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頁
李世民露出溫和的笑,等著李孝恭後面的話。
李孝恭在這方面非常有自信,意氣風發地述說:「而後,山鬼言京城有六陷,是以大唐於安史之亂後尚能維持,因此,二便不能選了,畢竟,還沒『讓』出去。」
李世民:「確定明皇帝沒有問題?」
李孝恭重新想了一圈「明」的諡意,「明是美諡,諡意亦沒有符合安史之亂的暗諷。」
「有……的……」一個微弱的聲音響起。
李承乾驚訝:「遐齡,你……」
李延壽直起了頭,和同樣驚詫的李孝恭對視,「有的。」他說,「『明』有一個諡意,或許會適合他。」
李孝恭眉頭緊皺,「你是誰?」
李承乾看看自己屬臣,又看看李孝恭,抿唇站出來,「堂叔,這是孤的典膳丞。」
李世民眼中流露讚賞之意。
李孝恭忽然笑了,「典膳丞?」他用牙齒磨著這個微小官職的稱呼,染著一絲半點炭火火光的眼底,露出些許輕蔑,「不知有何見解?」
要不是有選拔賢才不看身份,只看才能的李世民在,李孝恭連讓李延壽說話的機會都不會給。
他看他的眼神,不屑地仿佛在看螞蟻。
李延壽又不是厚臉皮,感受不到那股視線,登時燒紅了臉。
如果……他也能到尚書的位置……
李延壽看了一眼太子,自己的主子,這才清晰地吐字:「『明』還有一個諡意,總集殊異曰明。」
「總……」李孝恭牙根微微發緊。
禮部其他官員目光也訝異地定格在李延壽身上。
眾目睽睽下,李延壽憋了一口氣,繼續往下說:「譬如那北齊的高洋,文治武功絕對是當代首屈一指的明君英主,北齊在他手中達到極盛,突厥他缽可汗甚至稱其為英雄天子。然而,或許是水滿則溢,經過卓越的成就後,此人便自滿了,開始暴虐,開始享受——總集殊異,便是聚集了極大的差異,倘若……」
接下來的話有些大逆不道,這也是之前李延壽糾結著要不要站出來的原因。大家都在為李隆基的功業而自豪,他作為戳破那個人,不一定會受到感激,也許會被不喜。
不過。現在話都說到這兒了,李延壽硬著頭皮:「我是說,倘若……明皇帝也是與高洋一樣的性子呢?」
李淵怒喝:「放肆!」
「大父,遐齡他……」李承乾也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兩三息後,乾巴巴道:「他沒有惡意。」
李延壽安靜地跪下,看著小太子的背影,不知道在想什麼。
他耶耶喜歡挖掘南北朝的歷史,他就是在這耳熏目染中長大的,別人想不到,或者不敢想明皇帝會「不明」,他聽過那段歷史裡君主的荒唐與混亂,倒是第一時間發現了別人不敢想的地方。
而聽到這個說法後,許多人一瞬間失去了言語。
他們有判斷力,這「明」的諡號,再配上山鬼的惡趣味,外加安史之亂「由盛轉衰」——誰規定盛衰之間就一定會有緩衝的時間呢,竟是該死的合適。
「竟然……」
「怎麼會……」
「匪夷所思!匪夷所思!」
山鬼凝視著李世民,就像是看全身毛炸起的貓。他臉色從懵逼轉為鐵青,緋綾袖子被他拉扯成直條,「我、選、明、皇、帝、李、隆、基!」
山鬼客氣地問:「不改了嗎?」
「不改!」
「太好啦!恭喜你們,居然答對了!」
滋味樓中央的大樹,悄咪咪睜開一半眼睛,清晰看到貞觀君臣複雜的臉色,那種看似說不清道不明,實際上卻能用宿主所在時代的話語來概括。
他們有志一同,思維難得合一地,對歷史上那位唐明皇抱以最誠摯的問候——
李隆基,老子XX你OO!
第191章 睢陽之戰
如果只是一個昏君, 他們都不至於氣得那麼厲害,實在是先明君後昏君,先把大唐帶上頂端, 又僅憑個人能力將之拋下低谷,太搞心態了。
讓人忍不住發出誠摯問候:李隆基,你為什麼不能在盛世的頂峰時,就下去親口跟祖宗們驕傲自己的政績呢!
至少, 換個皇帝帶衰敗大唐, 都沒那麼意難平!
好半晌,李世民終於開口:「安史之亂……還有讓人為之氣絕的情形嗎?」
其他人表情頓時變得一言難盡。
陛下,你心臟是真的強大,也不怕再繼續聽會氣得背過去。
「凡是亂世,必有人閃光, 時勢造之的無可奈何。朕必然不會讓安史之亂重現, 然而那些在歷史中苦難過的英雄與普通人,該記下來, 讓後世為之銘記與警戒, 也讓朕時時有個警醒, 慎終如始,切莫自大若明皇。」
「朕想知道安史之亂。」李世民看向記史的史官, 「而你們, 該將之記下來。」
他又望向山鬼,正正經經作了個禮, 「足下可否滿足世民這個心愿?」
在這剎那, 青霓想過了很多, 有詩聖杜甫顛沛流離的後半生;有被俘後, 對安祿山大罵不止, 被安祿山肢解吃肉,鉤斷舌頭的六十五歲忠臣顏杲卿;有安史之亂後,孤城對抗數十萬吐蕃軍和回鶻軍,從青春年少守安西都護府守成白髮老人,守了四十二年也守不來大唐援兵來接替他們作戰的滿城白髮兵。
至於所謂悽美馬嵬坡……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