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進京
已經進了十月,天氣也有些冷了,謝元娘這次收到王薄言的信之後,有些沉默。
信里寫了董尚書府出事的事情,只有董適這個外嫁女沒有受牽連,董府的人都下了大獄,王薄言信里雖然沒有明說,卻也能聽出來董適現在日子不好過,讓她心情沉重的是任蓁蓁定親了,對方正是前世的丈夫程府的旁枝程榮。
任蓁蓁如今到過年也不過才十四歲,卻這麼早就訂了親,謝元娘不知道原因,卻忍不住擔心。
她想過擔著任蓁蓁走前世的老路,只是因任顯宏的事,任夫人一直不讓任蓁蓁與她來往。
謝元娘只能給王薄言去信,讓她私下裡約任蓁蓁見面,問問親事的事情,甚至話里話外讓她勸一勸任蓁蓁。
信送走了,謝元娘心裡仍舊惦記著這件事情,還是孔澄看出她有心事,謝元娘又尋不到可說之人,便將這事與他說了。
孔澄笑道,「按你這麼說,任家有說話權的是那個任顯宏,於其讓人勸那位任姑娘,到不如直接說給任顯宏。他做為兄長,總不會看著自己的妹妹跳火炕。」
「四哥說的在理,只是我一個閨中女子怎麼好給一成家男子寫信。」謝元娘還有別的擔憂,「我說程榮不好,又沒有什麼證據。」
「你自己也知道這樣,還在這裡傷神,不也是自尋煩惱?」孔澄笑看著她,「好了,旁人的事管不著,那就管好自己的事,這幾日府中要來客人,你也打起精神來。」
「四哥能說是客人來,一定是貴客,不知道是什麼人?」謝元娘好奇的問。
孔澄笑了笑,「是祖父的門生,如今在朝中為官,這次應該是辦事路過這邊,特來探望祖父。」
原來是這樣。
與自己無關,謝元娘也沒有多想,只是等那位客人來了之後,扔出一個消息,這才驚到了謝元娘。
一直盤居在江寧縣的孔家,要搬到金陵城去了。
而這時謝元娘才知道來探望祖父的人是當朝另一個首輔趙首輔。
沒有人的時候,謝元娘想到趙首輔,神色很凝重,趙首輔是二皇子的人,前世因二皇子的事最後沒有落得好下場。
不過前世孔家也沒有搬到金陵,這一世搬到金陵城會不會出事呢?
孔府搬回金陵城的事,也不是她一個閨中女子能做決定的,不過孔大儒是一家之主,他被門生請出山,甚至給皇子們授課,這也不是家裡人能改變的。
現在已是十月,天氣一天會比一天冷,孔家在金陵沒有房屋,皇上那裡也給孔家賜了宅子。
何況這次去金陵也不是全家都去,孔大爺帶著四個弟弟仍舊留在江寧縣書院這邊,他們的女眷自然也不必過去,到是孔為做為兒子,與孔大儒一同搬到金陵,這樣女眷也就是孔老夫人及小舒氏帶著兩個女兒跟著過去。
過去的人口不多,半個月後,便早早的上了路。
謝元娘和硯姐與小舒氏同坐在一輛馬車裡,小舒氏對於去金陵也有著排斥,不是她不喜歡離開江寧縣,而是金陵那邊有謝府有孔寄柔。
但她一個內宅婦人,又能改變得了什麼?
丈夫要盡孝,她只能跟著。
她們坐的馬車走在最前面,然後是中間的馬車裡坐著孔大儒及孔老夫人,最後一輛馬車裡才是孔為帶著孔世光。
孔世光是孔二爺的兒子,孔為的二孫子。
長孫留在那邊書院,曾孫也太小不能離開母親身邊,這才帶著二孫子過來,原因也是聖上點名要孔家子輩可以陪皇子一同進學。
給皇子授課,如今也不過是兩位皇子,二皇子成親多年無子,三皇子如今也不過十五歲,到了今年的年底才會被賜婚。
所以說孔世光說是做陪讀,其實按年歲說也就是做三皇子的陪讀。
一路上,因孔大儒及孔老夫人年歲大了,走的並不快,而且還有一天車程到金陵里,就有趙首輔派的人到這邊迎接,孔家的隊伍原就很長,加上趙首輔派的人,又變成長長的一隊。
等孔家的車隊進城的時候,早就聽到風聲說孔大儒要入朝做皇子太傅的消息傳出來,現在看著孔家的車隊,所過之處無人不羨慕的。
謝元娘坐以馬車裡,透著窗子看著街道,沒想到兜兜轉轉又回來了。
孔家被賜的宅子在西街,金陵城裡的勛貴世家皆住在西街,孔家的這座宅子原是之前一個郡王所住,郡王幾輩傳下來也沒有後代,這宅子才被收了回來。
緊靠著西華門處,所以一進城,沒有走多遠便到了地方。
宅子雖然年久不住人,裡面並沒有破敗,又提前修過,還宅子及布置能看出原來這座宅子的風華。
謝元娘和硯姐的院子就靠著花園,僻靜卻又不失華麗,院子裡遊廊水榭樣樣皆有,皆是三進的院子。
謝元娘的正房窗前,種了一大片的竹子,金陵城的秋天早來了,竹葉卻還綠著,看著也有生機。
孔家人第一天剛到,孔氏那邊就帶著人上門了。
孔氏紅著眼圈,「如今女兒終於可以在父親母親身邊盡孝了。」
「我和你父親有你兄長照顧著,你不必掛念。」孔老夫人之前聽說來金陵,第一個頭疼的就是這女兒。
她說完看了孔大儒一眼,孔大儒看著女兒目光也複雜,他一直不入朝為官,也是謹記祖輩傳下來的祖訓,可是如今卻違背了祖訓,歸到底也是因為這個女兒。
因為抱養孔家女的事,孔家的名聲受損,加之元娘退親一事,孔家可謂是千瘡百孔,為此孔大儒掙扎過後,才決定來金陵。
只有這樣,孔家日後才不會被埋沒了。
如今看到女兒,孔大儒的感情自然是複雜,他寵著的女兒,卻也是害得孔家如今進入兩難竟地的人。
「前院還有事,你和你母親多說說話。」孔大儒不知道如何面對,走了。
孔老夫人心想就知道這老東西遇到就知道逃,不過不管怎麼說,沒有了孔大儒在,氣氛也輕快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