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跪立於佛像前,雙手合計的索索,低喃地,祈禱佛祖能夠保佑吐蕃保佑松贊保佑,大唐。
自與松贊干布相遇便平靜溫暖的心在佛像前更加安詳。只是,為何一憶起遠隔一方的大唐,索索的心就會有隱隱地離愁呢?她曾經那麼義無反顧地離開的大唐呵,為何在最幸福的時刻,會因思念而心痛的淚流?難道她這一生的幸福,並不是她所堅信的上天賜予她的奇蹟――松贊干布嗎?
索索一直相信,上天給她最大的奇蹟,就是,有松贊干布的地方,就是她幸福的天堂。但是,為什麼?為什麼在她幸福地擁有松贊的愛、安詳地跪於她最信奉的佛像前祈福時,心底里,會有模糊的失落和酸楚呢?
索索的離愁和迷惑,在佛堂里沉澱。
索索不由的,在佛像前,想起當年在唐宮中見到的年輕有德的高僧――玄奘法師。
彼時,索索是深宮中寂寞清冷的公主,因為父皇憐惜她自幼便信奉佛法,遂於某次祭祀後,宣她去養心殿聽高僧玄奘講佛。
那是索索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見到傳說中德行高深的高僧――玄奘法師。索索驚訝於法師的年輕和,英挺。她以為,天下有德的僧人都是些鬚眉皆白,長相詳和的人。可是,玄奘讓她懂得了自己的膚淺。
當日裡玄奘宣講了什麼法經,索索已經記不太清了,但是她記得,記得玄奘講到那句:“佛曰:‘因果循環’,故而佛家講究修來生福……”時,眸子裡晶亮的光芒。
那不是一個僧人眼中應有的光芒。可是,卻深深地刻在了索索的心中。她不能夠理解,一個終日沉浸於佛法中的僧人,怎麼會有那樣狡黠的目光呢?
修來生福――那麼,今生得遇松贊干布,是幾世里修來的造化呢?索索暗忖。或者,是她們彼此找尋了幾世的結果!然而,為什麼,為什麼在幸福中的她,往往在極樂時會心痛、淚流呢?
索索想,佛要她今生身世隱誨,是為了遇到松贊干布;佛要她今生在唐宮中看盡人情,是為了遇到尺尊時懂得珍惜;佛要她在吐蕃為弘揚佛法而受挫,是為了懂得如何慈悲地付出;佛要她……那麼,什麼,才是她想要的呢?
跪在她所信仰所依賴的佛像前,第一次,索索開始有所懷疑,這一生,到底什麼是她心底里真正想要的?
當日由大唐來吐蕃的時候,在長安郊外,索索聽到有人在唱歌的聲音,遠遠地,飄到了座於車轎中的索索的耳中。那曲子是索索所熟悉的,詩經中的一首-《山有樞》。
“山有樞,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內,弗灑弗掃。子有鐘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樂,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那曲子的意思,是勸人在有能力時,不要荒廢了當下手裡所擁有的東西,免得等到自己沒有能力再享用這些時,反倒落的兩手空空,徒然為他人所有。
索索當時聽完後,心想,難道是上天在點拔她,要她好好珍惜以後的日子?
自從嫁到吐蕃後,儘管也有阻擾也有紛爭,但是索索一直覺得幸福,那是因為上天把最好的奇蹟――松贊干布賜予了她。然而在紛紛揚揚的一切皆過去之後,索索幸福的心裡,有一絲絲一絲絲的輕愁瀰漫著,終致化做抽痛,讓她淚流。
一種莫名的,令人難以捉摸的情緒,就這樣緊緊地包圍著索索……
(附:《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少/兔]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