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頁
就目前來看,除非他偷渡到對面國家去,而且還要在260年這個關口,盡力搶在第一時間拿到曲譜,不然這想完成任務的可能性幾乎是零啊!什麼時候開始公司居然也能這麼不靠譜了?
可惜再怎麼不靠譜,如今阿玉也沒法子了,人來都來了,還能重新來過不成?所以只能尋別的法子。比如想法子將嵇康引過來?所謂「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人穆罕默德都懂的變通,他還能不懂?至於怎麼引,什麼法子引,引來以後怎麼保證一定能將《廣陵散》給創作出來……這個就以後再說吧,這會兒還是趕緊的運東西回去要緊,看看他那同學看著他臉色變來變去的都快以為他成了神經病了。
「會嵇山雖是世代的祭禹聖地,卻不是什麼文風鼎盛的好去處,倒是道人更常見些,可如今這道家……想要在這附近求學只怕是難了。」
「咦,你不說我還不覺得,這附近確實文風弱了些,哎,若是這麼算起來,中原腹地的學子可就有福了,名山名師相得益彰,這是何等的機緣。」
「中原啊……若是這麼說,若非始皇南征,篳路藍縷,咱們這一片,只怕還是屬於百越澤國,荒蕪之地。別說文風,連文字都……」
「切不可胡說,秦王殘暴,秦大郎,你越發的肆意了……」
好吧,不說,誰讓這個定論是政治正確呢。即使漢朝已經覆滅,被延續了幾百年的政治正確依然在發揮作用,最起碼在儒家眼中,這不單是政治正確,還是立場正確對吧,他懂得。如今雖不以言論罪,可這時代沒道理可講,還是小心為上。
或許阿玉該慶幸自家臉部肌肉控制的不錯,腦子動的也快,不然這一次兩次的不是走神就是變臉,這同學分分鐘和他友盡。看看,這又想遠了不是!也不知是不是採買完成的太好,讓他精神太過放鬆的緣故,腦子總是開著小差。
「是是是,是我嘴快了,多謝你提醒。不過……如今大漢已成往事,天下誰屬尚未可知,以後又會是什麼說法……真不好說了。或許,青史記載自有後人評說。」
「青史……」
好在他總能圓回來,好在這會兒想遠的不只是他,還有他的同學。看看,雖說嘴上說著正確的話,還義正言辭的糾正了阿玉,可眼神……透過那歷史的迷霧,他似乎也在反省以往的認知?或許吧,本就不是什麼無知迂腐的,從阿玉的話中有所領悟也是常理。
對了,忘了說,他同學姓闞,乃是東吳中書令闞澤的族人,早年,或者說父祖輩原都是務農的寒門,因闞澤一人,而全族顯貴。這或許是亂世唯一讓人覺得欣慰的地方。固有的階級被顛覆,底層的人也能擁有出人頭地的契機……
作者有話要說:一、關於度量衡:
長度: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里=300步,1步=6尺
1引=2310厘米,1丈=231厘米,1尺=23.1厘米,1寸=2.31厘米,1分=0.231厘米
1里=416.1米,1步=138.7厘米
重量:
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1石=30000克,1鈞=7500克,1斤=250克,1兩=15.6克,1銖=0.65克
容積:
1斛(石)=10斗,1斗=10升,1升=10合
1合=2龠,1龠=5撮,1撮=4圭
1斛=20000毫升,1斗=2000毫升,1升=200毫升,1合=20毫升,
1龠=10毫升,1撮=2毫升,1圭=0.5毫升
1石穀子=18公斤,1石小麥=20公斤,1石稻=15公斤,一石豆=20公斤
粗米加工率0.6,精米為0.5
面積:
1小畝=100步=192.318㎡=0.417大畝=0.288市畝
1大畝=240步=461.564㎡=2.4小畝=0.692市畝
1市畝=666.667㎡=1.445大畝=3.46小畝
?
二、關於物價
漢時的物價變化很大,尤其是糧價,目前已知的石糧價有30錢、60錢、110錢、500錢等等,有時數萬或數十萬錢。本書採用的是網上比較流行的一份物價表,算是初始值吧。
?
貴金屬:
金一斤=6500~15000錢(國家牌價是10000錢)
銀一斤=2000~3500錢
?
田地房宅:
膏腴良田=畝/1~1·2萬錢
中等土地=畝/1000~4000錢
邊塞、荒漠、貧瘠土地=畝/100~300錢
豪華房宅=座/百萬錢以上
較好房宅=座/4~17萬錢
普通房宅=座/1~3萬錢
劣賤房宅=座/3000~5000錢
?
食物類:
主食:
1石=1斛
粱米(優良小米)=石/400錢左右
黍米(黃米)=石/300錢左右
大麥=石/220錢左右
粟米(小米)=石/220錢左右
谷=石/220錢左右
豆豉=石/500錢左右
10斤肉≈1石谷(有記載10斤肉合1石谷的價格)
副食:
醇酒=斗/50錢
米酒=斗/30錢
行酒=斗/10錢
餅=冊/30~50錢
牛肉=斤/20錢
豬、羊肉=斤/14~16錢
鹽=石/800錢
1個人上酒食店吃一頓便飯=30錢
牲畜類:
耕馬、車馬=匹/8000~20000錢
戰馬=匹/2~10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