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5頁
“最多才過去兩天,兩天前,這裡有過一場血腥的戰爭。”
地上還散落著一些內臟,已經開始發臭。
不遠處有大火焚燒的痕跡,還有一些骨架沒有燒乾淨。
在樹林的角落裡還能找到幾漏掉的死屍。
周建深驚訝道:“大人,這些死的都是……看樣子是羅斯人!”
樹上還插著一柄鋒利的匕首,王開山拔下來那匕首,上面鐫刻著小字:御林衛王虎。
王開山大吃了一驚:“是御林衛來過!”
“快,速速檢查周圍,然後匯總一份報告給趙帥!”
“是!”
七月三日下午,一封關於羅斯人與御林衛在扶餘有過一場大戰的消息被快馬加鞭送往後方。
王開山所在的部隊主要是後勤,有800騎兵做偵察兵,另外3000軍民押送輜重。
也正是在七月三日,祖大壽已經收到了趙率教的信。
趙率教10000重裝騎兵已經北上,又以3000火槍做側翼掩護,七月六日可以跨過松花江南河段,也就是扶餘所在之地。
在東北大平原上,重裝騎兵顯然非常占據優勢,一旦鋪開進行衝鋒,就如同地面坦克群一樣。
七月四日,行軍中的趙率教收到了王開山送來的信。
趙率教疑惑道:“御林衛什麼時候北上的?”
時間過的飛快,七月六日,趙率教跨過松花江,抵達扶餘,在扶餘做了糧食補給。
他在扶餘轉了一轉,這裡的確發生過大戰。
但目前為止,無法推斷是御林衛勝還是羅斯人勝。
趙率教心頭難免有些憂慮,他問王開山:“你們在這裡的幾日,有發現過羅斯人的蹤跡麼?”
“沒有,我們派探子在方圓百里都搜查過,沒有羅斯人的蹤跡,那座只修建了一半的城寨里一個人都沒有。”
這下北部軍區第二軍團的高層們都迷惑起來。
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羅斯人去哪裡了?
前面會不會有羅斯人其他的城寨?
羅斯人是不是已經埋伏好了?
趙率教是一個比較謹慎的人,他開始派出大量的探子在前面偵查。
此地離阿勒楚喀城已經只有200里,前方可能有大量的敵軍,他不可能貿然前進。
七月七日,陰天,層雲仿佛要從天上壓下來。
天氣悶得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
一隊隊建奴大軍安靜地穿過前方的松林,他們鬥志昂揚,軍紀嚴明。
范文程說道:“大人,我們為何不等蒙古人和羅斯人來了再動手?”
鰲拜說道:“范先生,你的確足智多謀,但打仗你還是缺了一點。”
“我通知蒙古人和羅斯人,三軍圍殺明軍,前提是明軍並不知道自己已經進入埋伏圈。”
“若是讓他們趕到,我再動手,明軍必然有所察覺。”
“其一、明軍軍陣就會有所變化,用以對付三軍包抄之勢。”
“其二、明軍甚至可能會撤退。”
“而現在,明軍以為只需要對付我們一路大軍,他們擺出來的軍陣,是用來攻打我們的,對其他方向的防禦會很薄弱。”
鰲拜說的的確很有道理,他三言兩語就道出了這場戰爭的精髓所在。
雙方都是數萬人。
當雙方人數各超過一萬人規模,就已經是大會戰了。
大會戰所覆蓋的範圍是方圓十里左右,主帥對眼前局勢的判斷至關重要。
對付多路軍隊,和重點打一路軍隊,排兵布陣是有巨大區別的。
一旦排兵布陣成型,而戰爭已經開始,想要再大規模改動,幾乎不可能,只能做小地方的隨機應變。
饒是明軍有參謀部,也不可能隨心所欲調整大軍團的陣型。
上面調整頻繁,先不說敵人能否反映過來,自己下面的普通士兵一日接到多個指令,絕對懵逼亂套。
所以啊,鰲拜現在是自己先擺出大陣,讓祖大壽根據他鰲拜的情況擺出相應的大陣。
然後鰲拜再通知蒙古人和羅斯人在戰爭衝突加入進來,打得明軍措手不及。
你說鰲拜這貨牛不牛逼?
確實牛!
肯定可以算得上是個將才了。
這一頓操作,如果成功了,完全可以寫入教材里。
如果他是在張凡麾下,絕對可以打出許多漂亮的大仗。
可是戰爭這種事,很多時候不是僅憑個人能改變的。
戰爭是一件系統性的事情,包含了諸多因素,例如後勤、前線、天時、地理,還有友軍。
如何點評鰲拜這一戰的表現?
有大將之才,缺的是大帥的眼界。
只有帥才能站在更高的格局去推測各種可能。
如果是皇太極在這裡做操盤,可能就會把蒙古人和羅斯人的不靠譜,甚至可能明軍其他路的突襲情況放在不同的方案里做預演,從而得出好幾種不同的格局,做幾種不同的策略。
無論如何,現在戰爭已經打響了。
鰲拜的三萬大軍在廣袤的平原上排列開。
以火槍手和步兵為主,騎兵隱藏在茂密的松林後面,準備靈活機動地做長線突擊。
而祖大壽也不是吃素的,明明知道鰲拜這是誘敵深入,還敢來,也足以說明了明軍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