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頁
理所當然,也發現了明朝的脆弱。
這個中原王朝,看似遼闊,但內部已經千瘡百孔。
可是,這幾年,明軍爆發出來的戰鬥力,卻完全顛覆了建奴對之前明軍的認知。
八月十三日,一封情報放到了崇禎的桌案上。
崇禎看完後,激動得站了起來,在乾清宮中來回走動。
“盧象升沒有讓朕失望!”
崇禎連忙走到地圖前,這一次對皇太極的重創甚至超出了崇禎原本的預料。
現在只剩下兩個地方還在對峙:遼河與遼東半島。
而受到重創的皇太極,是絕對不敢再亂動了。
那麼現在問題又來了。
要不要下令全線進攻?
關於這一點,在接下來的大明朝朝堂上出現了大的爭論。
一派表示應當立刻派兵北伐,一派表示應該穩住全局,先消化草原局勢。
第712章 大明朝的新常態,潛在的金融危機
也是在八月十三日這一天,畢自嚴將此次的軍費預支奏表呈遞了上來。
這一次,明軍出動了多少人?
京衛軍8萬人!
北府兵5萬人!
關寧軍1萬人在遼河之畔。
天武軍3萬人!
一共動員了前線將士16萬人。
而這16萬人所需要的後勤補給,需要多少人完成?
30萬人!
如果不是順天府到山海關有了水泥路,如果不是調動了幾十艘戰列艦到登州做後勤補給,恐怕東線打得也不會如此順利。
西線(草原)呢?
西線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張家口被破,北府兵和御林衛在北府大會戰中都有受到重創。
可以說,這種東西線同時開戰,並且大明朝是縱深作戰,以目前軍政完善程度,補給已經達到了極限值。
這樣規模的戰爭,再往前一步,就是雙方的全面戰爭了。
雙方的全面戰爭是什麼場面?
大明是這個時代人口最多,幅員最遼闊的帝國。
皇太極的金國,是這個時代,野戰鐵騎最強大的汗國。
東方大陸的兩個最強者全面開戰,將是千里化作赤地的戰爭,將是人頭堆積如山,屍骸如汪洋的戰爭。
雙方都沒有準備好,所以,雙方的最高領導者,都做了最後一步的克制。
所以,對朝堂上的爭議,其實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糾結。
因為現在根本還沒有能力推平遼東。
從治理整個大國的角度也可以分析。
目前大明內部尚有諸多矛盾沒有消化,貿然發動大規模滅國戰,如果沒有作者對主角的氣運加身,戰勝率大概也就60%。
即便滅了皇太極,大明朝目前的行政體系也不能消化遼東廣袤的地盤。
即便勉強派人管制,也會激發出更大的矛盾,從而影響關內各項新政的持續深化。
所以,無論從自身實力還是時機來看,都還不是滅國的時候,此次的總體花費戶部也做了估算了,包括軍糧、運輸軍民的俸祿、撫恤金、犒賞,對張家口的賑災款,以及對傷員的治療,保守總花費是3000萬兩。
這麼大一筆開支,朝廷目前的財力,肯定是有的。
畢竟去年剛從南直隸抄了一億多兩。
唯一面臨的問題就是,目前朝廷沒有那麼多現金銀鈔,需要打開印鈔機。
那麼問題來了。
是不是現在有了皇家銀行,就不差錢了,想印多少印多少?
當然不是!
錢是不能亂印的,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違背經濟規則。
朝廷本身有一億多兩的儲備銀,相對應的是可以印這麼多錢的,不會出現太大的經濟風險。
不過按照目前的盤子,這一億多兩,基本上最多兩年就用完了。
想想就知道,現在最花錢的水泥路已經完成了一半了。
第一批水泥路主幹道屬於國家級別的公路,肯定是朝廷掏錢,和地方上的財政支出和收入沒有太大的直接聯繫。
而就水泥路的最新情況,從北京到武昌的國道已經從北京到修到了鄭州,還有三分之一就到武昌了。
而從武昌修到西安府的水泥路,也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
至從武昌抵達廣西的路,可能因為南邊山區很多,路修的有些饒,才修了一半。
不過,兩年半時間,能修到這個地步,動員能力已經非常高了。
若是換做以前的大明朝,恐怕沒個幾十年是修不下來的。
那麼問題又來了。
擺在崇禎面前的新問題已經出現了。
為什麼問題?
因為新政引發的經濟問題。
什麼經濟問題?
通貨膨脹的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通貨膨脹?
因為朝廷通過搞基建,把銀鈔都發到了老百姓的手中。
為什麼發到老百姓手中,就出現了通貨膨脹?
因為皇家銀行這兩年大量的印錢放水啊,不少省的錢明顯增多,雖然市場上的商品也相應在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遠遠沒有銀鈔增加的快。
錢大大增加,商品的數量卻跟不上,市場上自然就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如此一來,商家當然就漲價咯。
例如,以前可能賣0.8兩一石的糧食,現在就會賣到1兩一石。
這種漲價,在順天府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