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頁

  

    經理說:「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進人太空是一種何等浪漫的事業,我清楚地記得,鄧小平在訪問甘迺迪航天中心時,把一位美國太空人稱做神仙。現在,」他拍著莊宇的後背苦笑著搖搖頭,「我們彼此彼此了。」

    莊宇扭頭看了看那幾名蜘蛛人小伙子,放大了聲音說:「但是,先生,我給他們的工資怎麼說也是你的八到十倍!」

    第二天,包括水娃在內的六十名蜘蛛人進人了坐落在石景山的中國宇航訓練中心;他們都是從外地來京打工的農村後生,來自中國廣闊田野的各個偏僻角落。 西昌基地,「地平線」號航天。飛機從它的發動機噴出的大團白霧中探出頭來,轟鳴著開上藍天。機艙里坐著水娃和其他十四名鏡面清潔工.經過三個月的地面培訓,他們被從六十人中挑選出來.首批進入太空進行實際操作。

    在水娃這時的感覺中,超重遠不像傳說中的那麼可怕,他甚至有一種熟悉的舒適感,這是孩子被母親緊緊抱在懷中的感覺。在他右上方的舷窗外,天空的藍色在漸漸變深。艙外隱約傳來爆破螺栓的啪啪聲,助推器分離,發動機聲由震耳的轟鳴變為蚊子似的嗡嗡聲。天空變成深紫色,最後完全變黑,星星出現了,都不眨眼,十分明亮。嗡嗡聲嘎然而止,艙內變得很安靜,座椅的振動消失了,接著後背對椅面的壓力也消失了,失重出現。水娃他們是在一個巨大的水池中進行的失重訓練,這時的感覺還真像是浮在水中。  

    但安全帶還不能解開,發動機又嗡嗡地叫了起來,重力又把每個人按回椅子上,漫長的變軌飛行開始了。小小的舷窗中,星空和海洋交替出現,艙內不時充滿了地球反she的藍光和太陽白色的光芒。窗口中能看到的地平線的弧度一次比一次大,能看到的海洋和陸地的景色範圍也一次比一次大。向同步軌道的變軌飛行整整進行了六個小時,舷窗中星空和地球的景色交替也漸漸具有催眼作用,水娃居然睡著了。但他很快被擴音器中指令長的聲音驚醒,那聲音說變軌飛行結束了。

    艙內的夥伴們紛紛飄離座椅,緊貼著舷窗向外瞅。水娃也解開安全帶,用游泳的動作笨拙地飄到離他最近的舷窗,他第一次親眼看到了完整的地球。但大多數人都擠在另一側的舷窗邊,他也一蹬艙壁竄了過去,因速度太快在對面的艙壁上碰了腦袋。從舷窗望出去,他才發現「地平線」號已經來到中國太陽的正下方,反she鏡已占據了星空的大部分面積,太空梭如同是飛行在一個巨大的銀色穹頂下的一隻小蚊子。「地平線」號繼續靠近,水娃漸漸體會到鏡面的巨大:它已占據了窗外的所有空間,一點都感覺不到它的弧度;他們仿佛飛行在一望無際的銀色平原上。距離在繼續縮短,鏡面上現了「地平線」號的倒影。可以看到銀色大地上有一條條長長的接fèng,這些接fèng像地圖上的經緯線一樣織成了方格,成了能使人感覺到相對速度的惟一參照物。漸漸地,銀色大地上的經線不再平行,而是向一點會聚,這趨勢急劇加快,好像「地平線」號正在駛向這巨大地圖上的一個極點。極點很快出現了,所有經向接fèng都會聚在一個小黑點上,太空梭向著這個小黑點下降,水娃震驚地發現,這個黑點竟是這銀色大地上的一座大樓,這座大樓是一個全密封的圓柱體,水娃知道,這就是中國太陽的控制站,是他們以後三個月在這冷寂太空中惟一的家。  

    太空蜘蛛人的生活就這樣開始了。每天(中國太陽繞地球一周的時間也是24小時),鏡面清潔工們駕駛著一台台有手扶拖拉機大小的機器擦光鏡面,他們開著這些機器在廣闊的鏡面上來回行駛,很像在銀色的大地上耕種著什麼,於是西方新聞媒體給他們起了一個更有詩意的名字:「鏡面農夫」。這些「農夫」們的世界是奇特的,他們腳下是銀色的平原,由於鏡面的弧度;這平原在遠方的各個方向緩緩升起,但由於面積巨大,周圍看上去如水面般平坦。上方;地球和太陽總是同時出現,後者比地球小得多.倒像是它的一顆光芒四she的衛星。在占據天空大部分的地球上,總能看到一個緩緩移動的圓形光斑,在地球黑夜的一面這光斑尤其醒目,這就是中國太陽在地球上照亮的區域。鏡面可以調整形狀以改變光斑的大小,當銀色大地在遠方上升的坡度較陡時,光斑就小而亮,當上升坡度較緩時,光斑就大而暗。

    但鏡面清潔工的工作是十分艱辛的,他們很快發現,清潔鏡面的枯燥和勞累,比在地球上擦高樓有過之而無不及。每天收工回到控制站後,往往累得連太空服都脫不下來。隨著後續人員的到來,控制站里擁擠起來,人們像生活在一個潛水艇中。但能夠回到站里還算幸運,鏡面上距站最遠處近一百公里,清潔到外緣時往往下班後回不來,只能在「野外」過「夜」,從太空服中吸些流質食物,然後懸在半空中睡覺。工作的危險更不用說,鏡面清潔工是人類航天史上進行太空行走最多的人,在「野外」,太空服的一個小故障就足以置人於死地,還有微隕石、太空垃圾和太陽磁暴等等。這樣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使控制站中的工程師們怨氣衝天,但天生就能吃苦的「鏡面農夫」們卻默默地適應了這一切。  

    在進入太空後的第五天,水娃與家裡通了話,這時水娃正在距控制站五十多公里處幹活,他的家鄉正處於中國太陽的光斑之中。

    水娃爹:「娃啊,你是在那個日頭上嗎;它在俺們頭上照著呢,這夜跟白天一樣啊!」

    水娃:「是,爹,俺是在上面!」

    水娃娘:「娃啊;那上面熱吧?」

    水娃:「說熱也熱,說冷也冷,俺在地上投了個影兒,影兒的外面有咱那兒十個夏天熱,影兒的裡面有咱那兒十個冬天冷。」

    水娃娘對水娃爹:「我看到咱娃了,那日頭上有個小黑點點!」

    水娃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他的眼淚涌了出來,說:「爹、娘,俺也看到你們了,亞洲大陸的那個地方也有兩個小黑點點!明天多穿點衣服,我看到一大股寒流從大陸北面向你們那裡移過來了!」

    ……

    三個月後換班的第二分隊到來,水娃他們返回地球去休三個月的假。他們著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買了一架單筒高倍望遠鏡。三個月後他們回到中國太陽上,在工作的間隙大家都用望遠鏡遙望地球,望得最多的當然還是家鄉,但在四萬公里的距離上是不可能看到他們的村莊的。他們中有人用粗筆在鏡面上寫下了一首稚拙的詩:  

    在銀色的大地上我遙望家鄉

    村邊的媽媽仰望著中國太陽

    這輪太陽就是兒子的眼睛

    黃土地將在這目光中披上綠裝

    「鏡面農夫」們的工作是出色的,他們逐漸承擔了更多的任務,範圍都超出了他們的清潔工作。首先是修復被隕石破壞的鏡面,後來又承擔了一項更高層次的工作:監視和加固應力超限點。

    中國太陽在運行中,其姿態總是在不停地變化,這些變化是由分布在其背面的三千台發動機完成的。反she鏡的鏡面很薄,它由背面的大量細梁連成一個整體,在進行姿態或形狀改變時,有些位置可能發生應力超限,如果不及時對各發動機的出力給予糾正,或在那個位置進行加固,任其發展,超限應力就可能撕裂鏡面。這項工作的技術要求很高,發現和加固應力超限點都需要熟練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

    除了進行姿態和形狀調整外,最有可能發生應力超限的時間是在軌道理髮時,這項操作的正式名稱是:光壓和太陽風所致軌道誤差修正。太陽風和光壓對面積巨大的鏡面產生作用力,這種力量在每平方公里的鏡面上達兩公斤左右,使鏡面軌道變扁上移,在地面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變形的軌道與正常的軌道同時顯示,很像是正常的軌道上長出了頭髮,這個離奇的操作名稱由此而來。軌道理髮時鏡面產生的加速度比姿態和形狀調整時大得多,這時「鏡面農夫」們的工作十分重要,他們飛行在銀色大地上空,仔細地觀察著地面的每一處異常變化,隨時進行緊急加固,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們的收人因此增長很多.但這中間得利最多的,還是已成為中國太陽工程第一負責人的莊宇,他連普通大學畢業生也不必雇了。  

    但「鏡面農夫」們都明白,他們這批人是第一批也是最後一批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太空工人了,以後的太空工人最低也是大學畢業的。但他們完成了莊宇所設想的使命:證明了太空開發中的底層工作最用要的是技巧和經驗,是對艱苦環境的適應能力,而不是知識和創造力;普通人完全可以勝任。

    但太空也在改變著「鏡面農夫」們的思維方式,沒有人能像他們這樣,每天從三萬六千公里居高臨下看地球,世界在他們面前只是一個可以一眼望全的小沙盤,地球村對他們來說不是一個比喻,而是眼前實實在在的現實。

    「鏡面農夫」作為第一批太空工人,曾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但隨著近地空間開發產業化的飛速發展,許多超級工程在太空中出現,其中包括用微波向地面傳送電能的超大型太陽能電站,微重力產品加工廠等,容納十萬人的太空城也開始建設。大批產業工人擁向太空,他們都是普通人,世界漸漸把「鏡面農夫」們忘記了。

    幾年後,水娃在北京買了房子,建立了家庭,又有了孩子。每年他有一半時間在家裡,一半時間在太空。他熱愛這項工作,在三萬多公里高空的銀色大地長時間地巡行,使他的心中產生了一種超脫的寧靜;他覺得自己已找到了理想的生活,未來就如同腳下的銀色平原一樣平滑地向前伸展。但後來的一件事打破了這種寧靜,徹底改變了水娃的心路歷程,這就是他與史蒂芬·霍金的交往。  

    沒有人想到霍金能活過一百歲,這既是醫學的奇蹟,也是他個人精神力量的表現。當近地軌道的第一所太空低重力療養院建立後,他成為第一位療養者。但上太空的超重差一點要了他的命,返回地面也要經受超重,所以在太空電梯或反重力艙之類的運載工具發明之前,他可能回不了地球了。事實上,醫生建議他長住大空,因為失重環境對他的身體是最合適不過的。

    霍金開始對中國太陽沒什麼興趣,他從低軌道再次忍受加速重力(當然比從地面進入太空時小得多)來到位於同步軌道的中國太陽,是想看看在這裡進行的一項關於背景輻she強度各向微小異性的宇宙學觀測,觀測站之所以設在中國太陽背面,是因為巨大的反she鏡可以擋住來自太陽和地球的於擾。但在觀測完成,觀測站和工作小組都撤走後,霍金仍不想走,說他喜歡這裡,想多呆一陣兒。中國太陽的什麼東西吸引了他,新聞界做出了各種猜測,但只有水娃知道實情。

    在中國太陽生活的日子裡,霍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在鏡面上散步,讓人不可理解的是,他只在反she鏡的背面散步,每天散步的時間長達幾個小時。空間行走經驗最豐富的水娃被站里指定陪博士散步。這時的霍金已與愛因斯坦齊名,水娃當然聽說過他,但在控制站內第一次見到他時還是很吃驚,水娃想像不出一位癱瘓到如此程度的人怎麼做出這麼大的成就,儘管他對這位大科學家做了什麼還一無所知。但在散步時,絲毫看不出霍金的癱瘓,也許是有了操縱電動輪椅的經驗,他操縱太空服上的微型發動機與正常人一樣靈活。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經理說:「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進人太空是一種何等浪漫的事業,我清楚地記得,鄧小平在訪問甘迺迪航天中心時,把一位美國太空人稱做神仙。現在,」他拍著莊宇的後背苦笑著搖搖頭,「我們彼此彼此了。」

    莊宇扭頭看了看那幾名蜘蛛人小伙子,放大了聲音說:「但是,先生,我給他們的工資怎麼說也是你的八到十倍!」

    第二天,包括水娃在內的六十名蜘蛛人進人了坐落在石景山的中國宇航訓練中心;他們都是從外地來京打工的農村後生,來自中國廣闊田野的各個偏僻角落。 西昌基地,「地平線」號航天。飛機從它的發動機噴出的大團白霧中探出頭來,轟鳴著開上藍天。機艙里坐著水娃和其他十四名鏡面清潔工.經過三個月的地面培訓,他們被從六十人中挑選出來.首批進入太空進行實際操作。

    在水娃這時的感覺中,超重遠不像傳說中的那麼可怕,他甚至有一種熟悉的舒適感,這是孩子被母親緊緊抱在懷中的感覺。在他右上方的舷窗外,天空的藍色在漸漸變深。艙外隱約傳來爆破螺栓的啪啪聲,助推器分離,發動機聲由震耳的轟鳴變為蚊子似的嗡嗡聲。天空變成深紫色,最後完全變黑,星星出現了,都不眨眼,十分明亮。嗡嗡聲嘎然而止,艙內變得很安靜,座椅的振動消失了,接著後背對椅面的壓力也消失了,失重出現。水娃他們是在一個巨大的水池中進行的失重訓練,這時的感覺還真像是浮在水中。  

    但安全帶還不能解開,發動機又嗡嗡地叫了起來,重力又把每個人按回椅子上,漫長的變軌飛行開始了。小小的舷窗中,星空和海洋交替出現,艙內不時充滿了地球反she的藍光和太陽白色的光芒。窗口中能看到的地平線的弧度一次比一次大,能看到的海洋和陸地的景色範圍也一次比一次大。向同步軌道的變軌飛行整整進行了六個小時,舷窗中星空和地球的景色交替也漸漸具有催眼作用,水娃居然睡著了。但他很快被擴音器中指令長的聲音驚醒,那聲音說變軌飛行結束了。

    艙內的夥伴們紛紛飄離座椅,緊貼著舷窗向外瞅。水娃也解開安全帶,用游泳的動作笨拙地飄到離他最近的舷窗,他第一次親眼看到了完整的地球。但大多數人都擠在另一側的舷窗邊,他也一蹬艙壁竄了過去,因速度太快在對面的艙壁上碰了腦袋。從舷窗望出去,他才發現「地平線」號已經來到中國太陽的正下方,反she鏡已占據了星空的大部分面積,太空梭如同是飛行在一個巨大的銀色穹頂下的一隻小蚊子。「地平線」號繼續靠近,水娃漸漸體會到鏡面的巨大:它已占據了窗外的所有空間,一點都感覺不到它的弧度;他們仿佛飛行在一望無際的銀色平原上。距離在繼續縮短,鏡面上現了「地平線」號的倒影。可以看到銀色大地上有一條條長長的接fèng,這些接fèng像地圖上的經緯線一樣織成了方格,成了能使人感覺到相對速度的惟一參照物。漸漸地,銀色大地上的經線不再平行,而是向一點會聚,這趨勢急劇加快,好像「地平線」號正在駛向這巨大地圖上的一個極點。極點很快出現了,所有經向接fèng都會聚在一個小黑點上,太空梭向著這個小黑點下降,水娃震驚地發現,這個黑點竟是這銀色大地上的一座大樓,這座大樓是一個全密封的圓柱體,水娃知道,這就是中國太陽的控制站,是他們以後三個月在這冷寂太空中惟一的家。  

    太空蜘蛛人的生活就這樣開始了。每天(中國太陽繞地球一周的時間也是24小時),鏡面清潔工們駕駛著一台台有手扶拖拉機大小的機器擦光鏡面,他們開著這些機器在廣闊的鏡面上來回行駛,很像在銀色的大地上耕種著什麼,於是西方新聞媒體給他們起了一個更有詩意的名字:「鏡面農夫」。這些「農夫」們的世界是奇特的,他們腳下是銀色的平原,由於鏡面的弧度;這平原在遠方的各個方向緩緩升起,但由於面積巨大,周圍看上去如水面般平坦。上方;地球和太陽總是同時出現,後者比地球小得多.倒像是它的一顆光芒四she的衛星。在占據天空大部分的地球上,總能看到一個緩緩移動的圓形光斑,在地球黑夜的一面這光斑尤其醒目,這就是中國太陽在地球上照亮的區域。鏡面可以調整形狀以改變光斑的大小,當銀色大地在遠方上升的坡度較陡時,光斑就小而亮,當上升坡度較緩時,光斑就大而暗。

    但鏡面清潔工的工作是十分艱辛的,他們很快發現,清潔鏡面的枯燥和勞累,比在地球上擦高樓有過之而無不及。每天收工回到控制站後,往往累得連太空服都脫不下來。隨著後續人員的到來,控制站里擁擠起來,人們像生活在一個潛水艇中。但能夠回到站里還算幸運,鏡面上距站最遠處近一百公里,清潔到外緣時往往下班後回不來,只能在「野外」過「夜」,從太空服中吸些流質食物,然後懸在半空中睡覺。工作的危險更不用說,鏡面清潔工是人類航天史上進行太空行走最多的人,在「野外」,太空服的一個小故障就足以置人於死地,還有微隕石、太空垃圾和太陽磁暴等等。這樣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使控制站中的工程師們怨氣衝天,但天生就能吃苦的「鏡面農夫」們卻默默地適應了這一切。  

    在進入太空後的第五天,水娃與家裡通了話,這時水娃正在距控制站五十多公里處幹活,他的家鄉正處於中國太陽的光斑之中。

    水娃爹:「娃啊,你是在那個日頭上嗎;它在俺們頭上照著呢,這夜跟白天一樣啊!」

    水娃:「是,爹,俺是在上面!」

    水娃娘:「娃啊;那上面熱吧?」

    水娃:「說熱也熱,說冷也冷,俺在地上投了個影兒,影兒的外面有咱那兒十個夏天熱,影兒的裡面有咱那兒十個冬天冷。」

    水娃娘對水娃爹:「我看到咱娃了,那日頭上有個小黑點點!」

    水娃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他的眼淚涌了出來,說:「爹、娘,俺也看到你們了,亞洲大陸的那個地方也有兩個小黑點點!明天多穿點衣服,我看到一大股寒流從大陸北面向你們那裡移過來了!」

    ……

    三個月後換班的第二分隊到來,水娃他們返回地球去休三個月的假。他們著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買了一架單筒高倍望遠鏡。三個月後他們回到中國太陽上,在工作的間隙大家都用望遠鏡遙望地球,望得最多的當然還是家鄉,但在四萬公里的距離上是不可能看到他們的村莊的。他們中有人用粗筆在鏡面上寫下了一首稚拙的詩:  

    在銀色的大地上我遙望家鄉

    村邊的媽媽仰望著中國太陽

    這輪太陽就是兒子的眼睛

    黃土地將在這目光中披上綠裝

    「鏡面農夫」們的工作是出色的,他們逐漸承擔了更多的任務,範圍都超出了他們的清潔工作。首先是修復被隕石破壞的鏡面,後來又承擔了一項更高層次的工作:監視和加固應力超限點。

    中國太陽在運行中,其姿態總是在不停地變化,這些變化是由分布在其背面的三千台發動機完成的。反she鏡的鏡面很薄,它由背面的大量細梁連成一個整體,在進行姿態或形狀改變時,有些位置可能發生應力超限,如果不及時對各發動機的出力給予糾正,或在那個位置進行加固,任其發展,超限應力就可能撕裂鏡面。這項工作的技術要求很高,發現和加固應力超限點都需要熟練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

    除了進行姿態和形狀調整外,最有可能發生應力超限的時間是在軌道理髮時,這項操作的正式名稱是:光壓和太陽風所致軌道誤差修正。太陽風和光壓對面積巨大的鏡面產生作用力,這種力量在每平方公里的鏡面上達兩公斤左右,使鏡面軌道變扁上移,在地面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變形的軌道與正常的軌道同時顯示,很像是正常的軌道上長出了頭髮,這個離奇的操作名稱由此而來。軌道理髮時鏡面產生的加速度比姿態和形狀調整時大得多,這時「鏡面農夫」們的工作十分重要,他們飛行在銀色大地上空,仔細地觀察著地面的每一處異常變化,隨時進行緊急加固,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們的收人因此增長很多.但這中間得利最多的,還是已成為中國太陽工程第一負責人的莊宇,他連普通大學畢業生也不必雇了。  

    但「鏡面農夫」們都明白,他們這批人是第一批也是最後一批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太空工人了,以後的太空工人最低也是大學畢業的。但他們完成了莊宇所設想的使命:證明了太空開發中的底層工作最用要的是技巧和經驗,是對艱苦環境的適應能力,而不是知識和創造力;普通人完全可以勝任。

    但太空也在改變著「鏡面農夫」們的思維方式,沒有人能像他們這樣,每天從三萬六千公里居高臨下看地球,世界在他們面前只是一個可以一眼望全的小沙盤,地球村對他們來說不是一個比喻,而是眼前實實在在的現實。

    「鏡面農夫」作為第一批太空工人,曾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但隨著近地空間開發產業化的飛速發展,許多超級工程在太空中出現,其中包括用微波向地面傳送電能的超大型太陽能電站,微重力產品加工廠等,容納十萬人的太空城也開始建設。大批產業工人擁向太空,他們都是普通人,世界漸漸把「鏡面農夫」們忘記了。

    幾年後,水娃在北京買了房子,建立了家庭,又有了孩子。每年他有一半時間在家裡,一半時間在太空。他熱愛這項工作,在三萬多公里高空的銀色大地長時間地巡行,使他的心中產生了一種超脫的寧靜;他覺得自己已找到了理想的生活,未來就如同腳下的銀色平原一樣平滑地向前伸展。但後來的一件事打破了這種寧靜,徹底改變了水娃的心路歷程,這就是他與史蒂芬·霍金的交往。  

    沒有人想到霍金能活過一百歲,這既是醫學的奇蹟,也是他個人精神力量的表現。當近地軌道的第一所太空低重力療養院建立後,他成為第一位療養者。但上太空的超重差一點要了他的命,返回地面也要經受超重,所以在太空電梯或反重力艙之類的運載工具發明之前,他可能回不了地球了。事實上,醫生建議他長住大空,因為失重環境對他的身體是最合適不過的。

    霍金開始對中國太陽沒什麼興趣,他從低軌道再次忍受加速重力(當然比從地面進入太空時小得多)來到位於同步軌道的中國太陽,是想看看在這裡進行的一項關於背景輻she強度各向微小異性的宇宙學觀測,觀測站之所以設在中國太陽背面,是因為巨大的反she鏡可以擋住來自太陽和地球的於擾。但在觀測完成,觀測站和工作小組都撤走後,霍金仍不想走,說他喜歡這裡,想多呆一陣兒。中國太陽的什麼東西吸引了他,新聞界做出了各種猜測,但只有水娃知道實情。

    在中國太陽生活的日子裡,霍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在鏡面上散步,讓人不可理解的是,他只在反she鏡的背面散步,每天散步的時間長達幾個小時。空間行走經驗最豐富的水娃被站里指定陪博士散步。這時的霍金已與愛因斯坦齊名,水娃當然聽說過他,但在控制站內第一次見到他時還是很吃驚,水娃想像不出一位癱瘓到如此程度的人怎麼做出這麼大的成就,儘管他對這位大科學家做了什麼還一無所知。但在散步時,絲毫看不出霍金的癱瘓,也許是有了操縱電動輪椅的經驗,他操縱太空服上的微型發動機與正常人一樣靈活。

', intro:'', //章節vip標識 vipStatus : 0, //上一章id prevId :'2e68e72766c0e', //下一章id nextId :'46f47d3e7c7c2' }; book.chapterUrl = '/book/95025/chapterId.html'; book.url = '/novel/95025.html' user.Info = { "id":0, "recommend":0 };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