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0頁
據說不少西部戰區的軍官,都必須定期回學院總結、復盤、分享。
當然,西京製造局、煤礦局、鋼鐵局等等一把手全部到場了。
還有西京大學的人也來了。
其實陝西目前有個很頭疼的狀況。
什麼狀況?
迷茫!
官員們都很迷茫,這是施鳳來多次奏疏里,朝堂上的人都能感受到的。
崇禎新政,為了遏制陝西饑荒,這些年朝廷在陝西是投入了巨額的錢財的。
少說也有5000來萬兩了(330億元以上)。
但是目前陝西的經濟依然要死不活,沒什麼起色。
這作為西京,作為西部戰區的後盾,是絕對無法滿足條件的。
皇帝對西京官員進行了講話。
對西直隸明確提出了幾個核心點:
一、擴大和深化對農業的發展,從水利、肥料、種子培育和農學人才等方面持續推進。
二、加強對工業的發展,水泥、鋼鐵冶煉、自行車製造。
三、持續掃盲工作。
四、落實巡撫制新政,鎮村新政。
崇禎對西直隸目前的要求也不高。
主要還是糧食和交通,以及改善農村的現狀。
至於陝西能否成為輕工業製造中心,崇禎暫時沒有報太大指望。
畢竟關中的自然資源開發過度,材料不足。
倒是湖廣省和四川省在這方面的資源明顯更加雄厚,到時候由這兩個地方承接,完全可以滿足對西域的供應。
聽完後,官員們還是一陣迷茫。
崇禎也仔細聽了官員們反饋的問題。
各種問題都出現了。
例如鐵礦局說自己找到的鐵礦有限。
農務司說陝西每年的糧食無用消耗非常大。
商務部說陝西的私人商社數量很少,很多人根本不願意做生意。
而所有的問題都在指向一點:陝西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窮,太窮了。
官員們幾乎在喊窮。
投了那麼多錢進來了,還是喊窮,還是沒有成效。
前幾年,施鳳來就帶著一群官員去湖廣省和河南省分別做過考察。
武昌作為經濟特區,是內陸經濟模式的前沿重鎮,本身就是準備打造成標杆,讓各地學習的。
官員們去武昌和開封考察之後,只有一個結論:這兩個地方……太他媽的的有錢了!
糧食充足,商業發達,輕工業發達。
而回到長安,只有一個感覺:窮!太他媽的窮了!
這幾年,施鳳來和伊尹也是想破腦袋搞發展。
伊尹說道:“陛下,臣不敢隱瞞必須,咱們這些年,向武昌學習,向開封學習,但進步依然有限。”
說到這裡,大家都很迷茫啊。
皇帝你說的那些目標大家都知道,可是具體怎麼實現呢?
崇禎說道:“你們都記住,做事不能照葫蘆畫瓢,你們得分析事物內在的邏輯。”
“施鳳來,武昌你也去過了,開封也去過了,你說說這兩個地方有哪些優勢,這些優勢有什麼相同點?”
施鳳來說道:“陛下,開封和武昌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糧食產量豐富。”
他說的沒錯,開封地處中原,河南是糧食大省,早些年的新政,李岩擔任河南布政使,把河南的農業治理得井井有條,這些年開封快速發展其實就是李岩當時在任的時候打下來的基礎。
而武昌的西面則是江漢平原,魚米之鄉。
湖廣熟而天下足,這是明朝的諺語,不是說著玩的。
“所以你們就在陝西各地搞農業,這是正確的。”
“大力生產日用品,也是正確的。”
“老百姓現在賦稅很輕,能吃飽飯,但是手裡沒有多少錢。”
“你們想修水泥路,但是發現水泥路的工程里,許多工人飯吃不飽,因為糧食有限,這些都陷入到死循環中了。”
皇帝平靜的聲音傳達到每一個人耳朵里,大家都期待地看著皇帝,都希望皇帝能指出一條明路來。
那到底有沒有解決陝西困局的辦法呢?
當然有!
崇禎這一次來,就是為了激活陝西省!
第1160章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技術革命的作用
陝西現在很符合古代的農業社會的小農經濟形態。
就是農民自己把田種好,剛剛夠自己吃,也不會拿去賣,交稅也有的交。
一句話,自給自足。
目前陝西狀態穩定,但就是缺乏活力。
北京社科院的人發表過期刊,說陝西人比較保守,對新政的意願不高,滿足於現狀。
這個觀點還被不少大臣接受了。
例如內閣大學士、陝西巡撫施鳳來就承認了這個觀點。
而剛剛進入北京大學的新一代學霸王夫之則發文公開反駁這種謬論。
王夫之表示,陝西之所以不溫不火,其實還是受限於糧食產量。
他一句話就犀利地指出了問題的根本所在。
糧食的根本原因,其他的都只是表象而已。
但是朝堂上的人沉迷於地圖炮。
關於地圖炮,可以追溯到周朝。
中原諸侯國對楚國、秦國等諸侯國的蔑視。
到了秦漢也一直沒有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