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頁
書閣?
大臣們有些摸不准陛下想要做什麼。
「朕從白玉京中獲得了一樣匠藝,名為雕版印刷術,配合紙張使用,能夠一日制百冊書,又幸得趙卿相助,捐出農書,朕欲將農書全印出來,發放至各地書閣中,供官吏與百姓任意查看。」
眼淚從趙過眼尾滑出,他激動地望著劉徹,「謝陛下!」
他將抄錄都捐給朝廷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讓它們能幫到更多黎民百姓!本以為之前那樣子,讓他來管農事,推行農法,命令各地官吏必須執行增產之策已經是最好的情況了,沒想到……沒想到陛下居然願意撥錢建書閣!
有了書籍,這才會成為在地方傳承千千萬萬年的良法!
丞相莊青翟之前沒吭聲,現在插嘴了:「陛下,百姓大多數不識字。」
劉徹點頭,「朕曉得。所以朕特意讓人將之做成一式兩份,一份全是文字,一份全是圖畫,而若是有人實在連圖畫也看不懂,可以拿書去詢問看守書閣的官吏。」
有可能會有官吏玩忽職守,有可能會有官吏不耐煩,也有可能會有官吏貪婪成性,收入門錢,不給錢不許進,一個政策出現,會有很多蟻蟲在其中經營,不一定衝著毀壞制度去,然而,日復一日在其中鑽洞,到了某一日,制度便會轟然倒塌。
劉徹不能保證這制度一定實施得完美無缺,但是,至少他讓這個制度出現了。
於是,在下午各官員還在皇城中辦公時,長安城中一個消息不脛而走。
陛下之前在長安城中建的那三層閣樓,之前不清楚要做什麼,現在知道用途了!它是一所藏書閣,裡面有著各種各樣的書籍,有經學,有農學,還有醫學,而陛下願意將這些書免費開放,只要有心學習的人,都可以進去觀看!
不論身份!不論背景!不論地位!
而且,雖然不能將書籍拿出藏書閣,但是可以自備器具抄錄!謄抄版允許帶走!
須臾,整個長安城震動。
三樓,守著書閣的官吏茫然,「奇怪,是地動了嗎?」
他趴到窗邊看,只見到以書閣為圓心,四面八方奔來了不少人,他們從街巷裡冒出來,交錯混雜,如同織成一張巨大蜘蛛網,緊緊布向書閣。
「居然這麼多人?」
那些人聚集在書閣大門外,密密麻麻,從上往下看只能看到黑壓壓一片頭。書閣官吏心底發寒,連忙下樓打開門,吞了吞口水,要求他們排隊。
這些人先是亂糟了一陣,很快便排成了長龍,按照規矩走進去。問他們是哪裡人,就七嘴八舌答了很多個地名。
反正都是讀書人。
「我們從家鄉來到長安,是想看看有沒有機會被貴人賞識,一步登天。」
「住哪裡?有錢就住酒家,或者借住哪個百姓家,沒錢就找個橋底、牆根、出城找塊避雨的地方睡覺。」
還是一群長安漂。
談到書閣,他們眼角都不知何時紅了,「那可是書籍啊!」
「我其實也與白玉京有緣,然而那時候實在無法前去江南,路太遠了,我也太餓了,聽聞白玉京里書籍無數,我卻無緣得見。」
「聽聞書閣里的書大多數是來自白玉京,感謝神靈,允許凡人將之抄錄出去!」
「是啊,要是精衛不允許抄錄,那些書也只能存在少數人腦海里,還有可能記錯!」
「我之前去求某一家人,求他們允許我抄錄他們家那捲《禮》,我可以給他們家放牛一個月,養馬、種地都可以,求了整整三天,他們也不願意。」
這群讀書人目光灼灼注視著書閣,好像在注視著一輪耀眼的太陽。
書籍啊!裡面都是書籍啊!
「我們能抄多久?」他們按照以往的經驗來詢問:「是一卷書只允許抄一個時辰,不管有沒有抄完,以後都不允許抄錄嗎?還是每五日只能抄一日,平時為朝廷做活?」
「不用不用,只要自備的筆墨充足,白日裡書閣開門,你們就可以一直抄下去。」
聽到書閣官吏如此說,這些人便爆發出排山倒海般的歡呼——
「多謝精衛!我要在家中拜祭精衛!」
「多謝陛下!陛下聖明!」
書閣中除了經學,還有其他書籍,農學、醫學、工匠之藝、冶金之術……應有盡有。很快,農人、巫醫、鐵匠也加入了抄書行列。
他們中間有不識字的人,是這麼抄錄的:○○?□?☆☆……
書閣官吏負責念和解釋,他們負責用自己能看懂的圖案抄錄,圓圈代表什麼東西,匡匡代表什麼東西,除了他們自己,誰也看不懂。
劉徹還使了個心眼,先建好長安書閣,至於其他郡國的書閣慢慢輪著建,如此,便會吸引更多人來長安。他還在離書閣稍微遠的地方搭建了一座台子,供學子們在台上辯論。
思想有碰撞才會有火花誕生。
董仲舒天天坐在台下,自發去記錄這些火花——儒家發展到現在,早就開始集納百家之長了,私底下,董仲舒還很驕傲:「哼,道家守舊,法家孤傲,墨家隱沒,兵家只顧著打仗,他們還想爭過儒家?再往後,大漢國學也依然是儒!」
精衛也天天坐在台下,聽得津津有味。尤其在名家這些辯者入場後,更是思維炸裂。
墨家:「平就是等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