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頁
雖然張福才帶著船隊離開,但是趙暘已經期待萬國來宋朝賀的畫面。
除了海上貿易,趙暘還想延續張騫的西域貿易。不過,陸上的絲綢之路,得把西夏解決掉才行。
收回被西夏霸占的幾個州,前往西域的道路才能通暢安全。
唉,如果不是今年考科舉,他現在已經在收復西夏了。
收復西夏,趙暘打算在一年之內搞定。
至於遼國,一年之內肯定不行,但是兩三年之內,問題應該不大。
第129章
王安石向宋仁宗提出了他的變法, 果然沒有全部得到認同。
宋仁宗也覺得王安石提出來的變法很好,但是就像趙暘說的那樣,很多都不切實際。不過, 王安石的變法並不是全部不能用, 有一些還是能用的。
能用的東西,宋仁宗沒有任何遲疑,立馬下旨推行了下去。當然,那些不能用的內容,比如說青苗法什麼的被摒棄了。
變法是王安石花了十幾年的時間一點點的積攢經驗想出來的,可以說是他一生的心血, 哪怕他這一生才過了一半。
一生的心血, 三分之二的內容的都不能用,只有三分之一的內容才被採納,這對王安石來說, 肯定是個不小的打擊。但是,那些不被採納的內容, 他心服口服, 沒有任何怨言, 是他思慮不周。
王安石並沒有放棄變法, 他決定重新提出新的變法。當然, 新的變法要在舊的變法之上進行修整。
為了新的變法, 王安石決定再次去外地任職。他覺得他之前提的變法並不能全部實行,還是因為他去的地方少了,對民情和當地的衙門了解的不夠多。
宋仁宗見王安石堅決要去外地任職,也只好答應他。不過, 要等今年科舉考試結束。
王安石原本也打算等到他兒子考完科舉再去外地任職。
對於他爹爹要去外地任職一事, 王胖胖一點也不覺得驚訝。就算今年他爹爹不申請去外地, 明年一定會申請的。
這幾年,他爹爹留在汴京城,沒有去外地任職,主要是因為妹妹太小。如今妹妹大了點,他爹爹是不會再留在汴京城。
王安石在汴京城待了三年,還是不喜歡留在汴京城做差事。汴京城太過繁華,對了解底層老百姓的辛苦和不易沒有什麼幫助。他還是喜歡去外地,走在田地里,了解當地老百姓的情況,想辦法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對於王安石這樣的實幹家,趙暘還是非常欣賞的。如果大臣們都像他這樣實實在在的為老百姓做事,那麼老百姓的日子會好過很多。
說到體察民情這件事情。就在王胖胖考院試的時候,趙暘帶著文臣百官去汴京城外春耕。
從兩年前,宋仁宗就把春耕交給了趙暘,讓他帶著文武百官春耕,而他和曹皇后就不露面了。
不是宋仁宗和曹皇后想偷懶,不去春耕。而是為了讓趙暘得到民心,他們這才把春耕這件事情完完全全地交給他做。
每年,趙暘不僅要帶著文武大臣們春耕,還帶著他們秋收。
春耕的時候,趙暘和大臣們耕地插秧。
秋收的時候,趙暘帶著大臣們割稻子,打稻子。
對了,趙暘還經常帶著大臣們去給稻田除草,除蟲。
因為太子殿下經常帶他們去做農事,大臣們現在很擅長耕地插秧和除草這些事情。
不止如此,太學的學生們和其他學校的學生對農事也非常了解。
這幾年,太學還培養出不少精通農事的學生。
趙暘見有不少學子擅長農事,就特意設置了一個部門,名叫農業部。
農業部屬於戶部,專門管農業的事情。
有擅長精通農事的人,不需要考科舉,只要考過農業部門的考核,就能在農業部任職做事。
這兩三年來,農業部門的官員越來越多。當然,和其他部門是不能比的。
除了朝廷設置了農業部,各個地方的衙門也設立了農業部。
自從有了農業部,農事方面的事情就順利了很多。不過,趙暘心心念念的三季水稻,還是沒有培育成功。
種不出來三季水稻,趙暘也不氣餒,讓農業部的工匠們繼續研究。
趙暘還讓農業部的工匠們製作肥料。他原本是想把化肥搞出來的,但是化肥里需要的礦元素太多,目前大宋還沒有那個技術把鎂、鋅什麼的弄出來。
化肥製造不出來,但是肥料可以啊。用動物的糞便和腐草、腐花什麼的做肥料還是可以的。
說到肥料所需要的動物糞便,趙暘忽然想到了沼氣池。
沼氣池可是個好東西,而且弄好後非常便利,他竟然一直都沒有想起來。
趙暘想到沼氣池後,就跟皇城司的工匠們說了說沼氣池的原理,然後讓他們去做,去試驗。
把沼氣池一事交給皇城司的工匠們後,趙暘就沒有再關注這件事情。這些天,他在忙改造戰車一事。
在戰場上,除了騎馬,還需要用到戰車。再說,他弄出來的大|炮需要戰車拉運。
趙暘從秦朝的戰車開始研究,然後真的被他研究出些東西來。不過,因為技術受限,他弄出來的新戰車也非常笨重,跟後世的汽車肯定是沒法相比的。
「工業革命嗎……」趙暘喃喃自語道。
他很想把工業革命弄出來,但是目前大宋的狀況真的不適合。但是,不弄工業革命,很多技術也就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