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6頁
“嗯,有一些,都改過來了。”
“好,發表到明日的大明日報上,朕要讓廈門所有人都能看到它。”
“是。”
第二天一大早,賣報郎就在大街上大喊:號外號外,皇帝陛下發表新聞了!
結果就是早上八點鐘之前,報紙全部脫銷。
有幾個廈門大學的學生在吃早餐的時候買了幾份回去了,在學校開始瘋傳起來。
在民間,哪怕是小作坊的老闆也津津有味讀起來。
他們第一次讀到“邊際效益遞減、邊際成本”這些微觀經濟學的詞語。
什麼是邊際效益遞減?
就是當其他事物不變的情況下,隨著投入增加,增加到一定量的時候,產量增加速度會減緩。
例如,你是絲綢紡織作坊的小老闆。
你最開始擴充產能,每個月增加10個工人和5台紡紗機,每個月能多紡織出1萬匹布來。
但是,當你一直這樣每個月增加,等到第12個月的時候,每個月比上個月多紡織出來的布匹可能只有兩千匹布了。
為什麼?
因為人員越多,管理越難,效率越低。
這是微觀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
當然,古人其實也發現了這些規律。
崇禎只不過把它理論化,公式化了。
這無疑是給了商人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這篇論文,最先刊登在廈門新城的大明日報,它可能會像一陣颶風,給大明朝所有商人都帶來新的視角。
這一刻,整個廈門的商業界都沸騰了!
而上午十點,廈門歌劇院門口五步一個崗哨,周圍全部被封鎖起來。
皇帝也開始了他在廈門新商業的演講,這一次的演講,關乎到未來的格局,它的重要作用,比現在任何一個人所預料的都要大,甚至它也是劃時代的。
第1274章 為大明重塑意識形態
有人說這是一個激盪的年代,也是屬於沿海新城的年代。
在內陸各地還是一片田園風光的時候,沿海已經率先開啟了商業大時代的浪潮。
朝廷在台海戰役的勝利,預示著海洋貿易的全面拉開。
也的確如此,皇帝一路南下,先駐留上海,在上海做了許多布置。
隨後抵達廈門港。
崇禎十二年十月十二日,廈門歌劇院,皇帝發表了他著名的講話。
有許多人會認為,最近發生了太多商人越權的事,朝廷會收緊對商人的扶持,甚至在政策上開始禁止商人從事一些商業活動。
但是皇帝開篇就直接點題了:
“改革十一年,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我們的糧食增產2倍,我們的水泥路開始貫穿各省,我們構建了從安南省到沿海各地的航線,還打通了南洋與沿海的商路,這些成就,都是官員、百姓,一同齊心協力完成,也有在場諸位的功勞。”
“廈門是一座新興的大城,它代表了東南沿海的商貿,是走在改革前沿的,諸位是在見證一個新時代!”
這並不是要說最近的嚴峻形勢,而是在肯定這些年廈門的成果。
廈門和上海,無疑是沿海兩個標杆。
但這幾個月,陸續發生了廣州、上海等事件,民間要說不恐慌是不可能的。
那些商人做了不少反叛朝廷的事,但不代表所有商人都做了那樣的事啊。
要知道,商業中,大商人畢竟只是少數,他們掌握巨額的財富。
但真正的商業,是依靠無數中小商人支撐起來的。
他們有的只是家庭作坊,有的只有十幾人規模,中型的也就四五十人規模。
他們可能是水泥路修建的一個小工程隊,也可能是小型運輸隊,或者手工藝人。
大商人抓住了主要的政策紅利,他們則是配合進來,分一杯羹。
當朝廷對那些有名的大商人進行審查、清洗的時候,會不會打擊到整個商業?
當然會!
甚至會人人自危。
然而,皇帝這開篇,無疑讓許多人心頭一震,隨即懸著的心也落下來。
朝廷的大方向,依然是鼓勵商業的。
是的,依然鼓勵!
這才是治國之道。
不是說出了問題就趕緊全面叫停,那是小孩子的玩法。
真正的治國,既要一邊大力整頓、規範、查處,還要一邊鼓勵、引導、扶持。
監督和發展齊頭並進。
“廈門的周圍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產業鏈,北京製造局已經徹底放開蒸汽機的應用,為民間的各行各業提供支持。”
“朝廷還會加大對船舶建設的投入,降低運輸的成本,提供港口出貨量。”
“朕知道,諸位現在心急如焚,朝廷現在正在台南打仗,海洋航線受到了影響,不少人的貨物也都擠壓在港口。”
“諸位大可不必擔心,戰爭已經結束了,朝廷大獲全勝,接下來,朕要為你們建立更多的航線,讓更多的船隻行駛在南洋與大明的航道上,讓更多的貨物出口南洋。”
皇帝此話一出,全場都歡呼起來。
這是未來的大方向啊,朝廷要進一步擴充海洋航線。
之前沿海的航線,對南洋是有嚴格限制的。
例如呂宋島的商品,只能走廈門和上海兩個地方,並且從大明出口的商品,還有定量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