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第22章 感悟,離去
那日發生於客棧之內的命案,已如被人以莫大的法力抹去了一般。卻是再沒有人提及當日之事。江寧亦從那張詠口中了解到此次到這灌江口來,除了明面上的探查此地神像廟宇毀損,更是因為那賜樂業人所提出的引用紙幣一事。
貨幣一事關乎國之根本,即便是有了張詠的大力扶持,在這蜀地之中一時半會兒也無法實現。因此首先重中之重的,還是要將心思放在民生方面。
那群已經在這大宋朝安居下來了的賜樂業人,既然有心在這陌生的國度里開創一般事業,入鄉隨俗自然是必須的。並不單指這服飾與禮儀,更包括種種人情世故。
張詠有心採納這群異族人的建議,在蜀地施行全然不同的貨幣政策。可又擔心朝廷上的諸多種種阻礙,一時之間並不能給一個好的答覆。但並不妨礙他對這構想的興趣與支持。
力所能及的,在對蜀地的考察中,這群賜樂業人卻是發現在這灌江口似是有著某種植物,與他們部族流傳的秘法結合起來,可以打造出一种放水的印記,且極難磨滅。
防偽放水標誌!
幾乎便是在那一瞬間,江寧腦海中便閃現出了這樣的字眼。
江寧後世的國度,在那龐大而不斷發展的國家之中,假幣偽幣尚時有發生。又何況是在這一切並不發達的這時代。即使是一開始沒有出現,也不代表以後的日子裡不會有投機取巧之輩去做這一本萬利的生意。且這紙幣的發行數量等各方面也是一大問題。那後世的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可並不是什麼唬人的字眼。
江寧並不是專業的經濟學者,他所能想到的最多不過是與他曾經的生活有些許聯繫的一些問題。而對於張詠這樣接受了傳統儒家教育的士大夫而言,這所有的一切則是遠超出了這時代的。
但這並不影響,他們以無比小心而又謹慎的態度去對待這一切。
而後的年月里,張詠治蜀,極大的解決了困擾大宋朝官家相公們的蜀人難治問題。使這為戰火侵染的蜀地重歸天府之國的美譽,也極大的證明了張詠所做的這一切是正確的。
但也是直到很久之後,那位天資絕倫的王安石王相公以滿腔的熱血掀開大宋朝變法的風潮,將這流傳於蜀地範圍內的紙幣,也就是交子所推廣出來,使其開始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也無不在證明著這條路的艱難。當然,那便是後話了。
有著來自後世記憶的江寧,在這之前並不清楚張詠這個人的存在,也不知道在這大宋朝的歷史上,蜀地也曾爆發過農民起義。但他聽說過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幾乎是不假思索的,江寧便將這一切聯繫了起來。
依稀的記憶里,那有著世界上最早紙幣之稱的交子,最開始便出現在四川一地。已無法去理會這記憶的真實,又或是否因他這細小的蝴蝶,使這他並不清楚的歷史出現了什麼不可知的改變。
在之後的幾日裡,隨著張詠四處勘察,處理一應事物。江寧亦是力所能及的,去回憶那些前世並不熟悉的知識。幾乎是迫不及待的將其記錄下來,或者是講述給張詠、給唐堯卿、給那群賜樂業人。並不要求他們有多少認同他的意見,只是單純的將那並不屬於千年之前的大宋朝的思想,灌輸給他們。
永遠不要低估或者小瞧任何一個人的智慧。在這世界生活了這麼多年的江寧自不會犯這愚蠢的錯誤。他只是給他們打開了另一扇窗,至於接收與否,又接收了多少,便不在江寧的考慮範圍之內了。他相信的是,就算不曾有他,不曾有這來自千年後某些經濟思想的衝擊,這一群有著超凡智慧的人同樣也能獲得成功與發展。而他,只不過是為他們擴開了一個超乎時代的思維方式而已。
江寧很急迫。他是那麼迫不及待的像要交託後事一般,將他所知道的講述出來。並不是開宗立派抑或是妖言惑眾,只是在這時空中,為他所在乎的人去做上些什麼。即使這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
雖不知緣故,可這周圍的人都感受到了他的這份急迫。也因為這少年郎的有些思想委實是太過的驚世駭俗,可細細品味下來卻也未嘗不是那般道理。而某些關於商業與貨幣的言論,竟然是比那群想要在蜀地開闊一般事業的賜樂業人中,號稱最為天才而最富有商業天賦的賜樂業人首領,唐納德更為的瘋狂、且鞭辟入裡,具有誘惑力。
有那麼一瞬間,那高鼻深目,卻做著一副宋人打扮的異族人,幾乎想把江寧這長相姣好的少年郎給一棍子敲暈了,默默綁走。這樣的商業人才,若不能收歸己用那也未免太過可惜。著實是不願,就此錯過了這樣的一個人才。
不過好在,這異族人還有著極大的理智尚存,不至於做出這等樣的事情來。
而江寧,也堪堪只是個半桶水的。自不可能是那唐納德所以為的商業奇才。
好在這彼此接觸的時間並不算多,張詠於這蜀地的事物也在時光的不知不覺流逝中接近了尾聲。剩下的事情卻不需要張詠這益州知州親自坐鎮了。
這日,問過了江寧打算,張詠便與那唐氏諸人、一眾賜樂業人等一起乘著船隻回到了益州城。至於江寧在送過了他們之後,一個人空立於沾染了寒氣的渡口。面對著這天地悠悠,一瞬間竟然是自心底掠過莫名的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