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2頁
崇禎就差來一句:少看點《三國演義》,別扯孔明那一套,都是羅貫中編的,世界上哪有那麼完美的事。
韓爌說道:“陛下,若是兵分四路,恐怕至少要二十萬大軍,又需要多少艘船,多少糧食,多少錢呢?”
說這話的時候,韓爌瞅了一眼畢自嚴,意思就是說:老畢啊,該你上場了!
畢自嚴心領神會,為了讓皇帝打消這般折騰的念頭,他報了一個數:“陛下,若是要這樣打仗,臣預計,需要用上3000萬兩。”
他此話一出,在場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唯有崇禎淡定自若坐在那裡。
這下連袁可立也不說話了。
今年遼東戰事剛剛結束,已經燒了那麼多錢。
現在朝廷都還在發撫恤金。
而且西北的局勢也在緊張起來。
並且,南海的局勢風起雲湧,葡萄牙人雖說要談判,可誰能保證絕對不出事呢?
西班牙人雖然表現得很低調,萬一腦子一抽呢?
還有皇太極也沒有找到,漠北那幫蒙古人又極其不老實。
現在再花3000萬兩(約200億)打日本,得不償失啊!
完全沒有必要啊!陛下!
崇禎笑道:“朕又沒說這個月就打。”
“錢都不必擔憂,先討論如何打。”
“陛下,臣以為,還是要討論清楚,為何要打,茲事體大。”
“為何要打?”
崇禎站起來,確實要說清楚。
為何要打?
先從情懷上來說,作為一個21世紀的青年,只要稍微有點可能,肯定要推平小日本!
當然,這個理由是不可能說出來的。
崇禎說道:“多爾袞還在日本。”
韓爌說道:“可以讓日本人將他交出來。”
“接下來十年,大明朝要與南洋做貿易,大明朝的商船要越過馬六甲,到西洋!”
“在未來,朕要讓南洋人用銀鈔!”
“南洋所有的貿易,都得用銀鈔!”
皇帝此話一出,所有人都睜大了眼睛。
這怎麼可能!
陛下,銀鈔在大明推行已經很艱難了,怎麼可能推行到海外!
畢自嚴說道:“陛下,這……”
“你們聽朕說完,如果想要南洋徹底依附大明,成為大明的一部分,就必須要向南洋推行銀鈔,一旦南洋用了大明的銀鈔,即便有人有反叛之心,也不可能有那個膽子了。”
為什麼?
你想想,南洋諸國,那些富人手裡拿的都是大明的銀鈔。
如果現在有人跟他們說,咱們造反吧,反叛大明。
你猜猜他手裡的銀鈔會變成什麼?
至少在當地會變成無用的紙。
這就是金融霸權。
這是深入到經濟里的金融霸權。
用銀鈔,將南洋諸國與大明緊密聯繫起來,比不斷在那裡增加官員,要有用一百倍。
“但是,如果朝廷要在南洋推行銀鈔,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白銀和黃金儲備。”
“而日本,有很多。”
皇帝把真實的想法說出來後,大家已經震驚得說不出話來了。
第1035章 玩出赤字來了
金融是商業的底層。
它並不高大上,在歷史上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21世紀的金融人才們之所以出入高端寫字樓,是因為人對金錢很敏感,只有高端的地方,才會給人安全感,讓人們相信那些玩錢的金融家不會隨時卷錢跑路。
試想想,一個私募基金公司開在郊區的廠房裡,你會買他們家的基金嗎?
金融並不是近代才有的,在古老的年代,民間就隱藏著大量的借貸生意。
世界上的許多事,都逃不掉人類社會和自然規則的底層邏輯。
金融也是如此。
歷史長河中的舊時代里,農業文明因為生產力和生產環境的原因,必然是要用土地來穩定社會的。
所以統治者們不太希望土地上的人到處跑,那個時候,社會流動性越高,對農業的發展越不利。
但是,當冶鐵技術,農業技術開始發展,糧食出現剩餘的時候,商業也變得繁華起來。
典型的就是宋朝冶鐵技術大幅度提升,促進農業大發展,進而導致商業繁榮。
但商業繁榮之後,錢就加快流通了。
民間的借貸也隨之變多。
例如宋代的交子、會子,當時可是國際貨幣,南洋和日本不少人跟宋朝做生意,都是用交子、會子結算的。
到了明代,糧食產量更高,尤其是南方,商業非常發達。
以至於後世的課本上會委婉地提到,資本主義萌芽。
在這種情況下,金融業其實會更加發達。
例如明朝的錢莊、票號,還有朱元璋時期就發行的銀鈔。
那麼問題來了。
商業的本質是什麼?
是交換,交換就是流通。
只不過物品與物品之間有差別,於是人類就發現了沒有統一的貨幣來證明物品交換的合理性。
換句話來說,貨幣是商品流通的媒介。
而地域與地域之間的隔閡是靠什麼打通的?
沒錯,就是靠流通。
按照這個邏輯,其實隔閡是可以依靠同一種貨幣的使用而打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