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好好的,偏要往關外跑,要往關外跑也就罷了,不學關外民風開放,卻學關外人對於臣子的野蠻。
要寧雲說,從宋後,最沒有脊梁骨的就是文臣,簡直是棄其精華,取其糟粕。
照此,大晉也沒好到哪去,唯一好一些的,就是從二姨娘等人身上來看,可能還不是公然的嫡庶不分。
寧雲覺得很是鬱悶,進宮的興致也幾乎沒了,就連早上,都是被三夫人喚起來梳妝,任三夫人擺弄她。
她大兒媳婦說得對,拜佛祖什麼用都沒有。
出門上了馬車,寧雲一衝動,險些想把手上的珠子摘下來扔了,但是畢竟是戴慣了,又是太夫人送的,又悻悻的把手縮了回來。
##
大軍凱旋,普天同慶。
卯初時分,皇后和皇帝先去永安宮給太后請安道賀,再去清涼殿祭祖,桐花台上昭告天下,我朝軍威赫赫,不容小覷。
辰時皇后回宮,率六宮妃嬪拜謝蒼天,辭謝皇帝賜宴,太子出宮迎軍。
辰時三刻,后妃至永安宮跟太后道賀,禮畢後,黃門禮官出,才容外命婦從南安門進,覲見太后皇后主位妃嬪。
京城的冬天本就寒冷,但是等在清寧宮偏殿的外命婦誠然不少,時間一長,未免有幾分胸悶。
尤其是那琺瑯纏絲小火爐,簡直是雪上加霜,使屋子裡更加的悶熱。
所幸寧雲此時年紀小,偷偷的靠在開了一條縫的窗子上沒人注意。
她就靠在邊上,三夫人忙著和幾個侯夫人,國公夫人說話,也沒太注意她,寧雲便豎起耳朵,偷偷的留意別人的話。
這行徑雖然不好,但是俗話說得好,寧當小人,莫為君子。
小人都是被偽君子逼出來的。
只聽修國公夫人衛氏嘀嘀咕咕的和陝甘節度使夫人李氏說:“如今看來,瑞雪臨門,果然今年還是好事多。”
“可不是嗎,”李氏笑笑,“西北大捷,這自然是最好不過。”
這時候九門提督夫人侯氏湊了過來,“可惜功過是非,不過是在皇上給與不給的一念之間,好事壞事,還不是聽皇上一句話嘛。”
李氏頓時一皺眉,衛氏和侯氏畢竟是親戚,不由得有幾分不樂意,出言提醒,“小心些說話吧。”
侯氏卻很坦然,看看左右,理直氣壯的說:“我說什麼了嗎?”
李氏側頭看看周圍,人多嘴雜,哪裡有人注意她們,這才出了口氣。
“我的好姐姐啊,現在這時候,和往日可不一樣,不過今年倒真的是好,不僅凱旋而歸,太子也是毫髮無損,自是什麼都好,皇帝也好,春秋鼎盛,子嗣眾多,繼後膝下二子,吳貴妃膝下三子,孔淑妃更好,兒女雙全,年根底下又添了個小公主,可不是好事嗎?”
說著,還念了句佛。
她這一念不要緊,寧雲險些樂了出來。
這李氏,真是個好玩的人物,從這幾句話說的,真是滴水不漏。
國子監祭酒的女兒就是不一樣。
同時又有幾分的著急。
她就知道,一門兩侯是榮耀,裡面的文章,也多著呢。
如今史鼎封侯,已經是到頂,皇帝這個舉動,一來犒賞功臣,二來以後若是再用,封無可封,就已經算是廢了。
從李氏等人說話的感情傾向,怕是站在太子這邊,四王八公共進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誰也別想抽身出,這個道理,各家的當家的,應該也是知道的這一層利害關係,也正是因此,都站在太子一邊。
難為就難為在繼後有子,諸妃有子,皇帝還正當壯年。
史鼎掌管西北軍權,皇帝在這個時候斷太子一臂,什麼意思,不言而喻。
當臣下最為難的是,和太子走的近了,皇帝覺得太子要謀逆,走的遠了,皇帝覺得你們不夠尊重太子。
當然太子也慘,不成器,被廢,成器,皇帝覺得有危險,要不豎起一個兒子和你對著幹,要不也是被廢。
那不是寧雲需要心煩的事情,她現在心煩的是,如今史家被架了起來,皇帝哪裡是賞功臣,是變相逼四王八公從太子一黨脫身出,在繼後和四妃所出的兒子裡選邊站。
而這齣與不出,選與不選,可是大有文章。
這時,皇后身邊的女史轉了出來,對著外命婦們一行禮,“奉皇后娘娘聖恩,請諸位裡邊相見。”
☆、第7章 覲見皇后
女史話音剛落,整個宮室里端的是寂靜無聲。
女史稍微的側了身過去,她身後彩嬪等宮人,盈盈走了過來,按照外命婦的品階順序,依次請諸如修國公夫人等依次進宮朝拜。
待到王氏寧雲二人的時候,已經算是一品夫人中比較靠後的位次。
皇后身著鳳袍,端坐鳳椅之上,華帳散下,珠簾叮咚,重重的萬丈紅塵,掩去大晉朝最尊貴女人的神色。
寧雲隨著王氏行禮。
三跪,六叩首,九拜。
寧雲能看得見王氏眼底對皇后明黃色正服那一抹而過的羨慕,不由得一曬。
每個女人都希望自己能成為皇后,享受萬民朝拜。
但是卻不知道,皇后是整個後宮最可憐的人。
從坐上鳳椅的那日起,每一朝每一代的皇后,就不再是她自己,取而代之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是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