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頁
因為土地買賣是商業的一環,所以和免稅政策結合起來,總結下來就是為了大力促進新商業的蓬勃發展。
但是朝廷當中的不少官員卻不這麼想啊。
他們如何想?
當然是舉雙手的開始贊同!
為什麼?
難道他們如此響應皇帝的新政?
當然不是!
土地買賣改制,意味著地方官員手中的權力更大了,有了與民間商人交易權力。
這裡面牽扯到巨額金錢的交易。
一句話:地方官撈錢的機會更多了!
所以,不少人都已經興奮了起來。
“第二、建立完備的《商業法》、《商稅法》、《個人稅法》、《契約法》,以前的商稅到此為止,既往不咎,從今以後,誰敢再逃稅,一律律法處置!”
這一條一說出來,卻說有人心中暗叫不妙起來。
因為以前的大明商稅,牽扯到地方官太多的灰色收入。
如果朝廷一旦收緊,勢必影響大多數人的利益。
恐怕接下來又是一片屍山血海了。
不過有些官員心中已經有了計較,趕緊最後壓榨一筆,然後把責任全部往下推。
“第三、將京城的新學模式,推向全國,全面建立新學,為國營商社培養人才。”
“第四、在順天府建立新醫療體系,推行全國,快速解決全國基礎醫療缺失問題。”
“第五、有序建立標準化國營商社和民營商社標準。”
“第六、持續深化新農政改制。”
“第七、要大力扶持工業,朝廷要為各地做表率。”
皇帝一口氣說完,諸位大臣又是高呼:“陛下萬歲。”
皇帝說的很簡約,但這七條牽扯到糧食、商業、醫療、教育、工業和新城市。
每一條都與民生息息相關,每一條都有著非常明細的規劃。
但實際上,其中有一個核心點。
什麼?
國營商社!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這七條,幾乎每一條都與國營商社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例如新學中學生的就業。
例如新城新政中的基建。
這些,全部要由國營商社帶頭去完成。
所以,第二個五年計劃的核心:建立完善的國營商社,推廣開來,以管理國營商社的行政手段,來為商業時代搭起骨架子。
這叫商業時代1.0版。
那麼各地如何快速建立國營商社?
在大明朝這個農業大國上,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國營商社體系,肯定是很難的。
但是又是可以做到的。
為什麼?
因為北京已經打造出標準模板了啊!
這五年,京城製造局、京城糧食局、順天府鋼鐵局、京城水泥製造廠等等,全部已經建立好了。
這些都是在第一個計劃中已經驗證成功的。
中國和歐洲在經濟發展上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中國的語言、文化傳統都是統一的。
這就給商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好處。
例如某一個地方證明成功了,就可以大量複製到其他地方。
例如北京製造局的模式就可以複製到南京或者武昌。
不會受到語言、文字和習俗的影響,而無法進展。
那麼接下來,由北京印刷廠印刷《北京國營商社》,分發各地官府。
各地知府、布政使、參政等等官員統一學習《北京國營商社》,每季度進行考試,考試成績納入到吏部的年終考核里。
這就是一套完善和強大的行政體系。
而這一套完善、強大的行政體系是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的。
這樣才能保證新政在全國推行的時候,不會失控。
那麼國營商社如何有條不紊紮根到各地的各個行業呢?
由國營商社總府做總體規劃,對各地國營商社做標準管理,呈報內閣,皇帝做審批。
這就是一條垂直化的高效管理模式。
糧食、礦產、冶鐵、水泥、製造等等民生行業,都要涉足。
基本上就是指哪兒打哪兒了。
而民營商社的機會也不算少,例如糧食、礦產、輕工製造業都有機會。
不過比重肯定不會很大,商務部也要做好招商完善的準備。
第二個五年計劃的重頭戲肯定是國營商社。
從輕工業製造,例如香皂、洗髮水、衛生紙、香水、布料、自行車等等入手。
那麼新的問題又來了。
什麼問題?
一旦進入全面建立國營商社的階段,就勢必會造成官員人數的膨脹。
現在是朝廷已經有40000官員編制,如果是大力建立國營商社,就意味著人數的空前暴增。
這就給行政管理帶來空前的壓力。
人越多,越難管理是肯定的。
所以,就更需要完善司法體系和媒體體系,以及官員的思想建設。
所以,接下來改革的難度,只會更大。
並且比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難度還要大。
這一點,崇禎自己心裡清楚。
即便難度再大,也要推行下去。
正月十六日一大早,《大明日報》的頭版就是關於朝廷正式頒發的新政內容。
一時間,引起了極大的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