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他的母親從來不是尋常女人,當年徐敬業都沒有成功,如今王叔李貞起兵定然毫無勝算。
太平沒有接李旦的話,只是輕笑著換了話題,「四哥這裡的鴿子是越養越多了,哪日送我幾隻玩玩?」
李旦啞笑,「你若喜歡,今日便捉兩隻去。」
「我給姑姑捉。」門外的李隆基聽到了話茬,笑嘻嘻地探出一個小腦袋來。
太平似笑非笑,「不必,本宮看上哪只,本宮自己捉。」
李旦聽出了太平話中的不悅,厲色道:「高玉,帶三郎下去,沒規矩!」
李隆基癟癟嘴,悻悻然被高玉牽著退下了。
「三郎這孩子,向來調皮。」
「四哥應該多做管教,免得將來惹禍。」
太平不咸不淡地提醒李旦,「母后最討厭不聽話的孩子。」等他再大些,若是有什麼把柄撞在了她的手裡,她一定不會顧念骨肉之情。
上輩子她看錯一次,信錯了他,這輩子她絕對不會重蹈覆轍,定會先下手為強,在他羽翼未豐之前,先把他給收拾了。
第125章 明堂
越王李貞的起事很快便被鎮壓了, 可武后的清算才剛剛開始。藉由酷吏之手,網織罪名,不論是參與此事的李唐王孫,還是知悉此事的李唐王孫, 皆入罪收拾。
豫州李貞一案牽連甚廣, 若要按律誅殺,則豫州上下獲刑者十之有四。狄仁傑親自審問後, 密奏武后, 請旨武后止罪於李貞父子,以彰顯仁德。
武后欣然答允, 沒過幾日,又收到了另一封張光輔的密奏,直言狄仁傑在豫州出言不遜,武后聽之, 將狄仁傑降為復州刺史。
十月, 越王一案終了, 可由越王反叛牽扯出來的宗室謀逆案子才剛剛開始。與上輩子一樣,薛紹雖未參與,卻還是牽扯其中, 按律判了流刑嶺南, 也算是保住了一條性命。
十一月到十二月, 近支宗室皆被處死。高祖李淵的二十二子, 太宗李世民的十四子,無一存活。哪怕是這次起事的告密者,武后雖說升了他的官,後面依舊找機會收拾了。
李唐王孫凋零,朝臣們暗暗心驚, 本以為鎮國公主太平回來,朝堂會有所改變,沒想到公主在這段時日一直被武后禁足宮中,想來與陛下一樣,根本沒辦法站出來阻止這場殺戮。
李唐舊臣們數了數剩下的王孫,只剩下了高宗李治的四個兒子。李顯遠禁房州,李旦傀儡宮中,李上金與李素節也被嚴加管控。
武后一邊揮舞著她的屠刀,一邊將翻找出來的《大雲經》找僧人注釋成《大雲經疏》,廣傳四海。
女子為君之心,呼之欲出。
大勢已定,在這樣的大勢之下冒頭,只會招來滅族的禍事。
武氏子弟們摩拳擦掌,在朝堂上不時上奏各地出現的祥瑞之事,一時之間,武后是菩薩轉世的傳聞幾乎天下無人不知。
同年十二月底,明堂建成。
此堂高二百九十四尺,一共三層,下層代表春夏秋冬四季。外方而內圓,暗示天圓地方之說。中層代表十二時辰,外面裝飾了九條金龍,皆昂首捧著宛若圓盤的上層。上層寶頂處棲著一隻通體塗了黃金的鐵鳳凰,它鶴立明堂的頂端,振翅欲飛,仿佛隨時會把星辰銜入口中。
鳳在上,龍在下,這是亘古未有的建築,也是當世第一高的高樓。
武后觀之大喜,當即命名:萬象神宮。
天子坐明堂,今朝終得親眼一睹。
眾臣不得不嘆服,百姓不得不稱頌,仿佛武后稱帝已是名正言順。只是,武后主動稱帝與被動稱帝,雖說結果一致,在百官心中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為了這一天,武后已經謀了四十餘載,也不差再等一個萬民請命的好時機。
第二年正月初一,武后親率百官赴明堂祭天。
這是百官們第一次踏入這裡,也是從這一日起,凡是大國來朝,或是開年第一日這樣的大朝會,皆會在萬象神宮舉行。
望著這樣富麗堂皇的皇家建築,李唐舊臣們只覺莫名地腿顫。這裡比原先的乾元殿高了太多,也闊了太多,當中裝飾無一不彰顯皇家威嚴。
武后一襲金絲朱紅鳳袍長長地迆在身後,高舉香燭祭天敬祖,宣布改元「永昌」,她站在龍椅之前,哪怕已是六十六歲的老婦,可眉眼之間的英氣颯颯,帝王之氣分毫不少,竟是把站在她身邊的天子李旦襯得黯淡了七分。
「天佑大唐,盛世長安。」
百官們整齊地跪了下來,到了這一刻,即便心中還有他想,他們也只能順天應命,叩首臣服。
武后初獻終了,李旦開始亞獻。他接過了內侍遞來的香燭,站在大鼎之前,虔誠禱告。他確實希望天佑大唐,母后的帝王夢可以有一日終結,還他一個大唐天子真正的君權。
「天佑大唐。」
李旦禱告完畢後,朗聲一呼。
百官們繼續叩拜,「萬歲,萬歲,萬萬歲。」
到了終獻時,眾臣卻發現今日並不見皇太子李成器的身影,正當眾臣滿心疑惑時,武后開了口,「今日皇孫染了風寒,便由……」武后的眸光掃過眾臣,最後落在了站在百官之首的盛裝太平身上,「太平代之。」
武后的話,好似一記晨鐘敲在了每個臣子的心頭。
公主接替皇太子的終獻,這意味著什麼,只要有腦袋的人都能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