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63頁

    賈蘭為李紈掙來了誥命,李紈當時就哭得泣不成音。

    其實在賈蘭派官外放時,李紈心裡的那股氣就順了。到了地方上,沒了兩層婆婆要侍候,也沒了寡居之人要守的孀居規矩,眾人和賈蘭感嘆她這一生蹉跎了最好的時光,衣裳首飾都給她置辦最鮮亮的。

    她再不是賈家那個需要謹言慎行,一切喜慶場面都要迴避的小寡婦了。她是官老爺家的太夫人,是被人羨慕吹捧的慈母典範。所以哪怕前半生過得不如人意,後半生卻也算是否極泰來的。

    按著年紀來說,李紈也不算高壽。可賈蘭孝順,媳婦知禮,兒孫滿堂的後半生,李紈的日子不比賈母差半分。

    人已經沒了,按著這個角度想一回,也能安慰一回眾人。

    不得不說的是,李紈還沒活過賈敏呢。

    賈敏的年紀也不小了,但身子骨卻還是很硬朗。仿佛早年病入膏肓,眼瞧著要病死的人不是她一般。

    其實賈敏是不敢死。

    黛玉沒有成親,也不曾收養一兒半女,若她有個三長兩短,黛玉就一個人了。她又哪裡捨得呢。

    所以這些年,賈敏對自己的身體極為重視。各種補湯補品吃著,各種養生方法用著,一日三遍的散步,細糧粗糧混著吃。

    黛玉也花銀子訂了一套養生會所里的小院,等旅行團回京後黛玉便叫人收拾了小院帶著賈敏搬過去了。

    只是那裡到底不及她們自家舒適,住了一陣子娘倆個就又搬回來了。

    不過賈敏日常閒了也會去那邊找人聊天說笑,打個麻將什麼的。

    除了去養生會所,賈敏偶爾也會陪著黛玉去女校。

    黛玉工作的時候,她就在女校里閒逛。聽聽這個課,蹭蹭那個活動,中午與黛玉和惜春一道用午膳。或是三人去女校的食堂吃,或是在女校里的校長休息室里吃那些養生餐。

    日子溫馨寧靜,是她曾經想都不曾想過的。

    黛玉和賈敏時常叫了賈蘅家來,賈蘅喜歡木雕,賈敏到也跟著侍弄了一段時間,不過沒堅持住,過了一段日子也就丟開手不理了。

    說起這個木雕,湘雲到是學得還算可以。

    當然了,她是借著自己的水系異能才學得似模似樣的。

    大傢伙會學木雕,幾乎都是因為陪賈蘅。但不得不說的,除了賈蘅外,其他人最後都沒堅持下來。

    李紈沒了的消息送到京城那天,賈敏和黛玉正在吃晚飯。

    聽了消息都有些恍惚,兩人立馬掰著手指算了一回李紈的年紀。

    才五十多歲,不到六十呢。

    賈敏想到她家林太子都四十多歲了,立馬又請了家常看診的郎中上門,又調整了一回食療的食譜,準備好好的給她閨女調養身體。

    黛玉也極重視自己的健康。

    賈敏是想要多陪陪黛玉,不叫黛玉一個人孤零零的。黛玉則是不想白髮人送黑髮人,怕自己沒活過老娘,叫她老娘晚景淒涼。

    只要想到如果她出了什麼事,留她七老八十的母親獨自在這世間,黛玉就鼻頭髮酸,擔心的不行。

    娘倆個這種為了彼此保重自己的養生態度,也叫她們的身體成了同齡人中最健康的。

    至少比黛玉小了幾歲的惜春,就沒黛玉身子好。

    惜春…那和尚的事將惜春傷得很重,所以惜春這些年來一直是一個人。

    有那麼幾年惜春都不曾再動過畫筆,後來雖然也會畫上兩筆,卻已經看出來她於畫道不再熱衷了。除此之外,惜春開始看一些佛家和道家的書。

    道教講承負,以現世為樂土,講入世;而佛教講因果,以現世為苦海,講出世。雖然在湘雲這種俗人看來,什麼佛呀,道呀的,都差不多。不過相較於佛學佛教,惜春竟然更喜歡道教。

    沒有茹素,也沒有素衣淨妝,惜春依舊過著錦衣玉食,呼奴喚婢的生活,但整個人的氣質卻變得更加的脫俗和超然。

    小姑娘就曾說過,她四姨已經修煉得泰山崩於前都面不改色了。

    李紈沒了,按理眾人都應該派人去弔唁的。派下人去不合適,可黛玉和惜春又都沒成親,湘雲又不知道在哪撒歡,小姑娘身上一攤子事,也分不出身來,最後能去的便就只賈蘅了。

    原本賈蘅是想自己去的,但黛玉和惜春這邊也沒什麼事,賈敏又多了些感慨,最後便由著賈蘅帶隊護送這仨人一道去了賈蘭任上。

    話說,賈環那邊也派了人過來,探春知道消息後了叫她家小洋娃娃走了一趟。不過他們的距離都有些遠,怕是一時半會兒的到不了,到是賈蘅他們按行程和速度不日便至。

    賈蘅被教養得極好,如今長到十七八歲,也是文武雙全的少年新貴。

    原本他一直在宮裡讀書,四爺駕崩後賈蘅便從書房退了下來。

    現在他需要考慮的是以科舉入仕還是藍翎侍衛入仕,也或是繼承峨眉成為商賈。

    峨眉是他父親和雲姑姑一手創立起來的美妝帝國,不光是日入斗金,更是父親和雲姑姑的心血以及那段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賈蘅對父母的印象幾乎都是聽人說來的。

    他不知道父親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才會叫那麼多人真心喜愛,悲痛惋惜。

    是溫柔小意的對待家中姐妹,善待身邊丫頭的溫柔之人。也是以一介文弱書生抗擊賊寇,不惜以身殉國的忠臣之士。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6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