後養出來的門閥世族權勢更大,思來想去,還是直接略過更好。  

    文舉武舉並行,但又不能讓他們偏科偏的太厲害,走文舉之路的要有一定的武學底子,走武舉之路的基礎文化課必須得過,除非是天降文曲星或者天降武曲星,不然都不能算過關。

    原煥之前只提過幾句廢除州牧以及設立三省六部的事情,科舉相關的具體章程還沒有想好,也沒有和身邊人說過,不過鄴城書院的入學考核和那些已經很接近,倒也不算太突然。

    曹操和荀彧聽得入神,這法子倒是有趣兒,世家大族提拔後輩很正常,但是也要那些後輩值得提拔,很少有人會冒著敗壞自己名聲的風險提拔沒本事的後輩,就算要提拔的是親兒子也一樣。

    當然,有人不肯讓不成器的後輩出門禍害百姓,自然也有人不管自家後輩幾斤幾兩非要將人塞進官場,無才有德至少能保證不幹壞事,要是無才又無德,至少會有一縣一郡的百姓不得安生。

    如果所有的官員上任之前都要經過考試,世家子和寒門子弟同台比拼,應該沒有人能接受自己精心培養出來的子弟後輩比不過寒門出身沒有任何背景的人。

    如此一來,各家教導後輩應該會更盡心,也算給他們施加壓力,讓他們不至於讓什麼都不會的後輩出去擔任官職。

    「主公這法子不錯,各州各郡都有讀書人,準備幾場考試比讓他們千里迢迢趕來鄴城更方便,也不會再發生沒有本事卻自視甚高之人擾亂官署。」荀彧越想越覺得可行,他們家主公鮮少接見生人,各地趕去鄴城投效的有志之士沒有門路去司徒府,只能把拜帖送去別的地方。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6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