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武宗皇帝尚未駕崩之前,宦官便開始討論要擁立誰繼承皇位。照順位應該由武宗的嗣子繼位,但是武宗只有三十三歲,皇太子過於年幼,雖說皇帝只是個虛位,但是畢竟還是由成年男子繼承比較合適。
“乾脆擁立那個不慧公如何?”
“嗯,說不定這是個好主意。由他當皇帝,我們也比較好控制。”
“不慧公雖然愚痴,不過生性憨直,擁立他當天子,說不定他還會把我們當成恩人哪。”
“好,就這麼決定。”
就這樣,光王繼承皇位成了定局。皇帝的子嗣叫皇太子,那麼皇帝的叔父,當然就是皇太叔。病榻上的武宗知道宦官決定擁立皇太叔時非常氣憤,因為他向來鄙視光王的愚昧和遲鈍。但既然是宦官們的決定,武宗也無從反抗,只能默默地接受安排。
“不管光王再怎麼愚笨無能,但既然是皇太叔,多少還是得學著處理國政,乾脆先讓他批示幾個奏摺好啦。”
宦官們帶著大約十天的奏摺前去晉見皇太叔。他們打的如意算盤是那個傻呼呼的皇太叔哪裡懂得治理朝政,那時候一定會哭著求他們幫忙。這麼一來,他們就能代為批閱,而且還能給自己做個順水人情。不過事情的發展卻大出宦官們的預料,早上才送去的奏摺還不到中午,皇太叔就叫宦官們把批示過的奏章帶回去。
“這怎麼可能?!”宦官們不可置信地翻開摺子。裡面的字跡端正,論旨分明,幾乎挑不出一個錯誤,而且批示的內容果斷而明確。就連眉批部分,也寫得條理分明,一點也不像出自他們所認識的不慧公之手。隔天,半信半疑的宦官又帶了更多的奏摺前去。同樣的,一天之後所有的文件都批示完畢送了回來,而且批示的內容絲毫沒有馬虎之處。
“什麼不慧公!我看他是近幾代皇帝之中最有才能的一個呢!”
沒過幾天,皇太叔突然召見宦官。他看出宦官們滿心的疑惑,索性開門見山地說:
“非常感謝你們過去的忠心。本來,你們的工作本來只是整頓後宮雜務,沒想到最後連國家大事都偏勞你們了。從今以後你們不需再如此操勞,只要安心地做好分內的事便行,好好地享受悠閒的生活吧。”
不論聲音或表情,皇太叔儼然已經具備帝王的威嚴和架勢。萬其是那對銳利的目光就像雷擊一樣令人倍感壓力。宦官們不得已只得乖乖屈服,不過內心卻暗忖“不妙,我們看走眼啦!”。就這樣,皇太叔利用高明的手腕,功妙地阻止宦官繼續干政。
其實,皇太叔並不是什麼“不慧公”,那副憨痴的模樣完全是裝出來的。因為他非常清楚,要是宦官知道他這個皇族不是個白痴,很可能早就對他下毒手。為了掩人耳目,宣宗以過人的自制力,裝瘋賣傻演了好幾年的“不慧公”。
宦官們認清現實之後,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居於下風,同時他們也感到非常害怕。一個原本和帝位無緣的人居然可以偽裝這麼多年,讓大家以為他是只個毫無威脅的威呆皇族。想到這裡,宦官們莫不感到戰慄不安。他們知道皇太叔不是簡單的人物,而且絕對不同於歷代那幾個昏庸的皇帝。
武宗死後之久皇太叔繼位,是為宣宗。這位比上一任皇帝多了四歲的新皇帝,繼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排除宦官干政。但是為了避免反彈,並沒有罷黜他們的地位或沒收財產。拔除宦官這些獠牙後,宣宗接著宣布中止廢佛令。
煸動武宗,強行實施廢佛令的道士趙歸真被捕,並且被處以極刑。宣宗的這項舉動總算彌平了廢佛風潮,長安的治安也得以恢復平靜。
接著,宣宗又放逐牛僧孺和李德裕倆位宰相。這兩個人靠著強大的政治實力和派系,幾十年來肆無忌憚地進行權力惡鬥,迫害反對勢力。長年的宮廷鬥爭,造成宦官勢力坐大,甚至把持朝政。
宣宗一連串的整肅,使得宮廷內外的人噤若寒蟬,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是否有更大規模的改革運動或更慘烈的流血事件。不過宣宗的主政風格穩健踏實,他並不打算興風作浪,也不想掀起不必要的殺戮。
“凡事要拿捏好分寸。”
這就是宣宗的態度,承愛了三十年“不慧公”的嘲諷,他非常了解忍辱負重的重要。無視於現實,一意孤行地實施鐵腕,只會招致無可挽回的混亂和悲劇,武宗的“廢佛令”就是最好的例子。當然宣宗何嘗不想一舉肅清宦官,但是狗急跳牆,一旦將他們逼急了勢必會遭致反彈。過去就曾經發生過宦官毒殺兩位皇帝的事實。而宦官儘管對新政策多所不滿,但至少身家性命沒有受到威脅,因此大家倒也能相安無事。
宣宗知道,剷除宦官的事不能急於一時,就算花個十年、二十年報時間也要耐心等待,而且他對自己的耐性十分有信心。
這一天,也就是李績和辛讜相識的隔天。宣宗一大早就精力十足地處理政務,用過簡單的餐點後又回到書齋,這是他用來閱讀或是聊天的私人時間。此外,宣宗的興趣是治理國政,時時刻刻都在盤算著如何讓混亂的局勢重新回到正常軌道。
其實在宣宗這個時期,朝廷所統治的疆土連天下的一半都不到,各地依舊是蕃鎮割據的局面。蕃鎮各自為政,絲毫不把朝廷威嚴放在眼裡,儼然就是半獨立的國家。這裡說的蕃鎮指的就是節度使,他們是中央設置在重要地區的軍司令部,每個節度使都擁有數萬重兵。安史之亂後,蕃鎮更是公然違抗朝廷命令,邊疆一帶幾乎全部落入他們的掌控。他們任意向百姓收取稅金,恁意揮霍,自行徵召兵馬大興工程。幸好江南富庶地區仍在朝廷管轄之內,大唐帝國才勉強得以保往優勢地位和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