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57頁

    作為21世紀的男人,當然很喜歡這種有自己想法的女子。

    崇禎看田秀英越發覺得可愛,便拉著田秀英一起,兩人烤著紅薯。

    崇禎道:“這烤紅薯,要把紅薯埋在下面,烤出來的才香。”

    “陛下也會烤紅薯?”

    崇禎笑了笑,他是農村家庭長大的,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們在田裡挖紅薯去烤。

    “朕也是聽宋應星說的。”崇禎打了個哈哈。

    眾人便是忙活著。

    崇禎倒也沒有過多停留,想著等晚上再來找田妃。

    他去了周皇后那裡,周婉言現在正是有孕在身,崇禎當然要去多看看。

    “陛下,聽說臣妾的父親帶著人去打了左副都御史楊大人,是嗎?”

    崇禎點了點頭道:“是的。”

    “唉,我父親愛財,那群人肯定是給了他錢的,他又愛面子,被別人當做槍來使的。”

    周奎卻是愛財,且極其吝嗇。

    最近勛貴的事鬧得沸沸揚揚,京師里到處都在討論這些事。

    而且聽說今早朝皇帝下令處死所有涉嫌薊鎮調兵案的勛貴。

    偏偏周奎在這個節骨眼上去毆打朝廷命官,這事周婉言都無話可說了。

    崇禎道:“皇后,你覺得朕該如何處置他們?”

    周婉言道:“陛下是聖明之君,意在中興大明,現如今勛貴毆打朝廷命官,致使朝廷顏面無存,自然是要重罰!”

    “如何重罰?”

    “除爵。”

    “那嘉定伯呢?”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更何況我父親只是一個伯爵。”

    崇禎沒想到周婉言如此深明大義,對她更加疼愛。

    “婉言,等你生完孩子,朕給你做好吃的。”

    “嗯,多謝夫君。”

    崇禎一把抱住周婉言,只覺得懷裡的人嬌小可憐。

    等陪周婉言吃完中午飯,崇禎便著了一身便衣,一路出宮。

    他今天要見一個非常重要的人。

    誰?

    陳子龍!

    這是明末非常著名的一個青年才俊。

    不過此時他才二十歲,還沒有考中進士,崇禎元年,在京師遊學。

    崇禎便讓人將他留在了京師。

    陳子龍也不知道到底是誰要見自己,反正自己已經在這座豪華的宅邸住了有一段時間了。

    等下午的時候,崇禎的馬車在城南這座宅邸停下來。

    錦衣衛們都是一身便服,將崇禎簇擁在中間,周圍已經清查完畢。

    崇禎走進去後,陳子龍正在前堂。

    聽說見他的人終於來了。

    “在下陳子龍,拜見這位官人。”

    當陳子龍看見來人竟然與自己年齡相仿,甚至比自己還小的時候,微微有些驚愕。

    從崇禎的穿著,他立刻判斷出來人身世不俗,應該是京師某位大官家的公子。

    卻不知為何找自己來?

    崇禎挺直身姿,走了進去,笑道:“陳公子請入座。”

    陳子龍作揖,然後入座。

    “陳公子久等了,我最近事務繁忙。”

    “無妨。”陳子龍心中確實有些不悅,既要見自己,還讓自己等了一個月,這人實在奇怪。

    “陳公子,我最近遇到了一些問題,想向陳公子請教一二。”

    “官人但說無妨,陳某知無不言。”

    “我一個半月前,與北方做生意,賺了些小錢,只是最近生意不好做,賺的錢實在太難運回來了。”

    “官人賺了多少?”

    “一百二十萬兩。”

    陳子龍微微一怔:“官人真是大手筆,還未請教官人尊姓大名?”

    “你且先聽我說,這一百二十萬兩從北方運輸下來,著實困難重重,既要防禦流民,還要防範賊匪,官人可有好辦法?”

    陳子龍立刻道:“用銀鈔啊,我早就說過,可以用銀鈔,白銀做交易,很難搬運,影響非常大,朝廷應該普及銀鈔。”

    崇禎又道:“可是太祖當年就開始用銀鈔,但奈何後來銀鈔貶值實屬厲害。”

    陳子龍又道:“那是因為朝廷印刷無度,銀鈔關乎商業命脈,豈是朝廷說印刷就印刷的,當今朝廷,應該一邊推行銀鈔,一邊建立起銀鈔監管衙門,銀鈔過量,其數額超過了事物購買價值,必然貶值,一旦貶值,人人唾棄!”

    崇禎大喜,這就是他找陳子龍的原因。

    陳子龍這個人,是大明朝為數不多還想著恢復銀鈔並建立監管機制的人。

    崇禎又問道:“陳公子,如果這大明的銀鈔交給你來做,你會如何做?”

    第127章 紙幣才是未來

    陳子龍慷慨激昂道:“自然是要嚴控銀鈔的發放,銀鈔關乎商業根本,若是朝廷為了圖省事,圖錢,必然會造成銀鈔危機。”

    他指的是朝廷從太祖皇帝開始,印刷銀鈔給官員們發俸祿一事。

    這事比較坑爹。

    朱元璋時代,一兩的銀鈔,尚能兌換一兩銀子,但到了後來,一百兩銀鈔才能兌換一兩銀子。

    導致這個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當政者不做儲備金,而且亂來,想怎麼印怎麼印。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5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