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63頁

    作為李世民的兒子,即使李承乾日常對著老子有些害怕,政務上因為避嫌也不敢多問,可該知道的卻絕對都知道,別忘了還有那個皇后在呢,他能不清楚?所以這裡;李世民嘴上那麼一叨叨,李承乾的眼睛就跟著猛地一亮,跟著那麼一想,也激動了起來。

    「父皇,那些人常年在北面生活,比咱們肯定更耐寒,地形也更熟悉,那若是到時候請了他們一起作戰……咱們能省多少事兒?」

    「恩?請他們一起作戰?」

    「對,給錢,給糧食布匹,給他們要的東西,然後讓他們替咱們打仗,這樣咱們能少徵召些府兵,能少運送點糧食,能……」

    能的東西太多了,經歷了這麼些年的亂世,如今的大唐人丁數量可不怎麼地,能用花錢的方式,減少人口損耗,那絕對是相當的划算,從長遠來看,還能達到消耗東北少數民族的丁口,鞏固中原人口優勢什麼的。如今的李承乾,這算計起來,已經有了六成阿玉的影子,這一點或許李承乾自己都沒有察覺到,不過他家老爹察覺了。就在這剛剛,挺兒子說起那一句省事兒的時候,李世民眼睛閃了一下,然後就笑了笑,全當身忙都沒聽到。繼續聽著自家兒子明顯有些缺德的想頭,邊聽邊笑。

    他是該笑啊,他的太子,早年曾發愁,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會局限了眼界,多婦人之仁,可如今……挺好的,他的太子,已經懂得了什麼叫利益,什麼叫權衡,什麼叫算計,這樣的太子……雖說對上老子,手法稚嫩了些,可在外頭,已經能糊弄些人了。至於學了誰什麼的,他應該聽到嘛?聽到了又如何?那是他的太子最好的朋友,而人家這點影響又不是引著太子學壞,他何必討人嫌?  

    至於什麼叫對上老子?別以為他不知道,這太子為哈湊過來這麼快?還不是因為怕自己這個老子欺負了阿玉?害得他吃不上好吃的?說起這個,哎,特別是李泰,每次自己和阿玉說完話,都能看到李泰在麼門口等著,都顧不上和他這個當爹的打招呼,就屁顛屁顛的跟著去吃好吃的了。

    雖然有些酸,感覺兒子長大就不可愛了,和他不親了等等,不過這是外頭,這麼多大臣……自家兒子自家疼,就是給太子面子也不能太過分對吧。

    「太子……」

    「殿下,《孫子兵法》開宗明義,首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身為儲君,豈可輕言站端?殿下,溫良恭儉讓五德兼有,才像一國儲君。」

    恩?老孔?呵呵,皇帝的話都敢搶,你真牛,這是看到李世民皺眉頭,以為皇帝對太子這調調不滿?所以來刷存在感了?還溫良恭儉讓,這是說太子的?

    儒家不喜戰爭這是肯定的,對武將,對戰爭的抨擊一向有完整的套路,所以他這是感覺贏定了?立場十分有利?呵呵,阿玉為啥有種等你很久的感覺?

    「那個孔大人,我記得這五德好像是子貢讚美自家老師用的吧,而這孔子……好像沒當過儲君,也沒當過大王,連封君都不是吧,這……您這意思,是想讓太子變成尋常大夫呢,還是覺得孔子其實應該篡位奪國?」  

    咔嚓,在場所有人集體石化了!阿玉不開口則罷,一開口怎麼就來了這麼一個大雷?更關鍵的是,這雷居然是人老孔家自己招來的,不說不覺的,這麼聽著一細想……孔家,到底把自家當成了什麼?

    李世民眼神又開始閃了,阿玉覺得一口濁氣出來,整個人都輕鬆了。奶/奶的,想這麼堵人嘴很久了,終於痛快了一回。

    作者有話要說:特別聲明,本人對孔子並沒有什麼針對的意思,也覺得他的思想等等,在那樣百家爭鳴的時代是一抹智慧之光,只是學識是學識,學識好不代表這人一定也毫無瑕疵,再說了,聖人什麼的,說的也只是孔子,而不是他的後人,借著祖先的名頭,為自己謀利這本身就不怎麼地,更不用說在對李承乾的事兒上,這孔老頭做的確實不怎麼地,大家可以看看百度百科裡有關於李承乾的那部分介紹,越看越心酸,這苦逼的太子人生

    第90章 當李承乾的小夥伴37

    要說阿玉武功好, 這個地球人都知道,可要說他最大的大殺器就只有武功,這個很多人都覺得不正確, 因為阿玉最毒的明明就是那張嘴啊。你看看, 這才說了幾句話?孔穎達就已經想要吐血了, 衝上去掐死阿玉的心都有了。

    可為啥他就沒動呢?因為沒法子動啊, 你說說這老孔家和阿玉,啊,一個是朝廷重臣,一個是黃口小兒,你衝上去,這看上去是太激動的緣故, 可事後呢?人立馬就把老孔家的檔次也一併給拉到了和這蘇玉一個等級, 這他能接受?老孔別看不怎麼摻和朝堂上的蠅營狗苟的事兒, 可這腦子對這一套還是相當熟悉的,所以即使再怎麼憋屈惱怒, 恨得牙痒痒, 這套路也不能丟。

    再一個,這會兒和阿玉吵吵是小, 皇帝心裡怎麼想才是大事兒好不。別以為大儒什麼的,就沒有政治敏感度, 老頭在聽到的第一時間就知道問題大條了。自己禿嚕順嘴的一句讓人抓了小辮子,特別是最後那一句,可大可小啊, 一個不小心……

    阿玉要感謝穿越的這個時間點,隋朝創立的這一套因為被世家們十分的排斥,這會兒科舉制度剛開始實行沒多久,也就是說,整個天下所有的讀書人還沒成為儒家的基本盤,就是這五姓七家裡頭,有些也不是老孔家一個派系的,所以老孔家底氣還沒那麼足,沒到明末那種,一邊偷稅漏稅,一邊往後金賣糧食都臉不紅氣不喘的,自認君子的地步。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6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