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0頁

    當年為伺機報仇而忍辱偷生的玄奘的母親,在大仇得報丈夫兒子皆平安以後,從容自盡以全名節。而玄奘呢?他的命自幼便是佛家的,他在成年之初即已剃度出了家,除了寺院與佛之外,他的心還能被允許裝下什麼呢?

    只留下當年意氣風發的狀元郎,孑然一身,生存於紅塵俗世之中。

    或者,這是凡人孕育佛子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但是,如此慘烈,未免有點太與佛理相勃了。隨著佛法勘研越深,玄奘的疑惑便越深。

    大唐太宗皇帝,是個大力推崇佛法的君主,可是,玄奘曾親眼見到太宗對道家高人――地仙袁天罡的寵愛有加。儘管曾心存疑慮,玄奘對自己的信仰依然無比的堅持,因而,他不能以一個僧侶的身份去明了,一個帝王對待宗教的權術。

    可是,就是這樣的太宗,要玄奘順應觀音指點,去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求取大乘佛法三藏。據說這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若能在歷經千般苦難,行完十萬八千里的路途,到達靈山取回真經的話,這東土大唐,將遍布佛的慈悲,蒼生也會有多重歡喜之心。

    觀音說,這是取經僧人的德行,取經真經者,將終成正果。  

    玄奘想,為人為僧皆由不得自己,不知這努力成佛,是否會由心由已呢?

    什麼普渡眾生,什麼弘揚佛法,不過是,給自己一個蒙蔽私心的理由罷了。

    真正踏上西行之路後很久,玄奘都沒有想明白,當時為什麼要在觀音面前表態呢?不過是東土大唐內一個小有名氣的僧侶罷了,幹什麼要背負著天下蒼生的福澤和希望呢?佛也不過是眾人放在心裡的信仰而已,如果有一天,他真的成了佛,他的信仰還會如現在般堅定嗎?若擱在心裡的佛有一天變得不再高高在上,不再神秘莫測,他的信仰,還會存在嗎?隱隱地,玄奘開始為自己的冒然西行後悔。

    等到見到一臉憤然的孫悟空時,玄奘才開始感覺到西行的樂趣。

    沒有人告訴他,這個長相奇特的徒弟是什麼出身,只是隱隱地,聽說他曾經在五百年前鬧過天宮。就憑這點,玄奘就可以想像孫悟空當年的英姿了,何況,在日夜相伴的師徒生涯中,孫悟空的火爆脾氣早就成了他打發無聊行路生涯的好東西。

    常常地,在孫悟空飛至前方去探路的時候,玄奘會捧腹笑的差點就從馬上掉下去――為不久前對耿直的孫悟空的捉弄。待到孫悟空盡職盡責地回來報告時,他又恢復成了往日那個迂腐膽小的和尚。  

    這一路,註定少不了妖魔鬼怪的出沒,可是那又如何?有出手利落,永不服輸的好徒弟――孫悟空在嘛!正好還可以趁此百年難遇的良機,多多見識一下世間為妖為怪者的風俗風情呢!

    玄奘生平第一次感覺到,進入佛門修行,真是他前世修來的造化――否則,哪裡來的福氣做了孫悟空的師父呢?!

    玄奘以為,在另外的徒弟出現之前,孫悟空就永遠是那個沉默無言,供他取樂的對象了。就算在對待妖怪時又機敏又厲害又能怎麼樣,都不過是在努力提供讓他背後笑倒的材料而已。可是,一直沉默的似個石頭的孫悟空,終於在他們師生宿於荒山的這天,坐在一棵樹下,對著掛在天空的滿月,幽幽地,訴起了往事。

    那壓抑的,讓人心碎的訴說,玄奘知道並不是要刻意講給他聽的,只是,太深入骨髓的痛,總需要找個出口宣洩。

    玄奘想,原來,自己那單純直率的徒弟是被仙佛所不容的啊!就算是本領超人、聰明絕頂又如何,還不是一樣,做了仙佛們的苦力。而自己呢?不過是因為自小便在佛堂中,無可選擇地,多讀了幾本經,多做了幾年僧人,就被大唐東土的佛門弟子們奉為高僧看待,久而久之,連自己都要以為自己是個德行高人的大師了呢。如此的自己,就算成了佛,立於靈山之中,又能夠比五百年前自由的孫悟空強嗎?  

    至少,那個時候,孫悟空是天地間自由的靈猴。

    西去求經,真的那麼重要嗎?

    十八大唐聖僧補

    烏斯藏國界暮春高老莊

    行盡高老莊,玄奘就知道一定會有什麼事情要發生了。

    像這般奇異荒誕的情像和眾人躲躲閃閃的神色,在在說明了,此處一定有妖有怪。唉,誰叫他是個“膽小如鼠,慈悲為懷”的和尚呢?對妖怪之類,總是比較敏感一些――當然,這是不能對好徒弟孫悟空說的,否則英勇無敵的悟空要是知道每次被妖怪抓走,都是這西行路上他最期待最刺激的節目的話,不翻臉才怪。不管怎麼說,有徒若此,真是他玄奘的造化啊!思及此,坐在馬背上的玄奘不禁笑出聲來――哈,哈,哈。

    恰好,站在路口扯住一個少年問話的孫悟空蹦跳著回來報信,看見玄奘尚未及收起的笑容,不禁有些擔心地問道:“師父,您老人家這是怎麼了?哪裡不舒服嗎?”

    玄奘立刻殮容道:“唉,像如此秋去冬殘春過半的時節,咱們又連著走了好些天的荒路,看到這有人煙的村莊,為師覺得心裡歡喜啊!嗯,悟空,剛才你可向那位小施主打聽清楚了?”

    孫悟空狐疑地瞅了瞅玄奘,看他依然是那個迂腐膽小的模樣,心想,剛才那樣怪異的笑,大概是俺老孫行路行的眼花了吧。遂畢恭畢敬地答道:“打聽清楚了,打聽清楚了。小倌說,這裡乃是烏斯藏國界之地,喚做高老莊――因這莊子裡大半人家都姓高,故得此名。”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