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到了他們這個階段,基礎能力的紮實與否與他們職業道路的穩定情況成正比。三船教練也很清楚這一點,訓練項目的安排更側重於在不利環境下進行的大量基礎性訓練。
比如利用定向越野做體能訓練,在限定環境下的揮拍練習,要求嚴苛的擊球練習等等。
將球的落點控制在一個圓圈內算是最簡單的訓練了,職業選手如果做不到精準控制網球的落點,那不如原地退役。難的是長時間,高強度,在本身腳步被要求做規律性移動的同時將球的落點始終維持在一個範圍內。
在野外的訓練時間不會持續太長,在每天的訓練中,訓練師也會為選手的身體情況做出精準的評估。
剩餘的時間,會安排高強度的訓練賽。
作為團體賽隊友,為了加深對彼此的了解,訓練賽的對手自然也是國家隊的成員。
而訓練賽的規則每天都會更改,單打和雙打都會安排。
也有抽籤決定兩隊選手後,再模擬戴維斯杯的規則自行安排比賽成員,進行比賽。
其實這樣的訓練項目對仁王和渡邊來說並不是特別合適。其餘選手,在國內打職業的選手的訓練都是國內俱樂部安排,專業程度和訓練強度都是不如三船教練安排的特訓的。而類似幸村這樣在國外打青年賽的,和五原這樣在國外打承認賽的職業選手,都是跟著簽約俱樂部的教練和自己找的個人訓練師訓練,專業性和強度倒是與國家隊特訓相差無幾,只是訓練氛圍還是集訓更好一些。
可仁王和渡邊,都組建了自己的訓練團隊。
仁王的團隊雖然是剛組建的,但豪華程度已經超過渡邊的程度了。
職業圈也是很現實的,有的訓練師只會為成績足夠好,潛力足夠高的職業選手工作。仁王拿到八強成績以後,訓練團隊變得豪華了許多。
這種訓練團隊,一整個團隊只為一個人服務,堪稱全方位量身定製,整體效果自然會超過國家隊的集訓。
只是從團體的角度,國家隊的集訓能夠快速培養出團隊精神和默契來。
而網協給仁王和渡邊的條件也會更寬鬆。
他們是可以出訓練基地的,也會有各自團隊的訓練師直接加入國家隊訓練方案的制定。
三船教練顯然也很明白不同選手之間的差別。他給每個人安排的項目都不同,仁王和渡邊會有更多自由時間,這些時間是他給這兩個人的團隊留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仁王和渡邊會進行各自訓練團隊為他們安排的項目。
而國家隊的訓練基地確實有獨特之處,這裡的一些器材外面根本找不到。
兩邊的團隊都很清楚基地的優勢和弱勢,各自給自己的僱主安排了針對性強的訓練。
仁王就著重訓練自己的彈跳力和衝刺能力。
國外的報導把他寫得很神,說他擁有超越人種的身體素質。系統能量不斷優化他的身體,他確實擁有著達到這個世界法則極限的優異的身體素質。但他依然需要通過針對性的訓練來講身體內部的潛力挖掘出來。
他這次的目標就是彈跳力和衝刺能力。本身的彈跳能力進一步加強的話,在呼吸法的作用下他會跳得更誇張。衝刺能力也一樣。
這兩者都可以總結為對跟腱的開發。
訓練師給仁王安排了大量刺激腿部肌肉和跟腱能力的訓練,並且安排了足夠的拉伸理療的時間。
在保證大量鍛鍊的基礎上,也要給予身體肌肉足夠的放鬆。
而渡邊則更著重訓練自己的橫向移動與正手技巧。
他和仁王不同。仁王才十六歲,身體發育還未到達頂峰,身體內部的潛力可不斷挖掘。而渡邊的年紀已經不是開發身體內部潛力的年紀了,到他這個年紀主要做的,是維持身體本身的反應速度,並且不斷加深對基礎技巧的理解和應用。
其他選手自然也注意到了兩個人的單獨訓練。
他們想學也學不了,這都是兩邊的訓練團隊根據各人身體情況量身定製的,訓練中也需要專人進行實施監督。
仁王和渡邊當然可以賣個人情讓自己的團隊給自己的隊友定製訓練方案,但三船教練提前和兩邊團隊做過溝通,拒絕了這樣的「幫助」。
「他們如果到達這個級別,自然也會擁有自己的團隊。」三船教練說。
而且實際上這樣的單獨訓練就是需要一整個團隊,仁王和渡邊的團隊只能給他們提供服務,分散到隊友,關注隊友的話,本身的「服務質量」也會下降。
一旦「服務質量」下降,那和國家隊集訓本身的水平差別也就不大了。
國家隊的集訓也是聚集了網協的大半能量,也是有每個人的專屬訓練師和特製訓練單的。
仁王手上還有兩個國內運動品牌的代言,合約是回國前剛定下的,於是中途仁王還出去了兩次,和品牌方正式簽訂合同並且做了相應的廣告拍攝。一些節目和採訪被經紀人推掉了,但也有一些推不掉的,屬於官媒的採訪,也提前預定好了時間。
就這樣集訓了一周,第一次一隊二隊名額修正的時間來了。
而更改一二隊名額的方式,自然也是比賽。
戴維斯杯是五局制,這次的名額修正賽也是五局制。
規則是,現在的一二隊成員,按照戴維斯杯的規則,選定一號單打,二號單打,雙打和替補選手,兩隊的一二號選手進行相互,雙打選手相互對戰,替補選手相互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