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頁
崇禎大筆一揮,給朕關掉。
彩票局民間不能隨便開,要不然有人藉此名義割窮人的韭菜怎麼辦?
再例如,南直隸已經有十幾個富商在做香皂和香水的生意,蘇州的最多。
據許顯純說,南京城也不少。
現在民間相當一部分人見識到了這種新商品的利潤,大家已經加入進來了。
甚至還有人開始做衛生紙,開始做懷表、手錶、鍾和玻璃鏡子的生意。
就在今年,民間誕生了一批這種新商品的商人。
人們親切稱呼這種商業為新商貿。
每一個正在嘗試做的商人的名字都在許顯純和曹化淳的奏疏里。
崇禎看完之後,不由得感慨。
有意思啊,這大明朝南方的商人,確實一個比一個厲害。
這麼快就開始抓商機。
難怪後世的史學界有一種說法,說明末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而南方的商業是空前發達的,傳統的中國,商人地位非常低,但是明末南方的商業氛圍是有史以來最濃厚的。
尤其是隆慶開關之後,大航海時代的背景下,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內流到大明朝,更加促進了商業的發達。
例如徐光啟的祖父,就是隆慶開關的時候發家成的富商。
曹化淳在奏疏里建議朝廷禁止民間商人做這些新商貿。
崇禎什麼態度?
做!鼓勵商人做新商貿!
雖然朝廷現在的商稅法基本沒有,但從國家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應該鼓勵。
而曹化淳擔心的是,民間這些商人把錢都賺走了,朝廷豈不是賺得少了?不如把民間的禁了,像鹽鐵那樣,都有朝廷來做。
這樣錢都到朝廷口袋了。
曹化淳這種想法有道理,但這樣不是長久之計,開放才是真正的大道。
崇禎現在本來就用錢如瀑布,還這樣開放,是不是在作死?
當然不是!
香皂、香水、衛生紙,都是民用快消品。
這些商品都有一個特色:薄利多銷。
意思是一個商品,本身賺的利潤很少,例如一個香皂,一個賺10文錢,但是一天賣10萬個,就是1000兩(約65萬元)的利潤。
可是,大明朝的民間商人能不能實現薄利多銷呢?
不能!
為什麼?
因為薄利多銷有一個基礎條件。
什麼基礎條件?
產能強大!
什麼叫產能強大?
意思就是你一天生產500支香皂,但是朕一天可以生產5萬支香皂。
你賣2兩(2000文)銀子一個,你一個成本是500文,利潤1500文,500個賣出去,可以賺750000文,也就是750兩。
朕只賣50文錢一個,朕因為後端有完善的產業鏈,原材料的採集運輸,和工廠的流水線都建立起來了。
產品的材料成本也就20文了,但是朕一天可以賣出去5萬,利潤就是150萬文,1500兩。
這叫什麼?
這就是產業鏈完善帶來的規模化優勢。
什麼叫做工業?
工業就是可標準化可規模化的,可以直接複製的。
所以,崇禎完全不擔心,北京製造局的產業鏈只會越來越完善,往後的幾年,大明朝更多的老百姓都用上香皂、香水,這種日用品隨著規模化的生產,只會越來越便宜。
這才是工業化。
當然,這只是工業化的雛形,還遠遠不夠。
這件事沒有這麼快就消停。
兩天後,南京那邊又過來了一封奏疏。
什麼奏疏?
南京戶部尚書鄭三俊非常委婉地表達了希望朝廷不要再製造香皂和香水,那是在與民爭利。
第374章 崇禎的金融手段
不僅僅南京戶部尚書鄭三俊上奏了這份奏疏,錢龍錫也在自己的奏疏里提到了這件事。
看完之後,崇禎基本上是不會回這種奏疏的,一律留中待發。
什麼叫與民爭利?
這分明就是某些人看到了這一塊的巨大的利益,不想朝廷來搶肉吃。
但你要真回了他們的奏疏,那在這件事上又扯不清了,甚至會有更多大臣可能會參與進來。
畢竟這又牽扯到保守派和改制派之間的利益。
為什麼這麼說?
如果崇禎真的腦子一抽,把北京製造局給關掉,什麼香皂、香水這些日用品全部交給民間商人來做。
那在朝堂上,受到損害的是誰?
是徐光啟他們。
一方受損,另一方必然獲益。
政治是零和遊戲,不是共贏遊戲。
所以,僅僅從政治的格局出發,這件事都不可能發生。
這一點可以看出,那些人不僅僅是不想讓朝廷吃肉,而且還想藉機削弱改制派。
現在崇禎本身就面臨著財務的壓力,開支巨大。
北京製造局是可以減弱這方面的壓力的。
無論從目前還是長遠來看,國企都是必須存在的。
這件事也只是錢龍錫和鄭三俊提了一下。
最近朝局的重心是在推薦空額官員,他們爭論得面紅耳赤,倒是沒有多少官員將心思放在這上面。
不過崇禎有預感,這件事某些人不會善罷甘休。
他給許顯純和曹化淳分別回信,讓他們二人在南京和蘇州好好調查,並且聖旨一封,讓許顯純去好好整頓南京的錦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