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22頁

    李世民道:「正是如此,才要不選擇它。『後世以為』者,通常從史見,此事必會成為野史,隨之流傳。」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二郎說的有理。」

    「至於我與那安慶緒,安慶緒是誰,輔機你可了解?既然是皇子,那必然史書有姓名,若無有,只怕是後世之人。」

    這才是題目最難的地方——你怎麼判斷你完全不認識,並且沒有任何途徑了解的人,究竟有沒有做過這種事?

    長孫無忌略一沉思,回憶自己看過的史書古籍,搖了搖頭,「不曾有叫安慶緒的皇子。」

    李世民:「那應當就是後世之人了。」

    長孫無忌擰眉,正要去試圖從山鬼性情,從祂可能想看見的情形,從後面三個選擇有無共通之處……去推斷第一個選擇究竟符不符合要求。

    正在思考,便聽得身旁主公堅定的聲音:「我選我自己。」

    長孫無忌本來就分著一絲心神注意著自己主公,此時豁然扭頭,極為震驚,「大王!」

    我們不商討一下嗎?!

    你怎麼又跟戰場一樣,喜歡劍走偏鋒,直接沖了?!

    李世民沖他笑了一下。適才陡然驚聞噩耗,他方出現心神失守,如今重整旗鼓,自然找回了天策上將的熠熠雙眸。

    長孫無忌有些慌亂煩躁的心,一下子就安定下來了。

    他主公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天策上將,對局勢的把控以及利用局勢的能力無出其右,正如此前無數次戰役,他永遠知道怎麼判斷才是正確的。

    他們這些手下僅需要跟著他衝鋒,定能所向披靡!

    而當穩定下來後,長孫無忌就知道自己這兩日情緒不對頭,影響理智了。或許是因為主公被下毒,導致的心境有失平衡,今天晚上這一題,若是放在平時,他也不會需要太多的思考便能得出結論——

    正確的選擇必然且只可能是肆!

    最高武官,三公之一的太尉,由秦王擔任!

    監督中央行政,掌管一切政令的尚書令,由秦王擔任!

    宣旨出命,為宰相職的中書令,由秦王擔任!

    位於長安東面,並且為其地最高軍事長官的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由秦王擔任!

    位於長安南面,同樣為其地最高軍事長官的益州道行台尚書令,由秦王擔任!

    位於長安西面,控制京師與京畿的雍州最高長官雍州牧,由秦王擔任!

    位於長安北面,京都的重要防禦屏障,四輔州之一的蒲州都督,由秦王擔任!

    中央三省占了兩省,六個道行台掌控了兩個,論地方,幾欲將長安包圍,論長安,宮禁宿衛、巡警、儀仗、內外府兵、宮廷禁軍和首都衛戍,都由秦王掌控!

    如此盛權,秦王又怎會控制不住局勢,令自己落到不慎弒父的下場?他們的包圍圈已成,只要再忍耐一段時間,便能和平地將太子之位奪過來,贏出一個漂亮的局面了!

    長孫無忌也露了笑容,看向山鬼,語氣亦是一樣的堅定:「吾等選肆。」

    「肆?」山鬼的目光落在李世民身上,四目相對良久。李世民不閃不避,眼中只有對自己判斷力的深刻自信。不論時間如何流逝,李世民也沒有對這個選擇有任何動搖。

    山鬼緩緩地笑了,「答對。」

    月色灑在面容上,祂的神色再不像之前詭絕。

    「那麼,秦王,你想從我這裡獲得什麼呢?」祂的笑容不變,「是解毒?或是挑出一個選擇解析?」

    剎那間,李世民的心不受控制地猛烈跳動。

    挑出一個選擇解析?若是解析「李世民」,是否能提前得知將來的某些事跡,藉此掌握先機?若是解析「安慶緒」,這人是後世的皇子,提到後世王朝,不知會不會提到大唐的國運是如何斷送的?

    而他體內的毒,若是回去繼續催吐,也並非毫無生機。也許會治好,也許會死亡。

    解毒還是解析?

    把握現在還是得知未來?

    長孫無忌陷入了沉思。

    如果是他,他會選哪個呢?不管是哪個都很令人心動,他哪個都想要……

    然而,對於李世民來說,這甚至稱不上選擇。

    「我選解毒。」他說。平靜得就好像沒有考慮過自己放棄了什麼。

    山鬼朝他走過去,香枝曳著氤氳的清香。祂又給了他一次機會,「想好了?」

    李世民沒有改口。

    山鬼幽幽地笑,似嘆非嘆,「可惜了。那安慶緒,可是安祿山的兒子。」

    李世民升起了一絲困惑。

    安祿山?誰?他對大唐很重要嗎?

    這檔口,除了青霓,誰也不知道安祿山是哪一位,自然也不懂他掀起了安史之亂,更不清楚那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不過沒關係,青霓腦海里的小人磨拳擦腳,她會找到機會再告訴李世民的。

    她在秦朝的時候繃神女繃得太辛苦了,現在她要快樂!要放縱!要劇透!

    什麼安史之亂攻破長安!劇透了!

    什麼你的曾孫李隆基強搶兒媳!劇透了!

    什麼宦官禍亂大唐!劇透了!

    哦,還有某國遣○使!遣個屁的唐,劇透一下未來的某些情況,她就不信驕傲的唐太宗能忍下這口氣不去攻打!

    還有後世的明君是如何賢明,後世的昏君是如何昏庸。昔日唐太宗以史為鏡,往後,便可再以未來為鏡。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2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