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3頁
“有一點點。”
“那我輕一點。”
……
一大早,天還沒有亮,崇禎就從床上爬起來,回了乾清宮。
李岩和陳子龍已經在那裡等候。
崇禎換了一身衣服,幾人便一路出了宮。
崇禎說道:“今年的冬天也很冷啊!”
“是啊,不過好在棉花的量在增加了。”李岩接過話來,“糖和煤的產量也創新高。”
陳子龍卻說道:“但很多很多窮人,未必買得起。”
崇禎說道:“的確還有很多窮人買不起,也許他們現在躲在破爛的屋檐下,有一堆柴火就不錯了,所以我們的路還很長,現在朝廷至少確定,收復南洋、遼東和西域這些舉措,都是可以給民生帶來好處的。”
“既然有成效,就可以繼續沿著這個方向去走。”
“陛下說的是,改革之路,總算走出了一個可以確定的方向。”李岩感慨地說著。
他這話不是危言聳聽,當年皇帝頒布新政改革,幾乎全國反對,到後來演變成反抗。
其實所有人都不知道改革新政之後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政治投機分子們,只會一味地歌功頌德。
不少新政派里都混入了這樣的人,他們只是想上位而已,並不是從心裡真正支持新政。
新政如火如荼的那幾年,大概也沒有多少人知道未來的方向在何處,新政到底會取得什麼樣的成果。
沒有人知道。
新政派的主幹成員,也是硬著頭皮,摸石頭過河,至於河對面到底有什麼,大家心裡也沒有數。
但隨著這些年,許多新政的落實,對周圍的開疆拓土,新政的成效是逐年累月的體現出來。
未來的方向也越來越明確。
今年的冬天的確格外冷,凍得人骨頭疼。
糖果、油、鹽、豐富的糧食,還有煤,都可以幫助人禦寒。
一路走出宮門,天已經微微有些發亮,天空依舊很藍,但不知道是不是張凡的錯覺,他總感覺天上隱約有一些薄薄的灰色。
路兩邊的房屋煙囪里不停冒著黑煙。
現在不少房屋裡都裝了壁爐,冬天供暖用的。
路過前面招聘一條街的時候,崇禎看見告示欄上貼著許多招聘信息,甚至包括許多國營商社也在這裡來貼。
當然,從這裡召入進去的人,是正式員工,但不算是朝廷編制。
清晨,就有不少人在這附近遊蕩,看今天有沒有新的商社在粘貼。
總的來說,民間商社成長的速度,還遠遠不達崇禎的預期。
原因就是資金配比不協調。
李岩說道:“公子,早餐鋪就在前面,咱們去前面吧。”
但張凡卻站在招聘那附近,停了下來。
他看到一個二十歲左右的男子,正在招聘欄前徘徊。
顯得有些無助。
這讓他想起了自己上一世剛從大學畢業的時候,那時候,自己和這個人很像,對人生一片迷茫。
張凡走過去,問道:“這位小兄弟,你在此作甚?”
那人回過頭看了張凡一眼,說道:“我在看工作。”
“哦,看你的樣子,是剛卒業嗎?”
“是啊。”
李岩和陳子龍都跟了上來,周圍的便衣錦衣衛已經悄無聲息跟上來。
“你是哪所大學畢業的?”
“我是北京農業大學畢業的。”
“哦,既然是農業大學畢業,為何不進國營商社?”
張凡記得,糧食局、農業局、林業局這些,都是接收大學生的。
因為大學生數量不多,根本不需要像後世那樣的公考,只要大學畢業後,就能分配工作。
這人嘆了口氣說道:“唉,你還不知道吧,今年國營商社的招募人數縮減了,比去年少了很多,我們學農業的,很多同窗現在都必須出來自謀生路。”
這事張凡倒是不清楚,這些都是國營商社總府在管,是李岩在管。
張凡看了一眼李岩,李岩說道:“確實如此,國營商社今年招募的人數略有下調,尤其是農業局。”
張凡也沒有問為什麼,又對那人說道:“那你現在找工作找得怎麼樣?”
“不好找。”那人搖了搖頭,“現在出來的大學生逐年在增多,但是商社數量並不算多,需要的人也沒有相應增多。”
“不著急,慢慢找,你們都是大學生,肯定能找到。”張凡鼓勵了幾句,便告辭離開。
“李岩。”
“在。”
“現在北京有多少大學?”
“一共有12所大學。”
“大學人數呢?”
“約10萬人。”
也就是說,每一所不到1萬人,這相對於21世紀,當然不算多。
但是,在這個年代,就很恐怖了。
這還只是北京。
李岩說道:“現在每一個省的省府平均有5所大學,在校學生約有3萬人。”
這裡的3萬,可是每年保持的人數。
原本大學生畢業後,是進入國營商社的,或者成績優秀者,可以直接做基層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