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983頁

    大家清楚看到——

    問:李白寫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一句時,是什麼樣的心情?

    答:想喝酒,看到地上影子,隨口吟了一句。

    考官認為的答案(只要意思相近即可):李白因自身才能沒有受到重用,孤獨、憤慨、借酒消愁,因此得詩。

    其他人不自覺的看向本人。

    李白:「……」

    李白無力地說:「沒有的事,我真的只是喝酒的時候正好看到地上有三個影子,有感而發。」

    再看另一道題——

    問:「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此句有何深意?

    答:就字面意義。

    考官認為的答案:回答需與樂景襯哀情相關。

    李白:「?」

    李白:「被友人熱情款待,那些日子我們相處得都很開心,我就不能高高興興和友人道別,再約下次相見?怎麼還規定人離別時必須難過?」

    考官們尷尬而不失禮貌地微笑。

    他們其實是有打算過問作者本人的想法,作為參考答案,但是神女不許,一定要他們自己想,他們就只能夠憑藉自己的經驗去猜想和推測作者寫詩詞時的心情了。

    「也罷。」

    李白舉起酒葫蘆吃了一大口酒,灑脫一笑:「白所言確實不能作為參考答案,便按爾等想法來吧,連孔子都逃不脫死後著作被解讀他意之事,何況白呢。」

    對了,孔子!!!

    這回輪到了儒家子弟,向著考官發難了。

    「憑什麼聖人的卷子分數那麼低!爾等欺師滅祖之徒!」

    考官抹汗:「我們是糊名,我們不知哪一份是夫子考卷啊。」

    「那你們就是惡意解讀夫子著作!無恥!異端!」

    考官招架不住,連連請求神女把孔子的考卷放出來。

    神女沒有把孔子的考卷放出來,反而放的是三張排名在前頭的卷子,還把其中一題的答案放出來。

    這一題是詢問考生《春秋》一書,第一年中:「元年,春,王正月。」此段,蘊含著孔夫子何等深意。

    看考生一所答:春秋其餘篇章皆有「元年春,公即位」字樣,而「元年,春,王正月」此段,不曾有寫「公即位」,便是因為魯隱公為攝政,非即位。

    考生二,更是洋洋灑灑地寫:為何夫子先寫「王」,後寫「正月」,因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周文王確立的正月」,是為了表明大一統,天下皆行王令。為何是寫為「元年」而非「一年」……巴拉巴拉……為何「春」在「王」前……巴拉巴拉……為何「正月」排在「王」的後面……巴拉巴拉……

    哦,考生一用的是《左傳》的思路,考生二用的是《公羊傳》的思路,閱讀理解這種事情,自古以來就有。

    而考生三,是明朝人張以寧,此人專門為了這六個字寫了一本書,名為《春王正月考》,以此來證明孔子這麼寫,必

    有深意!而這些,他也寫在了考卷上。

    那孔子是怎麼答的呢?

    孔子:想多了,沒有深意,《春秋》是本史書,孔丘就是想把這事發生的時間記載一下。

    這個回答,被考官用硃砂筆重重劃掉,上面還有考官憤怒至極的回覆:一派胡言!!!

    第518章 老丈小心

    「沒、沒有深意?怎麼可能!!!」

    來自祖師爺的答案, 讓不少儒士狀若瘋癲。

    「我鑽研了一輩子的《春秋》,琢磨了一輩子的『元年,春, 王正月』!嗚嗚嗚嗚——」

    「《春秋》,《春秋》, 哈哈哈哈哈哈——」

    「錯的!都是錯的!這只是一部史書而已!」

    「我注六經,六經注我, 這些年我到底學了什麼!」

    「夫子……」

    茶樓一處包廂中, 子貢對這些後輩產生了憐惜。

    「他們倒是可憐。」

    轉頭一看, 發現孔子未曾關注外界, 正在翻看一本書籍,仔細看, 是《春秋左氏傳》。

    手旁,還有《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孔子世家》《孔子家語》《四書集注》……

    他在一頁頁地翻過去, 時不時搖頭嘆息一聲。

    子貢從嘴裡艱難地吐出一句:「夫子, 你在看甚?」

    孔子抬起頭, 老人的眼尾刻著一條條皺紋, 好似在將眼中悲傷拖拽出來:「子貢啊,他們……就沒有一點自己的東西麼?」

    他在著書, 可後世人更多的是在他的書上著出自己的見解,像是見不得光的老鼠, 不敢光明正大說出自己對世事的理解,不敢站在人眼之中高聲說出:這是我的道理,我要說的話!

    而是……假託聖人之名, 悄悄對世人灌輸自己的想法, 因為套上聖人的名頭, 就不用擔心被世人批判, 被世人踐踏和不屑。

    但,學說怎麼能懼怕這些!怎麼能畏懼攻擊,害怕鄙夷?昔日諸項學說,那可是創始人親自站出來,輾轉各國,向大眾、向君王展示的啊。誰會拿自己的想法去參雜進別人的學說里,都是直接吸納別人家有用的想法,以完善自己的學說好嗎!

    某個一米九七的山東大漢氣得把桌子拍裂:「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他們連做一名堂堂正正的君子都做不到,不為自己喜好而學,反而為名聲而學,小人也!」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98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