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7頁

    「不,並不是知道,只是從對你的印象中覺得是那樣。」「啊,原來是對我的印象……」平崎憮然不悅,問道:「我的印象這麼不好嗎?」「哪裡的話。感到挺靠得住的。」淺見圓滑地說道。平崎稍稍駝著背,時而露出一副銳利的目光,這番長相可以說是長期干刑警的人共同的特徵。而且,從下巴到短脖子上出現的紅黑色的褐斑一樣的東西,準是柔道服的領子磨的痕跡。當然,比起這種個人的特徵來,從全身冒出來的那副氣質更使淺見嗅到刑警的氣味。但不像是現役的刑警。如果是現役,不會使用這樣的名片。名片顯然是為了訪問請哪家快速印刷店印製的。大概因為沒有任何表示自己身份的東西,所以急忙這樣做的。這種覺著是小心翼翼的不靈巧的認真勁,也與辭去警官的人很相稱。就是淺見也難摸清這個警官出身的人來幹什麼。要說想到的,只是關於登在那本月刊《s》上的那篇文章。陽一郎叫他要警惕身邊,但總覺得不會以這種形式向自己「襲擊」。「那您找我有什麼事嗎?」淺見一面保持著能應付突發事件的姿勢,一面姑且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問道。「事情是這樣的,我拜讀了月刊《s》上的您的文章,因而想務必聽一聽您淺見的意見,所以……」「意見?是指……」「是指那起福島縣的自殺事件,您知道以前也發生過與那起一模一樣的事件嗎?」「不,不知道。是嗎?發生過同樣的事件嗎?」「發生過。完全相似,而且結果被作為自殺處理這一點也可以說一模一樣。」「噢?……那是什麼時候的事?」「距今剛好是十五年前發生的事件。」「十五年前……」「是的,如果是兇殺案,正好是眼看就要到時效的時候。」平崎稍稍壓低嗓子,前傾著身子說道,「我想您可能沒有多少記憶,那是一個牽涉到美國航空公司和日本財界的大貪污案件,社會上叫做『L公司事件』。」「啊,如果是『L公司事件』,那我知道。當然,那時我還是高中生,記得不太清楚,那起案件當時的首相都被逮捕了吧,我記得我非常震驚。這麼說,那起案件中也出現了自殺的人?」「是的。正確地說,是被作為自殺處理的……」平崎從大紙袋裡十分珍惜似地掏出黑色封面的活頁筆記本。將活頁筆記本放在大腿上一頁一頁翻著的平崎那副歡欣雀躍的樣子,像是會見懷念的朋友似的。活頁筆記本的所有頁好像全是關於「L公司事件」的報導。平崎從中挑出一頁,攤開在桌子上。奧野前首相的秘書兼司機自殺橫寫的黑體字躍入眼帘。它的下面用更大的鉛字印刷著這樣一行字地方檢察廳聽取情況的歸途——「L公司事件」中第一個死者2日上午,在琦玉縣內發現了被東京地方檢察廳逮捕的前首相奧野清光的秘書兼司機的自殺屍體。該司機涉嫌知道作為奧野的共犯、接受L公司資金的第一秘書片村道和(五十歲)的行動,受到東京地方檢察廳的詢問。結束訊問後回家途中,用塑料軟管將廢氣引入車內自殺了。似乎是夾在對奧野的恩情和審訊中間左右為難,於是選擇了死。「L公司事件」有關人自殺這還是第一個,檢察廳當局也大為震驚。自殺的是琦玉縣入間郡坂戶町x×、奧野的秘書兼司機原瀨恆夫(四十二歲)。2日上午10點左右,路過那裡的卡車司機發現他死在停在該縣比企郡都幾川村××的山林小道旁的小轎車裡。接到報案,琦玉縣小川警察署進行了調查,結果得知原瀨開著車子的發動機,將塑料軟管從排氣管拉進副駕駛席,用汽車廢氣自殺的。從屍體狀況來看,推測死亡時間為1日晚上11時前後。東京地方檢察廳從1日上午開始從原瀨那裡聽取情況,好像是在聽取情況後的歸途上,在距家大約三十公里的現場自殺的。所帶現金為一萬七千四百日元,沒有發現遺書。報導進而就事件的背景加了解釋。死去的原瀨恆夫作為前首相奧野清光的司機,擔任過運送與「L公司事件」有關的賄賂的角色,這件事已經很清楚了。與第一秘書片村道和一起行動,在千代田區麴町的英國大使館後面的街上從大商社「日永」的經理的車上收受了裝在瓦楞紙箱裡的「L公司資金」,這事實也幾乎明了了。原瀨對奧野忠心耿耿,在地方檢察廳聽取情況時緊閉著嘴,但如果原瀨開口,那麼不用說奧野,連政界、財界的大人物們也好像準會陸陸續續被捕。報導登載著搜查當局和律師方面雙方的談話:搜查總部有關人的話:「在進行奧野和片村行動的證據搜查方面,如果說對整個搜查沒有影響那是假的。」奧野和片村的律師野坂幸雄的話:「相信地方檢察廳的調查是公正的,但如果有什麼過頭的,那就必須採取某種措施。想改日向地方檢察廳打聽一下調查的內容。」以上是登在報紙頭版上的報導,社會版上還登著原瀨的為人和家族等與事件側面有關的報導:兩年前買的住宅;有妻子和最大為十二歲的三個孩子;是近鄰中有名的「好爸爸」;這樣平凡而柔弱的一個市民被巨惡壓垮似地死去的悲劇……報導以多多少少有點傷感的文章寫著這類事情。「問題縣這部分。」平崎指著攤開的一頁的下端,說道。那上面有這樣一行字:「解剖」問題上檢察與警察對立關於原瀨恆夫的死亡問題,琦玉縣警察本部現場鑑別的結果斷定為自殺,但地方檢察廳方面對死因持有懷疑,要求解剖屍體,可是縣警察本部說是也有遺族的希望,未作解剖,就以「自殺」處理,將遺體交給了遺屬。「豈有此理……」淺見不禁啞然,但報導上確實這樣寫著,與喜多方的「自殺事件」如出一轍。3「連解剖都不作就只以現場鑑別斷定是自殺,這不是太簡便了嗎?!」仿佛在眼前的平崎就是警察的責任人似的,淺見厲聲說道。「完全如您所說的。」平崎則低著頭,像是想說:那是十五年前的案件,可至今不勝慚愧!「作為警察,不能違抗上面決定的事情,但我對當時的決定很納悶。即使說極有可能是自殺,但我想顯然是原因不明之死,所以當然應該提交司法解剖,但不用說司法解剖,連行政解剖都不做,所以覺得這事蹊蹺。」「這種停止搜查的決定是誰作出的?」「直接的是署長,但就是署長當初也是預定要提交解剖的,我想可能是有縣警察署本部的上面來的指示。」要說是十五年前的事件,那署長也大概早已從官職告退,現在一面照看孫子一面悠閒地生活吧。「儘管如此,連檢察廳竟然也同意了。」「啊,這一點也奇怪。現在我能說了,我感到一種大的力量起了作用。」「L公司事件」是一個作為「首相的犯罪」將政界和財界大人物都卷了進去的貪污案件。如果弄清了一切,將會從根本上動搖日本的政治,法務當局採取了近乎發動指揮權的超法規的措施,擺脫了危機,雖然多數國民都不知道這件事,但對於處於能知道消息的人來說,幾乎成了公開的秘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