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61頁

  

    「還能是什麼,好幾個所謂的清官家裡都富的很。只是瞧著樣子,那些所謂的海圖之類的卻沒有。就是西洋的物件,看著也有些陳舊,不像是新得的,倒是價值上瞧著還成。我想著,是不是這些個和東南那邊……」

    可惜,即使再怎麼利索,錦衣衛的人員素質就決定了他們的調調,聽聽這話說的,就不像是個正經人,倒像是那種踩盤子的。更要命的是,邊上符合的也都是一票里貨色,讓阿玉的宰相夢瞬間澆滅。

    「也有可能是分贓不均?或者讓人上牆抽梯?再或者太蠢讓人涮了?都不是什麼善人,我估計啥情況都有可能。」

    「若是這樣,這些人以後或許有用,趕緊的,查一下他們可有往來信件之類的。禮單也行,陳年的帳本子裡應該能看出幾分吧。」

    「咦,要這麼說,這些人家的陪葬裡頭估計也有線索……往那幾個當年的人墓里尋尋,估計線索不少。」

    「你行了啊,不到萬不得已,這事兒可不能幹,萬一漏了這可就麻煩了。那幫子讀書人,估計都能直接上吊。」

    呵呵,阿玉已經差點目瞪口呆了好不,這一個個的套路可真是夠深的,更要緊的是,連著挖墳掘墓這樣的事兒,他們考慮的也不是不能幹,不可以干,而是被發現之後的麻煩,說明他們幹的很沒有負擔啊!周圍這都是什麼人啊,和他們比起來,阿玉感覺自己真的是太善良了。

    恩恩,趕緊轉移話題吧,不然這吃驚的表情要是讓手下人看到,自己這官當的可就沒了威勢了。

    「行了,動靜先別那麼大,上頭到底怎麼說還不知道呢,弄不好,咱們反倒是吃虧。來,看看這裡,這幾家,瞧著不起眼,卻正好和雙方都有聯姻,而且上一代人里,這聯姻也沒斷,你們查查,說不好人家這所謂的不往來……」

    「大人,您是說,他們有可能藕斷絲連?故布疑陣?哎呦,這都多少年了,這都是想啥呢?難道是做賊心虛了?那這心虛的可有點慢啊。」

    「行了,少廢話,一併查了,泄露朝廷機密,販賣朝廷國之重器於外罪名若是真成立了,那這些也算是九族之內,都逃不了,管他心虛不心虛呢。倒是咱們,這會兒不查清楚了,到時候慌手腳的可就給人看笑話了。」

    「行嘞,您請好吧。」

    阿玉年紀真的還小,下頭的好些都比他大一輪,可就阿玉愣是讓這些人一個個的聽話的不行,辦事兒十分的順溜,靠的是啥?就是這份本事,看看這分析能力,看看這眼尖的程度,骨頭裡頭都能挑出肉絲來。

    是的,對於錦衣衛來說,查的人越多,這肉就越多,這樣的好上司,真是千年難求啊,他們跟的緊著呢。

    安排好了接下來的工作,已經有了一定收穫的阿玉接下來要做的事兒自然就是趕緊的通知皇帝了。多積極匯報什麼的,對於當人下屬的來說,那是永遠都不會吃虧的,這職場經驗,阿玉絕對相當的豐富。不說怎麼怎麼讓皇帝高興之類的,好歹也要讓皇帝知道一下自己這些人最近在忙乎什麼,討點苦勞是吧。

    不過今兒他沒能順利的見到皇帝,在宮門口就讓張誠給拉住了。為了啥?嘿,依然還是本職工作,皇帝遇刺了,阿玉作為錦衣衛要趕緊的查案啊!

    「屍體可有?武器呢?都在哪兒?」

    「西面,東廠的人看著呢,阿玉,你小子審案子咱家是知道的,細心些,一定要盡心。對了,別讓那幫子文人得了先,這萬歲爺出事兒,他們……」

    張誠的表情相當的微妙,阿玉突然秒懂了……正德皇帝死後嘉靖入宮……呵呵,這是有前科啊!難怪了。

    作者有話要說:鄭和海圖去哪兒

    有人說是偷了,有人說是燒了。

    按照目前來看,不可能是燒了,因為《大明律》明文規定:凡棄毀制書及起馬御寶聖旨,起船符驗,若各衙門印信及夜巡銅牌者,斬!若毀棄官文書者,杖一百!僅以法律說,劉大夏若真做了此事,下場可想而知。而偏偏人後來官做的順不說,還很不小,這足可證明,當時東西肯定沒出岔子。既然燒圖的不是劉大夏,那麼鄭和海圖去哪了?

    有證據說明,即使劉大夏過世幾十年間,官方渠道依然可以查到鄭和海圖風貌,還收錄進圖書里。實證如下:

    1.由明朝茅氏家族歷經三代心血修成的軍事百科全書《武備志》中,就生動呈現了鄭和海圖的圖紙風貌,是為今天研究鄭和航海的關鍵資料。第一代修撰者茅坤,當年正是嘉靖年間的兵部車駕司郎中,第二代修撰者茅國縉也是工部主事。以第三代主修茅元儀自己的話說,正是祖上倆代人的集合抄錄,積攢了如此豐富的資料。

    2.南京圖書館古籍部現存的《明史稿》中,更清楚記錄了鄭和艦隊的規模航線乃至技術配備,這些只有海圖資料中才可鉤沉的關鍵內容,正是來自於清初組織編修明史時。

    對照成書的《明史》,更加令後人驚奇的是: 那些存在於《明史稿》中的鄭和艦隊細節到極致的技術資料,卻在乾隆年間《明史》成書時,幾乎大段被刪掉!

    也就是可以確認:清朝建國時,鄭和海圖依然在!即使朝廷裡頭難尋,那些官員也知道該從那裡找!

    但令人痛惜的是,除去這些蛛絲馬跡,原版的鄭和海圖,那見證一代中國航海人心血智慧的結晶,卻真真切切不見了。所有對於這些原始歷史資料的消失的懷疑線索,都應該聚焦在清朝以後,而與劉大夏無關。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6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還能是什麼,好幾個所謂的清官家裡都富的很。只是瞧著樣子,那些所謂的海圖之類的卻沒有。就是西洋的物件,看著也有些陳舊,不像是新得的,倒是價值上瞧著還成。我想著,是不是這些個和東南那邊……」

    可惜,即使再怎麼利索,錦衣衛的人員素質就決定了他們的調調,聽聽這話說的,就不像是個正經人,倒像是那種踩盤子的。更要命的是,邊上符合的也都是一票里貨色,讓阿玉的宰相夢瞬間澆滅。

    「也有可能是分贓不均?或者讓人上牆抽梯?再或者太蠢讓人涮了?都不是什麼善人,我估計啥情況都有可能。」

    「若是這樣,這些人以後或許有用,趕緊的,查一下他們可有往來信件之類的。禮單也行,陳年的帳本子裡應該能看出幾分吧。」

    「咦,要這麼說,這些人家的陪葬裡頭估計也有線索……往那幾個當年的人墓里尋尋,估計線索不少。」

    「你行了啊,不到萬不得已,這事兒可不能幹,萬一漏了這可就麻煩了。那幫子讀書人,估計都能直接上吊。」

    呵呵,阿玉已經差點目瞪口呆了好不,這一個個的套路可真是夠深的,更要緊的是,連著挖墳掘墓這樣的事兒,他們考慮的也不是不能幹,不可以干,而是被發現之後的麻煩,說明他們幹的很沒有負擔啊!周圍這都是什麼人啊,和他們比起來,阿玉感覺自己真的是太善良了。

    恩恩,趕緊轉移話題吧,不然這吃驚的表情要是讓手下人看到,自己這官當的可就沒了威勢了。

    「行了,動靜先別那麼大,上頭到底怎麼說還不知道呢,弄不好,咱們反倒是吃虧。來,看看這裡,這幾家,瞧著不起眼,卻正好和雙方都有聯姻,而且上一代人里,這聯姻也沒斷,你們查查,說不好人家這所謂的不往來……」

    「大人,您是說,他們有可能藕斷絲連?故布疑陣?哎呦,這都多少年了,這都是想啥呢?難道是做賊心虛了?那這心虛的可有點慢啊。」

    「行了,少廢話,一併查了,泄露朝廷機密,販賣朝廷國之重器於外罪名若是真成立了,那這些也算是九族之內,都逃不了,管他心虛不心虛呢。倒是咱們,這會兒不查清楚了,到時候慌手腳的可就給人看笑話了。」

    「行嘞,您請好吧。」

    阿玉年紀真的還小,下頭的好些都比他大一輪,可就阿玉愣是讓這些人一個個的聽話的不行,辦事兒十分的順溜,靠的是啥?就是這份本事,看看這分析能力,看看這眼尖的程度,骨頭裡頭都能挑出肉絲來。

    是的,對於錦衣衛來說,查的人越多,這肉就越多,這樣的好上司,真是千年難求啊,他們跟的緊著呢。

    安排好了接下來的工作,已經有了一定收穫的阿玉接下來要做的事兒自然就是趕緊的通知皇帝了。多積極匯報什麼的,對於當人下屬的來說,那是永遠都不會吃虧的,這職場經驗,阿玉絕對相當的豐富。不說怎麼怎麼讓皇帝高興之類的,好歹也要讓皇帝知道一下自己這些人最近在忙乎什麼,討點苦勞是吧。

    不過今兒他沒能順利的見到皇帝,在宮門口就讓張誠給拉住了。為了啥?嘿,依然還是本職工作,皇帝遇刺了,阿玉作為錦衣衛要趕緊的查案啊!

    「屍體可有?武器呢?都在哪兒?」

    「西面,東廠的人看著呢,阿玉,你小子審案子咱家是知道的,細心些,一定要盡心。對了,別讓那幫子文人得了先,這萬歲爺出事兒,他們……」

    張誠的表情相當的微妙,阿玉突然秒懂了……正德皇帝死後嘉靖入宮……呵呵,這是有前科啊!難怪了。

    作者有話要說:鄭和海圖去哪兒

    有人說是偷了,有人說是燒了。

    按照目前來看,不可能是燒了,因為《大明律》明文規定:凡棄毀制書及起馬御寶聖旨,起船符驗,若各衙門印信及夜巡銅牌者,斬!若毀棄官文書者,杖一百!僅以法律說,劉大夏若真做了此事,下場可想而知。而偏偏人後來官做的順不說,還很不小,這足可證明,當時東西肯定沒出岔子。既然燒圖的不是劉大夏,那麼鄭和海圖去哪了?

    有證據說明,即使劉大夏過世幾十年間,官方渠道依然可以查到鄭和海圖風貌,還收錄進圖書里。實證如下:

    1.由明朝茅氏家族歷經三代心血修成的軍事百科全書《武備志》中,就生動呈現了鄭和海圖的圖紙風貌,是為今天研究鄭和航海的關鍵資料。第一代修撰者茅坤,當年正是嘉靖年間的兵部車駕司郎中,第二代修撰者茅國縉也是工部主事。以第三代主修茅元儀自己的話說,正是祖上倆代人的集合抄錄,積攢了如此豐富的資料。

    2.南京圖書館古籍部現存的《明史稿》中,更清楚記錄了鄭和艦隊的規模航線乃至技術配備,這些只有海圖資料中才可鉤沉的關鍵內容,正是來自於清初組織編修明史時。

    對照成書的《明史》,更加令後人驚奇的是: 那些存在於《明史稿》中的鄭和艦隊細節到極致的技術資料,卻在乾隆年間《明史》成書時,幾乎大段被刪掉!

    也就是可以確認:清朝建國時,鄭和海圖依然在!即使朝廷裡頭難尋,那些官員也知道該從那裡找!

    但令人痛惜的是,除去這些蛛絲馬跡,原版的鄭和海圖,那見證一代中國航海人心血智慧的結晶,卻真真切切不見了。所有對於這些原始歷史資料的消失的懷疑線索,都應該聚焦在清朝以後,而與劉大夏無關。

', intro:'', //章節vip標識 vipStatus : 0, //上一章id prevId :'9b78f1684cda5', //下一章id nextId :'68f178138fc9c' }; book.chapterUrl = '/book/97076/chapterId.html'; book.url = '/novel/97076.html' user.Info = { "id":0, "recommend":0 };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