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84頁

    畢自嚴在一邊心情依然沉重,皇帝說了一大堆,可那些錢,還是沒辦法解決眼前越來越大的虧空。

    往後的投入都是天文數字。

    “你們也退下去吧。”

    “是。”

    畢自嚴和鄭三俊也退了出去,留下崇禎一人在乾清宮內。

    崇禎四年,最關鍵的時刻才剛剛開始啊!

    若是稍微出了一些問題,便會引發連鎖反應,新政可能會功虧一簣,傳統勢力將會全面反撲。

    所以,今年死的人,註定要比過去三年加起來還要多得多。

    整理了一下心情,崇禎便打算出宮,前往孫承宗的府邸。

    豈料王承恩快速跑來道:“皇爺,孫閣老來了。”

    “他進宮了?”

    “是,在外面求見。”

    崇禎連忙走出去,看見台階下面蒼老憔悴的身影,連忙走下台階,過去將正要下跪的孫承宗攙扶起來。

    “陛下,老臣只是身體偶感風寒,並無大礙,今日來晚了些,承蒙陛下垂憐,派太醫去探望臣,老臣感激不盡。”

    “來來,快隨朕入殿歇息。”

    “老臣怎敢讓陛下攙扶。”

    “你我君臣一場,走。”

    崇禎親自將孫承宗攙扶進去,命王承恩賜座。

    孫承宗是一個話不太多的實幹派,他端正的坐在這裡,儘量讓自己看起來有精神。

    “孫愛卿身體抱恙便要在家中歇息,有什麼事派人跟朕通傳一聲便行了。”

    “陛下委臣以首輔,掌軍政,臣不敢有絲毫懈怠。”孫承宗面色蒼白、憔悴,與往日的沉著、堅定相比,判若兩人。

    “臣今日來晚了些,請陛下恕罪。”

    “無妨無妨,朕這就派人送孫愛卿回去歇著。”

    可別以為孫承宗是在客套。

    他是首輔,又是軍委會的元帥,是新政派執行第一人,他的狀態,是關乎朝局穩定的。

    一旦他不出現,朝中必然會流言四起,原本已經平穩下來的朝堂,必然會湧起一股暗流。

    “陛下,老臣並非認為朝廷現在的支出太大,有些事情便不能做了,陛下是千古聖君,要改天換地,辦法總是有的,東南自古是大明最為富庶的地方。”

    孫承宗雖然面色憔悴,但語氣沉定,他說到這裡,便已經不再多說東南了,而是道:“無論陛下要做什麼,老臣都全力支持陛下!”

    其實南京國子監案,已經透露出一些風聲了。

    政治覺悟高的人,都敏銳察覺到了一些事。

    孫承宗便是其中之一。

    而且浙江布政使洪思詔被杖斃乾清宮這件事,本身在京師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在這種關鍵的時刻,朝堂必然會風雨驟起。

    新政派面臨的改革之局面將是前所未有的。

    失敗了,將會萬劫不復。

    孫承宗作為新政派的頂樑柱,這個時候的表態,無疑是要做給所有人看,讓新政派的官員有信心。

    “孫愛卿現在的身體康健,就是對朕最大的支持。”

    “老臣的身體老臣心中是清楚的,陛下不必擔憂。”

    崇禎這才舒緩了一口氣。

    崇禎說道:“今年的關鍵是推行銀行,陳子龍畢竟年輕,許多事情需要你來全力支持。”

    “陛下放心,老臣可以給陛下一個保證,銀行一定能在今年完成任務。”

    “好好!有孫閣老的保證,朕無憂矣!”

    皇帝還有後半句話沒有說:有孫閣老的保證,朕就不必擔心行政的支持工作了,朕只需要管哪些頭鐵的敢來找麻煩了。

    第538章 廢除賤籍,全力推動基建

    崇禎四年的政治風波到底是從南京國子監案開始的,還是從浙江布政使洪思詔被杖斃於乾清宮開始的,或者是從孫承宗生病開始的,已經說不清了。

    因為每一件事對朝局和地方的影響,都是錯綜複雜的。

    而可以明確的是,崇禎召集五省布政使規劃崇禎四年的布局,遭到了一大批人的反對。

    韓爌等人入宮的一番諫言,不過是冰山一角,他們的想法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在崇禎三年平穩了一年的政局,在崇禎四年年初驟然風起雲湧。

    僅僅只是在正月十八日這一天,崇禎就接到了68封奏疏是反對皇帝關於五省規劃的。

    這68封奏疏有來自六部九卿的,有來自翰林院的。

    理由主要有兩點:

    有的人反對是覺得這樣做,太費錢了,國庫支撐不住。

    而有的人反對則是覺得將稅政下放到地方,會滋生腐敗,如此大規模的推行製造局,同樣會滋生腐敗。

    當然,也有歌功頌德的。

    並且還不少,例如此次進京述職兼參與新政會的不少知府,都認為皇帝是在開萬世之功業。

    歌功頌德者,以北方五省知府居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最近兩年新上任的知府,至少名義上都是新政派。

    一石落,而千浪起。

    事情在持續發酵,正月十九日,京師街頭發生了一件事,將此次事件推到了一個小高潮,讓官員們徹底分出了兩派。

    什麼事呢?

    河南府知府張樹德和南直隸徐州知府吳學文在街頭打了一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8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