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天啟二年,孫承宗自請督師遼東。
自此,大明在遼東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戰略被搬上了歷史舞台。
什麼叫穩紮穩打?
以前的大明覺得自己很牛逼,動不動就大軍出擊,和建奴玩正面對戰。
但薩爾滸之戰後,徹底震驚了整個大明朝,遼東諸多將領和朝中大臣都被打怕了。
這才出現了高第去遼東後竟然直接將寧遠、錦州放棄的奇葩局面。
自此,明朝是聞建奴而色變。
自孫承宗提出穩紮穩打開始,向來囂張的努爾哈赤立刻就怕了。
因為他最害怕的就是明軍穩紮穩打。
穩紮穩打就意味著雙方進入持久戰,持久戰拼的是資源,你一個建州小奴盤踞著遼東,跟我大明拼資源?
努爾哈赤非常心中,再這樣穩紮穩打下去,他就掛了。
他清楚,後來繼位的皇太極也清楚。
所以,皇太極最害怕的還真就是大明朝這麼來玩了。
那現在,袁崇煥就是這麼玩的。
大凌河,遼東重要的戰略位置,自袁崇煥開始修城,盛京方面的建奴就坐不住了。
第158章 蛋疼的皇太極
現在是十二月,正是隆冬臘月。
可偏偏袁崇煥就從冬天開始修城了。
這其實也是被逼無奈。
他七月才到遼東,七月遼東又出現譁變,他以雷霆手段控制了譁變,隨後開始整頓遼東一系列的軍務。
等整頓好軍務,真要開始動手的時候,也已經進入十一月了。
十一月的遼東,是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時節。
按照後世的溫度計的標準,現在大凌河一帶,應該有個零下七八度,溫度還可能繼續降,晚上甚至零下十幾度。
為什麼在如此惡劣的天氣下,袁崇煥還要修建大凌河城呢?
因為它實在太重要了啊!
薩爾滸之戰後,大明潰敗,戰略全線退縮,只剩下遼西走廊一帶,也就是山海關到錦州這狹長的一帶。
偏偏這一帶,是關外入關的必經之地。
於是雙方在此後的十幾年展開了你爭我奪的拉鋸戰。
自孫承宗提出了關錦寧防線後,天啟年間,袁崇煥的寧遠之戰,將努爾哈赤打死,大明再一次將戰線推到了錦州一帶。
這也讓大明朝堂上的某些人看到了希望。
於是層層推進的戰略收到了認可。
而大凌河城呢?
它在哪裡?
為什麼在這場雙方角逐的遊戲裡如此重要?
因為它在距離此時大明最前線的錦州城只有四十里的地方,它是錦州的衛星城。
為什麼錦州很重要,非要大冬天的修城呢?
就是為了在這裡建立戰略緩衝地點,不要將所有的軍事壓力全部放在寧遠城和山海關。
而且大明現在的戰略本身就是一步步推進,崇禎也沒有給袁崇煥設置什麼復遼的任務,讓他安心在前線穩紮穩打即可。
大冬天修城,建奴來攻打的難度也會大大增加,也減少了軍事壓力。
更何況,現在明軍許多都有了大棉衣,糧食也比較充足。
原本還在為喀喇沁部鬧心的皇太極一聽說丫的袁崇煥居然又開始在大凌河修城了,立刻更加坐不住了,連忙派大貝勒代善領兵三萬去大凌河,千萬不能讓袁崇煥在那裡修城。
一旦大凌河城修建起來了,和錦州城相互呼應,就很難打了。
建奴出兵三萬的消息立刻傳到了京師,朝堂上下震動。
這下誰都來了精神頭呢?
言官!
就是那幫御史和給事中。
什麼?
建奴居然大兵三萬壓進,袁崇煥你是幹什麼吃的,你怎麼能讓建奴出兵呢!
陛下,袁崇煥失職!失職啊!
僅僅一天,御史們的奏疏就像山一樣了。
遼東的戰局牽動起了每一個人的神經,因為它離京師太特麼近了。
京師的權貴老爺們總有一種被害妄想症,一旦打起仗來,就總覺得建奴要攻破山海關直逼京師了。
眼下這局面,崇禎什麼態度?
沒有任何態度!
皇帝的隨便一個小態度,就會被人無限放大化,然後攪動風雲。
所以沒有態度,就是最穩的態度。
修個大凌河城就把你們激動成這個樣子,那朕現在還在蒙古草原上修建北庭府呢,怎麼沒見你們出來喊兩聲?
皇帝沒態度,不代表大臣們沒態度啊。
雖然剛剛成立了軍委會,以後軍國大事統一由軍委會來統一調配,可大明的大臣們還不習慣啊,他們還保留著以前的那套習慣。
戰爭來了,趕緊開始想辦法,開始在後方瞎特麼扯淡。
僅僅三天時間,崇禎就收到了三十幾個官員關於遼東戰局的“高見”。
看這些“高見”,有一種只要讓他們上戰場,幾天之內就能讓皇太極滾過來叫爸爸的錯覺。
十二月二十五日,崇禎召開了他的第一次軍委會會議。
內閣首輔兼遼東督師兼軍委元帥的孫承宗,兵部尚書閻鳴泰,監察院御司使李邦華,英國公張維賢參加了這一次的軍委會。
大家得出了一個結論:該幹嘛幹嘛去。
意思就是啥也不干,讓袁崇煥自己去處理,後方糧草給足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