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頁
「你們這不是在給我幹活嘛,這些活計已經夠你們好費力氣的了,打獵怎麼好在讓你們去?你們是人,又不是牛,哪有這麼使喚的。行了,趕緊的,收拾好了,一會兒趕緊煮上,這東西肉腥味重,不多去幾次水,吃著可不香。」
看看,這話說的多好,聽得周圍聽到他說話的人都忍不住紅了眼睛,只是這些人嘴拙,不知道該怎麼感謝,半響也說不出什麼反駁的話來,最終還是陶二,這個還算是見過世面,懂些應對得接了話,咧著嘴笑說道:
「有的肉吃就不錯了,哪有這樣計較的,往日我們就是野菜什麼的,都不夠糊弄肚子呢。如今不單日日能吃上一頓飽的,連著肉都有了,日子過得不知道有多美,以往想都不敢想。」
聽到他這麼說,阿玉嘆了口氣,轉過頭對著秦潤說到:
「聽聽,民生之艱難就在這裡,一日吃一頓飽的都不能,這人還有什麼力氣?這還是當家的男人,是一家之主,如此類推那這家中婦孺日子又該是如何的艱難。偏偏困難到了如此境地,這些百姓還要負擔稅賦,承擔兵役勞作,這才是如今人丁稀少,遍地荒蕪的根由啊。你想,若是讓這些人都能吃飽,婦孺都能個個養活,那他們能開墾出多少荒地?能延綿出多少人口?而有了人口,有了足夠的耕地,這國家稅賦又能多出多少?一飲一啄皆有緣由,仲弟,咱們雖非朝中重臣,可若是能將自己管的到的地方都治理好,讓百姓吃飽穿暖,那才是大德行,比說一萬句悲天憫人的話都有用。」
阿玉趁機教導著弟弟,順帶的又刷了一波人氣,秦潤眼睛一掃,就看到周圍已經圍攏上來幫著收拾野豬的漢子,一個個的已經感動的流淚了,看向阿玉的眼神也滿是熱烈。心下對自己這大哥越發的崇拜起來。心下不禁想到:伯兄常說想要當一個成功的人,既要懂得怎麼做,也要懂得怎麼說。如今可不就是如此?長兄如父,所謂言傳身教,也不外乎如是了。
有了這一出之後,莊園的建設速度立馬快了好些,就是在不懂的,也能看出和以往的差別來。有了這麼好的效果,秦潤原本以為即使像是阿玉說的,不好多做,但是為了鞏固一二,怎麼也該隔上些日子再送點什麼東西下去,哪怕是幾隻野雞燉個湯呢,也算是個意思。
可不想這以後阿玉卻突然忙了起來,連著好些日子,別說弄什麼大陣仗,就是打獵也沒多去,倒是和建業的書信往來猛地多了起來。時常還能看到阿玉皺著眉頭不知道再想什麼。
這樣的情形一直到某一日,阿玉接到了顧雍那邊送來的某一封信才打破。
「好,好啊,不愧是阿斗,不愧是劉備的種。」
是什麼讓阿玉如此讚嘆?那是因為我們的阿斗同志,在接受了人丁論之後,迅速的做出了一個大膽的回應,用公示天下的方式,向著曹魏,東吳發出照會,表示為了天下漢家苗裔的延續,為了平復多年征戰的創傷,建議三國停戰十年,用以休養生息。
這一招好啊,不是一般的好,已經到了妙的地步了。
首先作為三國之中最弱的一方,他用這公示天下的方式,將自己擺在了正義的一方,奪取了大義,這和他老爹,還有祖宗劉邦逃難都帶著百姓,那簡直就是異曲同工之妙,最起碼天下百姓是感激他的,哪怕另外兩家不同意,那他也能換一個悲情帝王的名頭,爭取到一定的人心傾斜,甚至換來天下名士的幫助,這是不是很妙?
再來他這一招雖然有點無賴,有點取巧,可與此同時,也變相的示弱,讓另外兩國,特別是曹魏,認不准湧起幾分強者的自豪,可以麻痹對方。哪怕這停戰的事兒沒成,有了這一出,想來再戰的時候,對方很可能會多幾分輕敵的可能性。這一手是不是很隱晦而機敏?
最後一點是這十年定的好啊,簡直就是恰到好處,三五年的,那沒必要,以往平和的時候也不是沒有這樣的間隙,所以不用提,十五二十年吧又有些太長,你想想,司馬懿幾歲了?親,56了,是個老頭了,定個二十年,他要是不干怎麼辦?畢竟都到這份上了,你說人家能沒個趁著還活著一統天下的念頭?可要是十年呢?就按照歷史上說,到了明年還能征戰公孫淵的司馬懿,那身體肯定還挺不錯,肯定不會覺得自己活不過十年的。(事實上也確實活過了十年,人家是251年死的,還有16年能活呢。)這樣一來,名聲,大義,再加上十年後再戰也不是不能接受,那你說,這提議是不是就有了通過的可能性?
最後的最後,若是這事兒成了,那劉嬋同學給天下又該是什麼樣的印象?那就是他說的話有道理,連著敵對的兩個國家都聽啊!這形象,這聲望能升值多少?對凝固民心,招攬人才,又有多大的作用?
阿玉將這阿斗同學的心思細細的分析給秦潤聽,聽得這孩子眼睛都不眨了,一個勁的倒吸涼氣,說話都有些結巴了。
「這,這,這外頭不是,不是都說,這蜀漢的劉氏皇帝不善政務,不似明君嘛,這,這,這該不是他的意思吧,聽,聽說那些宰相都很厲害?」
聽到這宰相十分厲害的孩子話,阿玉笑了,搖著頭好笑的說到:
「蜀漢章武三年(223年)繼位之時,這劉嬋不過是十六歲的大孩子,面對著被託孤的老臣名臣諸葛亮,還有那一幫子功勳老臣,即使天資縱橫,他又能如何?自然是收斂鋒芒,以求自保,畢竟那劉備可不是只有他一個兒子。等著他漸漸長大,面對事必躬親,事事妥帖的諸葛亮等人,他又能如何表現?倒是如今,諸葛亮已死,蔣琬等人才幹雖也不差,卻威信不足,這樣的情況下,他依然能用人不疑,大膽放權,支持一系列興修水利,拓展農事的政令,可見這人心胸頗大,也有些能為。想想也是,畢竟是伊籍的弟子,伊籍善內政,這樣的人教導出來的有能差到哪裡去?再說了,劉備……這人別的不說,在看人上還是頗有些本事的,看看他收攏的那些文臣武將就可見一斑。如今……二十八歲的成年帝王,這手段除了他,還有誰敢越俎代庖,與兩國君主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