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頁
很多人終於坐不住了。
朝廷中有些人的記憶力一下子變得非常好,突然想起自己在老家還有一座鐵礦,連忙上奏朝廷,要求歸還國家。
僅僅是十月初三的這一天,大明國土管理部排了一長條隊伍。
皇帝杖斃三位大臣,兩名勛貴,又連夜賜死三位親王。
到這個時候,誰還敢在把東西捂在手裡,那真的就是蠢了。
就在朝廷掀起大風波的時候,遼東最新的戰報也傳來了。
第728章 朝鮮變局,大明將星歸來
如果說草原之戰,建奴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讓皇太極平躺吐血,那麼盧象升的縱深突擊,則幾乎直接打穿了建奴內部的半個防禦體系,這讓皇太極內心出現了大面積的心理陰影。
以至於在接下來的遼東半島軍事行動上,建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保守舉措。
什麼樣的保守舉措呢?
在八月底的時候,遼陽採取了大規模的調兵行動,先後陸陸續續有2萬大軍調到了耀州。
這個消息一度讓登州軍鎮的袁可立認為建奴要在遼東半島打一次大規模的會戰,以至於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整個登萊都在往遼東半島調兵和布防。
連崇禎都給袁可立寫信讓他時刻注意。
因為草原之戰基本已經結束了,朝鮮危機也已經解除。
皇太極現在唯一的兩線:一是遼河,二便是遼東半島。
以正常的戰略眼光,都要先解決遼東半島的問題。
為什麼?
假設你是皇太極,你先打遼河?
打了遼河,意味著要大規模跟關寧軍開戰,還不一定能收回廣寧,要不然何必繞過廣寧去打北府呢?
而打遼東半島,則是相當於將明軍從遼東腹地南部清除出去,勝率也大很多。
所以,在整個戰局的戰線收緊之後,皇太極最有可能的就是調集優勢兵力攻打遼東半島。
但是,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卻並未有任何大規模的進攻。
天武軍的探子在耀州一帶打聽到消息,建奴正在建設防禦軍備。
天武軍曾經小規模突擊過幾次後立刻撤回,建奴也沒有大規模追擊。
也就是說,調到耀州的2萬大軍,不是配合鰲拜攻打蓋州的,而是在耀州一帶做好了防禦工程,這足以說明皇太極心裡的變化。
也許是戰敗帶來的一系列的政治危機,讓皇太極分身乏術,目前只能自保而穩住局面了。
總體來說,遼東半島算是暫時站穩了腳步。
在十月份的時候,還有另外一件大事。
朝鮮上表要進貢一位翁主(諸侯的女兒)到大明,以獻給皇帝做嬪妃。
據說是朝鮮國第一美女,也是朝鮮王室子女。
這事是金尚憲一手在朝鮮內部推動的。
而這裡面還有一些小插曲。
這一次朝鮮受到建奴的衝擊,金尚憲私自組建軍隊,這是大忌,屬於叛亂。
現在朝鮮國內的局面暫時穩定下來後,朝鮮國主李倧就開始對金尚憲做清算。
結果是什麼呢?
結果就是不少大臣和貴族聯合起來反對。
不僅反對,而且在金尚憲的主導下,朝鮮內部的權力出現了大裂縫。
金尚憲是朝鮮內部最親明的一個大臣,處於這一點,九月的時候,崇禎就寫信給了陳新甲,讓他出使朝鮮,保住金尚憲。
有了大明皇帝陛下的態度,就算給李倧一萬個膽子,他也不敢動金尚憲了。
為此,金尚憲感動得痛哭流涕,誓死要效忠大明皇帝陛下。
進獻美女的奏表到了北京,放到了崇禎的御案上。
過了一段時間,金尚憲再次見到陳新甲。
陳新甲告訴他,進獻美女的事暫時放到一邊,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什麼事?
迎回“光海君”李琿。
光海君是誰?
李倧的叔叔,上一任朝鮮國主。
為什麼要讓金尚憲迎回光海君?
難道這個光海君也親明?
的確親民,但也只是勉強合格而已。
要說親明,李倧也親明。
當年努爾哈赤在遼東發起叛亂,光海君出兵一萬,助明朝平亂,結果全軍覆沒。
之後就周旋於大明和建奴之間。
他就是這麼一個人,談不上為大明而死。
那為什麼還要讓金尚憲迎回他?
很簡單,擾亂朝鮮內政,為後面在朝鮮設立大明直接管轄的地方官府做鋪墊。
朝鮮越亂,大明越好一步步將其吞掉。
不要小看朝鮮的潛力,明末的朝鮮有近2000萬人,農業發達,而且礦產資源還很豐富。
朝鮮內部的權力既然出現了大裂縫,權力鬥爭自然就不會輕而易舉停下來。
這是暫時埋的一步棋。
等到十月初七的時候,崇禎又收到了袁崇煥的奏疏。
袁崇煥在奏疏里闡明了這幾個月遼河之畔的戰況。
雙方基本上處於小規模的衝突之下,並未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這也符合實際情況。
畢竟,現在遼東鎮的所有火炮加起來,也不過才150門。
而其中有130門是裝備在各個城樓上的,真正能推出來打野戰的,只有20門火炮。
他絕對不會卸下各個城樓上的火炮做野戰炮,萬一建奴繞道突襲而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