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
蘇軾的人品學識早已是金牌認證,趙煦聽了他的話卻並未十分動怒,只神色莫測地道:“如今朝中本是蜀黨獨大,想不到學士還敢與朕說這樣的話。”
蘇軾神色不變,只沉聲道:“只因朝堂上除了微臣,也無人適合與官家說這樣的話。”
趙煦回想起蘇軾任翰林侍讀時他們二人的君臣相得,也是一陣默然。趙煦憎恨慕容復,更加不喜歡舊黨,可他卻也知道蘇軾的確是個大公無私的老好人。“封賞西軍不成問題,但學士的愛徒……”
“微臣辭官,便是要讓官家放心封賞他。”蘇軾忙道。
蘇軾話音未落,趙煦已呵呵長笑,嘲諷道:“傳言學士與慕容卿情同父子,今日朕方知原來此言非虛!”官場規矩,議功的奏本政事堂從低,官家的封賞則從高。此所謂,恩出自上。蘇轍的奏本是建議晉慕容復為樞密使,但仁宗朝時狄青一介武將平定儂智高反叛尚且晉樞密副使,更何況慕容復乃是文臣,並且功勞遠大於狄青?蘇軾要以自己辭官來換趙煦的放心封賞,那慕容復的官位便不止於樞密使了。
蘇軾見趙煦面露不渝,即刻跪倒在地,切切道:“民心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還請官家三思!”有慕容復的這一波波造勢,究竟要不要封賞功臣、如何封賞功臣已是舉國關注,趙煦早已無轉圜的餘地。
蘇軾退下後,向太后終是忍不住勸道:“官家,便從了蘇學士之意罷!”頓了頓,她又道。“如今舉國鼎沸,若是再不封賞功臣,怕是要釀出大禍啊!”
這類似的話,趙煦今日來聽政事堂說地耳朵生繭。如今見向太后也老調重彈,他終是忍無可忍,不由失控叫道:“朕是皇帝!難道要不要封賞也不能做主麼?”
向太后醒定而憐憫地望著他,緩緩道:“你父皇當年又有多少事可以自己做主?”
向太后的這一句終是擊潰了趙煦最後的心理防線,只見他忽然扶著頭顱呻吟出聲,一頭栽了下去。
慕容復直至陪蘇軾回到蘇轍的相府,方才知道了蘇軾面聖的真正原因。當蘇軾當著眾人的面親口說出辭官一事,蜀黨上下皆是一副“果然如此”的神色。唯有慕容複目瞪口呆,好似莫名被人打了一拳,久久回不了神。
蘇軾見愛徒難得犯蠢,卻是有些不好意思,扭捏了一會方道:“辭官之後,為師會留在京城繼續主持‘東坡詩會’。”想起當年主持詩會時暢談國事以文會友的快樂,他的眉宇間不由露出幾分懷念,表情亦是十分意足。
慕容復還是回不過神來,注視蘇軾良久才艱難地擠出一句:“老師,這……這太突然了!”
蘇軾見慕容復仍需要時間恢復情緒,也就不再理會他,轉而與他剩下的三名學生笑道:“這‘東坡詩會’你們也要常來才是!”
秦觀等三人聞言即刻笑著稱是。三學士中屬秦觀最是機靈,聽聞蘇軾要在京城安家忙道:“老師當年在京城的府邸還保存著呢,只要派人修繕一番便可住人了。不知師母、叔黨和遁兒什麼時候回京?”
慕容復仍舊不能接受,當下扯住蘇軾的胳膊固執問道:“可這是為什麼,老師?”平滅夏國是蜀黨治政時的大功,章惇自知不敵蜀黨已然拒絕朝廷詔令。這個時候,正該是蘇軾奮發向上問鼎首相的最佳時機。
蘇軾見慕容復始終想不明白,不禁輕輕一嘆,低聲道:“明石,以你的才幹當不止於一個樞密使。”
慕容復點頭應道:“來日方……”話未說完,他忽然語塞,猛地抬起頭跟見鬼了一樣瞪住了蘇軾。
只見蘇軾溫和地望著慕容復輕輕而笑。“與其讓為師占了相位奪了你的功勞,不如就此實至名歸。”
蘇軾話音一落,慕容復便怔立當場,如何都吐不出一個字來。
反而是晁補之正色言道:“如今朝中已是蜀黨獨大,若是老師任了左相、明石再任樞密,難免引來朝野側目,便是宮中亦會不安。明石,你向來有遠見,怎麼這一回竟疏忽了?”
“我……我……”慕容復張口結舌,慌亂地竟連話也說不清了。“老師,我沒想到……我……學生可以辭官!”太皇太后病勢轉危的那段時日正是慕容復人生中最為艱難的一段,無論公務還是私情。平滅夏國,是他能抓住的在太皇太后過世之後保全蜀黨壓制趙煦的唯一機會。大事未成之前,慕容復的確無心再去思考事後該如何分豬肉的問題。
“糊塗!”慕容復如此口不擇言,蘇軾頓時心塞不已,若非還顧念著師徒情分只怕就要上手揍人了。“你與質夫的聯名上疏為師也看過了,確然老成謀國耳目一新。如今大宋雖平滅夏國,可外有大遼與吐蕃蠢蠢欲動,內有冗官冗費令朝廷舉步維艱。這個時候,你更該迎難而上一心振奮,好端端地辭什麼官?”
“可是老師……”
“老師年紀大了,有事當然是弟子服其勞!”不等慕容復把話說完,蘇軾即刻搶白。注意到慕容復仍眼巴巴地望著自己,眼底的赤誠依戀一如多年之前,蘇軾的心瞬間軟地一塌糊塗。只見他長嘆一聲,緩緩道:“明石啊……為師還記得那年你來黃州在‘東坡學堂’外立了一夜。那天晚上下著大雪,你才十七歲……若非你實在固執,為師是絕然不會收你為徒的。這麼多年過去,為師實想不到咱們大宋竟能有這樣大的改變!為師在杭州三年,杭州文風鼎盛,人人都羨慕為師收了一個好學生。為師教不了你什麼,可至少不能擋了你的路。你的才幹遠勝為師,這相位合該歸你!”說到這,蘇軾不由赧然一笑,拍著慕容復的手背最後補上一句。“為師有這決定,並非出於私情,而是為了天下。明石,你可明白?”
蘇軾如此坦誠,慕容復還有什麼不明白?這大宋的天下終究還是姓趙的,如今蜀黨文治武功一無所缺,豈能不令皇家坐臥不寧?蘇軾選擇在這個時候辭官留京,一來是要將相位讓給他,二來也是作為人質取信於皇家。如今的時代,師徒便如父子,慕容復再不肖也絕不能背叛蘇軾。是以,只要蘇軾一日仍忠於大宋,慕容復縱然當上十年、二十年的首相,軍政大權集於一身,天下歸心,他也絕然不能反叛。
“老師……”不知為何,多少誤會困苦、風浪險惡慕容復都一一咬牙扛了過來,可今日見蘇軾甘願捨棄仕途為他破局,他卻百感交集手足無措地痛哭起來。
五日後,紹聖元年元月二十,朝廷終於發下明旨封賞平滅夏國的有功之臣。原環慶路經略安撫使章楶為少保,原鄜延路經略安撫使種諤為陝西節度使,原成州團練使折可適皆為甘肅節度使,其餘功臣將士各有封賞不提。另自范純仁致仕後左相之位始終空缺,有鑑於四品給事中慕容復主持平夏之戰,功績卓越,特晉慕容復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自此,慕容復終於官居一品。而這一年,他剛剛年滿三十。
作者有話要說:
導演:慕容大人,出將入相,恭喜啊!
慕容:O(∩_∩)O~
種諤&折可適&种師道:……
第149章 紹聖二年
紹聖元年,這實在是個值得載入史冊的年份。只因這一年,趁著朝廷平滅夏國的東風,自元祐六年便由政事堂定案,可卻因為種種原因始終沒有推行地方的吏治改革終於在陝西、甘肅兩路率先啟動。並成功地在未來的十年中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道路,最終推動整個大宋官場的吏治革新。
三月,吏部發布消息,朝廷新設陝西、甘肅兩路需要大量官員牧守,請只有虛銜的冗官及賦閒在家的各科進士向吏部投檔,以供篩選。然而,由於陝西、甘肅兩地乃原夏國故土,條件艱苦且不說,更有零星党項殘部猶與官軍對抗,委實不太平。是以,這條消息發布三個月,卻是應者寥寥。
然而,地方上卻不能長期沒有官員治民。吏部百般無奈,只得於六月再度發布消息,招募年資在十年以上,學識至少得通過取解試的資深吏員前往陝西、甘肅兩地擔當牧民官。吏部此舉無疑打破了官吏界限,顯然令不少進士身份的官員或准官員心懷不滿。可不等他們鬧騰起來,《汴京時報》已洋洋灑灑地向百姓轉述了這一情況,最後言道:既然挑選吏員為官牧民不合規矩,那麼你行你上啊!進士們即刻萎了。
事情結束了麼?自然沒有!那《水滸傳》里排名第一的宋江江湖人稱“及時雨”,夸的便是他仗義疏財。然則,一個小小的鄆城縣押司,俸祿鮮薄,又有老父在堂、嬌妻待養,何來銀錢急公好義救人危難?答案,自然是貪污受賄。宋時吏員俸祿低微,以至於吏員貪污受賄已成官場潛規則。這些前往陝西、甘肅為官的前度吏員們收受賄賂已成習慣,如今有烏紗護體更是肆無忌憚,到任不過數月已鬧出了不少官司。
不少進士們正等著看笑話,哪知政事堂先知先覺,不等彈劾奏章成氣候,兩個分別名為“紀檢”、“監察”的工作小組已奔赴陝西、甘肅,清查當地官員的做派與工作實績。這兩個工作小組有朝廷詔令在手,可謂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不過數月便殺得人頭滾滾,又擼下了不少庸官懶官。由於入罪伏法的多半是吏員出身的官員,這“紀檢”、“監察”雖殺氣騰騰,可官場上卻是集體失聲,誰也不屑為吏員官出面說情。
如此一折騰,陝西與甘肅兩地的大部分官職又空了大半。吏部只得又發消息,鑑於陝西、甘肅兩地苦寒,吏部將酌情提高地方官的俸祿補貼,再請符合條件的進士與吏員投檔。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吏部這高薪養廉之策果然奏效,縱然官場傳言“紀檢”、“監察”將長期坐鎮兩路,可仍是有不少進士與吏員願意“鋌而走險”。
可有願意的,自然有不願意的。剩下的那些官職該如何填滿?這一回,吏部實在無計可施,只得以祿米相脅。不久朝廷便頒下聖旨,言道:身為官員預備役卻死活不願為官,委實不忠不孝有負朝廷厚待之恩。既是如此,朝廷決意將所有無實職在身的進士每年所得祿米及免稅待遇全部減半,以示懲戒。
宋時的冗官之盛可謂歷史留名。宋朝國土只有這麼大,有實職的官員只占了十之三四,冗官與待官的進士卻有十之六七。可這一回,不等生活受到影響的進士們集體抗議,朝廷便又發下了第二道聖旨。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些進士們挑肥揀瘦不忠不孝的無恥嘴臉,朝廷愈發體會到兢兢業業為朝廷做事的各級官吏的可愛之處。為表彰他們的德行,朝廷決意調整提高各級官吏的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