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頁
宋初,登州隸屬河南道,至道三年,登州隸屬京東路(治所開封),熙寧七年,登州轄蓬萊、文登、黃縣、牟平四縣。北宋之初,登州乃是通朝鮮、日本的港口,朝鮮使節多從登州入境。《宋史 高麗傳》多有記載,如: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高麗使節郎元穎、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高麗使節金悌,均率使團自登州入宋進貢。
3、關於蘇東坡誤會赤壁之說,《念奴橋·赤壁懷古》云:“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人道是”表明並非是作者有意認定,不過是依據他人的說法而懷古罷了,蘇東坡在《赤壁賦》後記里有“江漢之間,指赤壁者三”,可見他是清楚的。為與三國“赤壁之戰”的赤壁相區別,清康熙年間重修時,定名為“東坡赤壁”。但後來有一些人認為蘇東坡弄錯了地方,又不斷有人來“訂異箴訛”,嘲笑蘇東坡無知。但亦有人堅持認為,黃州赤壁就是三國之赤壁,並引用史書論證。
第十一卷《黃州迷案》 第一章 東坡雪堂
第十一卷《黃州迷案》 第一章 東坡雪堂
臣去歲奏乞下發運司於江東、淮南豐熟近便處,糴米五十萬石,準備浙西災傷州、軍般運兌撥,出糶賑濟。尋蒙聖恩行下,雲,已降指揮令發運司兌撥,令起上供並封樁等錢一百萬貫,趁時糴賣斛斗封樁淮備移用。送戶部,依已得指揮,余依浙西鈴轄司所奏施行。聖旨既下,本路具聞,農民欣戴,始有生意。而發運司官吏,全不上體仁聖恤民之意,奏稱淮南、江東米價高貴,不肯收糴。勘會浙西去歲米價,例皆高貴,杭州亦是七十足錢收糴壹斗,雖是貴糴,猶勝於無米,坐視民死。今來發運司官吏,親被聖旨,全不依應施行,只以米貴為詞,更不收糴,使聖主已行之命,頓成空言,饑民待哺之心,中塗失望。卻便指准前年朝旨所撥上供米二千萬石,與本路內出糶不盡米一十六萬七千石有零,充填今來五十萬石數目外,只乞於上供米內更截撥二十萬石,與本路相兼出糶。切緣上件出糶不盡米一十六萬七千餘石,久已樁在本路。臣元奏乞於發運司糴五十萬石之時,已是指准上件米數支用外,合更要五十萬石。今來運司卻將前件聖恩折充今年所賜,吏民聞之,何由心服。臣已累具執奏,未奉朝旨。今來親見數州水災如此,飢殍之勢,極可憂畏。既忝近侍,理合奏聞。豈取為已去官,遺患後人,更不任責。伏望聖慈察臣微誠,垂愍一方,特賜指揮,發運司依元降指揮,除已截撥二十方石外,更兌撥三十萬石與浙西諸州充出糶借貸。如發運司去年元不收糴,無可兌撥,即乞一面截留上供米充滿五十萬石數目,卻令發運司將封樁一百萬貫錢候今年秋熟日收糴填還。若朝廷不以臣言為然,待饑饉疾疫大作,方行賑濟,即恐須於別路運致錢米,累雖百萬,亦恐不及於事。謹錄奏聞,伏候敕旨。
貼黃。發運司奏云:“淮南、宿、毫等州災傷,米價高處七十七文,江東米價高處七十文。”切緣臣元奏,乞於豐熟近便處收糴。訪聞揚、楚之間,谷熟米賤,今來發運司卻引宿、毫等州米價最高處,以拒塞朝旨,顯非仁聖勤恤及臣元奏乞本意。
又貼黃。若依發運司所奏,將出糶不盡一十六萬七千有餘石充數外,猶合撥三十四萬石,方滿五十萬數。今來只撥二十萬石,顯虧元降聖旨一十四萬石。而況上件出祟不盡米,已系前年聖恩所賜發,運司不合指准充數,顯虧三十萬石。
又貼黃。如蒙施行,乞下轉運司多撥數目,與蘇、湖州。如台賑濟,更不拘去年放稅分數施行。
又貼黃。若行下有司,反覆住滯,必不及事。只乞斷自聖心,速降指揮。
此乃是蘇軾《再乞發運司應副浙西米狀》。細細讀後便可知蘇東坡始終以民生社稷為重,忍辱負重,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蘇東坡這個歷史人物之所以擁有千年魅力,不只是他精妙絕倫的詞賦書畫,更重要的是其偉大高尚人格。
宋元豐三年六月,蘇軾家眷趕至黃州,因蘇軾俸祿不足以養活全家,蘇家日益困匱,只得舉家農桑植墾,經好友馬正卿竭力相助,蒙黃州知府徐大受(字君猷)恩准,蘇軾求得黃州城東山坡上一片故營防廢圃,約莫數十畝。蘇軾躬耕其中。營地既久荒,為茨棘瓦礫之場,而歲又大旱,墾闢之勞,筋力殆盡,開始了一代文豪貶謫生涯最艱辛時刻,但同時也開始了其人生之中最愜意時光,名揚千古的“蘇東坡”之名亦是始自“東坡雪堂”落成。
且說這一日,蘇公率蘇仁、蘇邁等人在東坡菜圃揮鋤翻土,卻見自坡下上來一干人等,近得自家菜圃旁,交頭議論,不知做甚。蘇公詫異,遂擱下鋤頭,探頭張望,來人約莫有七八個。蘇仁見得,亦擱下鋤頭,疑惑道:“不知他等是何人?”蘇公搖頭道:“不知是誰。”蘇仁不以為然道:“不過是些閒人,來看老爺的菜。”待眾人稍近一些,蘇公辨認道:“蘇仁,你且看那其中似有臨江書院先生齊禮信,另有黃州府團練使韋公平韋大人、提舉常平鹽茶司李廉正李大人等人。”蘇仁細看,點頭道:“想必是來探望老爺的。”主僕遂放下鋤頭,迎將而去。
那齊禮信望見蘇公,遂與人言語,急急跑將過來,拱手施禮。蘇公急忙還禮,問道:“齊先生何故來得?”齊禮信道:“齊某適才碰巧逢得蔡大人等,遂一同前來拜會蘇大人。”蘇公一愣,道:“蔡大人?”齊禮信急忙指點道:“便是通判蔡真卿蔡大人。”蘇公順勢望去,卻見來客當先之人,約莫三十四五,身著錦衣,儀表堂堂。此人乃是新任黃州通判,姓蔡,名真卿,字歸人。蘇公急忙上前,拱手施禮道:“蘇軾見過蔡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