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8頁
“什麼地方?”
“西夷人稱它為好望角。”
跟隨崇禎一路返程的路上,朱彥霖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父皇,好望角離大明多遠?”
崇禎有些驚訝自己的女兒為何突然問起好望角了?
其實世界地圖,在明朝已經成型。
前些年崇禎讓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俘虜在大明初版了不少書籍。
關於歐洲大移民的知識,在那些書籍里都有涉及到。
包括非洲殖民,非洲黑人,美洲殖民等等。
其中好望角是一個很出名的地方。
它的戰略位置,不能說十分重要,而是絕對不可或缺!
它的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分界點。
從歐洲到印度洋的船,必須經過那一帶。
當然,這個世界上有好幾個重要的海港。
好望角算一個,蘇伊士運河那一帶算一個,印度南段的斯里蘭卡算一個,馬六甲算一個,巽他海峽也算一個。
這些知識,在大明朝已經開始推行。
朱彥霖當然知道好望角的存在,但她對這些依然沒有太深的概念。
“好望角離大明有萬里之遙,你問這個作甚?”
朱彥霖沉思了一下,說道:“小官人說,如果我們拿下好望角,可以加強對西方的制約。”
“他倒是好眼光。”
“父皇,我也覺得他說的是正確的。”
“不止是好望角,還有一條狹長的海域,叫紅海,紅海的最北邊,在埃及附近,距離地中海已經非常近。”
“如果能拿下紅海的控制權,在最北邊開通一條運河,將紅河與地中海連起來,大明的商品進入歐羅巴,將會更加快捷。”
17世紀還沒有蘇伊士運河。
不過大航海時代來臨後,埃及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蘇伊士運河也算是東西方貨運重要。
它比走好望角更加省錢。
但處於對歐洲全面遏制,自然是兩者都要控制才是最好的。
“那父皇是贊成小官人西進?”
“我自然是想西進的,不過……”
“父皇的憂慮是,擔心人出去後,在遙遠的海外,有了私心,建立了海外的王國,不再受大明轄制?”
“有這方面的擔憂。”
“父皇,兒臣覺得,派往海外,如此遙遠,確實極大可能會出現權臣在海外建立單獨的勢力,不過,這並不會有損大明。”
“哦,你說說看你的想法。”
“在海外建立的王國,尤其是在西方建立的王國,面臨的是強大的西夷人威脅,他們更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後盾,它們與大明的關係,是它們更依賴大明,才能生存下去。”
“大明給它們提供更豐富的資源,更多的貨物。”
崇禎對朱彥霖再次刮目相看了。
這孩子對戰略的深層次分析,簡直完美的遺傳了自己!
其實最開始,張凡自己也想不通這裡面的困惑點。
畢竟歷史上,美帝就是脫離了英國的控制,後來崛起的。
他擔心,漢人在海外建國,會不會也出現類似情況。
但後來,當大明的工業體系越來越強大,銀鈔推行範圍越來越廣,他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
什麼事?
在工業革命進入一定的階段後,工業革命發起國本身的技術優勢會消失。
那個時候,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除了科技以外,還有三個重要點。
一、人口。人口優勢決定一個國家內銷市場規模和勞動力成本問題,這在商業世界裡,是最基礎的。
二、國土資源。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後,所有的商品,都是自然資源的再次加工。
英國沒落,是因為蒸汽機已經不是門檻,鋼鐵生產也沒有門檻,不是它一家獨大了。
當不是它一家獨大的時候,其他國家的產能也起來了,生產的東西更加便宜。
為什麼?
因為人家的原材料是本國開採本國加工。
但英國是必須海外運輸回來,再加工,這部分運輸成本是不低的。
它本身的國土資源和人口非常少,它失去了和大國競爭的優勢,只剩下金融優勢和吃老本。
三、文化制度。
想要崛起,必須要有一套能夠凝聚國人的文化和制度。
例如法蘭西第一帝國,德意志第三帝國,北方鋼鐵巨人。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本國人對國家文化、制度的高度自信,並且高度團結。
甚至在美帝二戰後期,國內也是非常團結的。
有這三點,才能實現繞道超車。
所以,英國在後期的衰敗,是必然。
回到張凡這裡來,他最初擔心海外王國反噬母國。
後來他想通了,根本不可能反噬母國。
華夏的資源、人口,文化凝聚力這些,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其他國家都比不了的。
英國那是以小國,駕馭世界,後來崩掉,被殖民國反噬。
這顆星球,還有誰能反噬華夏?
所以,這種擔憂是多餘的。
想通了這一點,崇禎心裡已經做了決定。
荷蘭小妞不是天天在嚷著要崇禎西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