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頁
英王李顯穿著朝服站在百官之首,瞧見武皇走近後,恭敬地上前扶住母親。
武皇微笑,牽著英王的手一起走上龍台。
「阿顯,你就站在朕的邊上。」武皇揚聲下令,殿上諸臣都聽得分明。
他們紛紛向李顯投來目光,經年闊別朝堂,四十多歲的他像極了一個小老頭。武皇雖老,可在龍椅上一坐,那帝王之氣油然而生,兩相比較,不得不承認,李顯太過平凡,平凡到穿著朝服也不像個皇家子弟。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官們很快便反應過來,急忙朝著武皇跪拜行禮。
武皇大手一揮,「平身。」
眾臣起身。
「今日諸位臣工,有何要奏?」
就在眾臣以為武皇要宣布大事時,沒想到武皇反而張口問他們政事。
陛下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藥?
百官們各有所思,惴惴不安。
正當此時,殿外響起了內侍的聲音,「陛下,臨淄王回來了!」
李顯咬了咬後槽牙,武皇握住了他的手,抬眼對著他遞了個眼色,示意他稍安勿躁。李顯只得忍下,乖順地聽從母親安排。
「咳咳……」李隆基踏入大殿時,捂著心口低咳了兩聲,垂首趨步穿過百官,走近龍台之下。
百官們看得清楚,臨淄王頸邊有好幾處結痂的傷口,此時他雙眼通紅,眼淚一直在眼眶裡打轉,讓人心生憐憫。
「祖母!」李隆基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聲音沙啞又哽咽,「孫兒回來了……嗚嗚……」
武皇氣定神閒,淡聲道:「回來便好,說說,皇陵那邊的刺客到底是怎麼回事?」
李隆基吸了吸鼻子,既然武皇幫他開了話茬,他便不客氣了,「祖母容稟……孫兒那日照舊守陵,為阿耶抄寫經文祈福……然後……然後忽然殺出十餘名死士……」他說到動情處,扯開了衣領,讓朝臣們看清楚他的傷口,「二話不說,便朝著孫兒脖子砍。」
武皇微笑,「你是怎麼躲過這一劫的?」
「幸得護衛忠誠,拼死護衛孫兒逃入隴西山林,借著山勢地形,孫兒這才躲過一劫。」李隆基這會兒哭得更慘了,忽然重重對著武皇叩首,「孫兒懇請祖母徹查此事,還孫兒一個公道!」
武皇順著他的話,故意問道:「眾卿以為,該從何處查起啊?」
瞧見武皇主動開了口,當中一名李唐舊臣走了出來,手執笏板對著武皇一拜,「皇孫接連遇害,誰是最大的受益者,誰便是嫌疑人。」他雖沒有點明太平,可眾臣都聽明白了他話中的意思。
可公主已經被武皇秘密處置了,再深究此案,只怕也查不到什麼。
當務之急,最該做的便是逼迫武皇當殿立下太子,或是逼迫武皇當殿起誓,終其一生絕不加害李唐皇孫。
先帝嫡系一脈,只剩下了臨淄王與秦王,他們無論如何都要保下這二人的性命,以免這江山最後傳到武氏手裡。
武崇訓聽得刺耳,肅聲道:「你這是什麼意思!」
「東宮空置多年,除了先帝血脈外,誰覬覦儲君之位,誰便是嫌疑人。」李唐舊臣反唇相譏,硬生生地把武崇訓的話梗在了喉間。
「臣,懇請陛下徹查此案,還臨淄王一個公道,還天下人一個真相!」這人堵完武崇訓的話後,便跪地叩首。
很快地,李唐舊臣們紛紛出列跪地叩首,一聲又一聲的「臣附議」如海浪般襲來。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若能趁機逼迫武皇立下儲君,他們戰戰兢兢守護江山十年也算是盼到了曙光。
武皇不驚不怒,徐徐問道:「朕若不願徹查,你們當如何啊?」
眾臣以為武皇是鐵了心的想要包庇公主,留公主一個好名聲,他們怎能容忍武皇這樣的行為,頓時群情激奮,再次叩首請命。
「陛下是萬民之主,豈能以一己之私,置國家法度如無物?」
「還請陛下徹查此案,以正法紀!」
「你們……」武崇訓張口欲斥,看著朝堂上大半朝臣跪下請命,「你們好大的膽子!膽敢如此逼迫陛下!」
「臣附議。」狄仁傑也站了出來,領著太平朝中的心腹臣子們一起跪地請旨,「法不正則天下亂,臣請陛下徹查此案!」
武崇訓以為自己聽錯了,「狄公,怎麼連你也如此!」
狄仁傑沒有理他,朗聲道:「陛下,莫要因一時心軟,受萬世唾罵!」
武皇故作無奈,緩緩起身,話卻是說給李顯聽的,「瞧見了麼?這龍椅你覺得好坐麼?」
李顯不敢應聲,瞧見這樣的陣仗,換做是他早就揮手示意臣子,他們想如何便如何了。
「君王,得有君王的威儀。」武皇這一句說得極小聲,只有李顯聽得分明,「抬起頭來,好好看看,君王該如何處置此事?」說完,武皇負手而立,沉聲道,「這是你們要朕徹查的,朕便給你們一個真相。羽林軍何在?!」
武皇的聲音穿透整個朝堂,很快萬象神宮便被千名羽林軍團團包圍。那總領羽林軍的不是別人,正是被武皇關入天牢多時的駙馬武攸暨。
朝臣們惶恐不安,武皇今日怎的連羽林軍都調動了?!莫非武皇想一網打盡,將他們這班李唐朝臣一次殺盡?!
武皇向來英明,不該做這樣瘋狂的舉動才是。若真血洗萬象神宮,武皇便會成為他天下人的眾矢之的,天下只怕很快就要分崩離析,四境也會戰禍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