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這態度……李承乾覺得自己提這小子操心怎麼感覺有點多餘呢?不過你也不得不說這娃想的還真是沒錯,雖然他們都不是孩子了,可在父母眼裡,卻依然需要被保護,當發現自家孩子被算計下藥,這家長就和炸了毛的母雞一樣了,哪裡還有他們插手的餘地。
想通了這個,李承乾也跟著放下了那些有的沒的,轉頭關心起了別的來。
「老三,你這胳膊怎麼樣?青了那麼大一片,看著真嚇人。」
「沒事兒,也就看著厲害而已,那阿玉的藥挺不錯,對了大哥,阿玉他……我怎麼覺得他什麼都會啊,是不是太厲害了點?」
「讀書也不錯,幾次了,我問他功課,就沒有他答不上來的。而且我注意了一下,阿玉真的很聰明,見過的人,哪怕只有一次,也從不會認錯。我們比賽算錢,不用算籌算的比任何人都快,前幾日發生的事兒,問到他,他能連那日誰在那裡,說了什麼都複述的清清楚楚,只怕所謂的過目不忘,過耳成誦說的就是他這樣的。」
李泰別看白日裡為了那點吃食和阿玉混鬧的厲害,可真說起來,他對阿玉那是絕對很欣賞,覺得和阿玉交朋友十分的有檔次,更要緊的是,和阿玉在一起,從不用擔心丟臉啥的,偶爾出糗,都能都得回來。所以啊,這麼聰明,還不喜歡招搖,從不搶人風頭,能給你拾遺補缺的夥伴,誰不喜歡對吧。
而這樣的夥伴,居然是自家大哥的未來的妻兄?天然的太子黨?真是太讓人妒忌了,為啥自家就沒有這樣的好事兒?特別是李泰,作為兄弟中第一個娶媳婦的,心下更是感覺十分的眼紅。說來也是李泰自家作死,這嫡子未出而有庶子,放世家裡,那妥妥是亂家之兆,即使是皇家,也不是什麼體面事兒,他偏偏更過分,連著媳婦都沒進門呢,這長子就要出來了,你說讓李世民咋辦?
好在媳婦人選早定下了,緊趕慢趕的,總算在那孩子出生前,把媳婦給迎進了門,可同樣的也得罪了媳婦娘家。誰讓媳婦去年嫁人的時候才11歲呢!誰讓他老丈人是閻立本的親哥哥閻立德呢!
你說為啥老閻家也是理由?別看他們青史留名,似乎很牛,可放到當時……仕宦之家,北周公主之子,身份貴重,卻偏偏因書畫,建築等小道而步入仕途,常被那些所謂的士大夫們鄙視嘲諷,所以他們對於臉面這事兒看的十分的重。偏偏李泰幹的事兒特打臉,你說,這能給他好臉色看?
媳婦娘家不待見他,可大哥這媳婦還沒進門呢,妻兄就已經成了很要好的小夥伴了,這待遇差別太大,能不酸嘛。
「大哥,他們都說耶耶疼我,可要我說,那都是他們瞎了眼,看看咱們這媳婦娘家的區別就知道了,閻立德雖然是有北周皇室血統,可到底是末技得官,身位不穩……」
「等等,青雀,聽你的意思,你是看不上這將作監?」
「怎麼,弟弟應該看的起?」
李泰茫然了,自己說什麼了?怎麼大哥一臉你怎麼這樣的表情?應該沒錯啊!這到底是怎麼了?
怎麼了?那是李承乾又一次想到了阿玉的話而已:
上次是怎麼說起這個的?對了,是說儒家的時候,是說起科舉的時候,李承乾記得很清楚,阿玉說起儒家,那表情很複雜,說起科舉,也十分的為難。剛開始的時候似乎有些不知道怎麼說的樣子,可即使不知道怎麼說,那零零星星說出的話也讓李承乾很是震撼:
阿玉說儒家的人雖然不乏真正的君子,可更多的卻是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偽君子,他們自私自利,用華麗的語言,斷章取義的所謂正義,包裹了自己,讓自己隨時處在正義的一方,將對手陷入死地。
阿玉說儒家謀算長遠隱忍,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儒家沒能占據優勢,到了秦國靠著耕戰統一了天下,利用法家和墨家終結了數百年的亂世,強勢的將帝國融合在了一起,而對於不事生產,只會口舌鼓舞人心,挑動叛亂的儒家棄之如敝履,那個時候儒家損失巨大,只能靠著方士和朝堂獻媚殘存。所以他們在漢朝痛定思痛,不斷地修改儒家的經意,最終以迎合帝王為代價,終於達到了廢除百家,獨尊儒術的目標。這前後歷經多少年,多少艱難,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從這個角度看,儒家很了不起。
甚至在這不斷地修正中,一代代的努力,讓儒家已經自我造神成功,完全建立起了一個可以可君權對抗的龐大群體,那就是文官系統。帝王親手打造的這個體系已經成熟,所以才有了那句俗話:沒有千年的王朝,卻又千年的世家。東西兩晉的歷史,足可說明這一切。
阿玉讓李承乾自己去史書里找,看看每一代帝王怎麼平衡朝堂。李承乾去找了,找到的答案讓他渾身冷汗,因為他發現,果然如阿玉所說,子獨尊儒術之後,如何平衡文官的權利,又成了每一代王朝新的問題,甚至比百家爭鳴時更艱難,因為對手實力太大,以至於本來勢均力敵的比如軍方、閹宦,也逐步退縮,只能成不同的時期維護著帝王的尊嚴的一把刀。
阿玉說科舉是好事兒,讓寒門有了往上爬的機會,讓這朝堂不至於成為世家的搖籃,不至於讓整個國家成為一潭死水,可與此同時卻也變相的在幫著儒家擴大他們的影響力,若是有一天,這天下所有的有才幹的人都去讀書,沒人當兵,沒人做工,沒人種田,那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