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3、豆腐是我國古人發明的一種傳統食品,古稱“乳脂”、“脂酥”、“菽乳”、“黎祈”、“犁祁”、“鹽酪”、“鬼食”、“黎福”、“黎起”、“無骨肉”、“小宰羊”、“白起肉”,等等,五代陶谷所撰的《清異錄》稱豆腐為“小宰羊”,明《通雅》言:古人的脂酥即豆腐。蘇東坡在《又一首答二猶子與王郎見和》詩中說到豆腐,詩云:“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貧家百物初何有。”有人將豆腐分為南、北兩大類,北豆腐又稱老豆腐,以鹽滷(氯化鎂)點制,含水分較少,色乳白,味微甜略苦,烹調宜用厚味久燉;南豆腐又稱嫩豆腐,以石膏(硫酸鈣)點制,含水分高,色雪白,質細嫩,味甘而鮮。我在小說的《小鎮疑案》、《黃州迷案》等故事中採用了“豆腐”一說,與史籍名稱不相符。《小鎮疑案》中有關豆腐的製作工藝流程,源於我在湖南衡陽的親見,並加以總結。這是一種純手工製作工藝,包括手工推石磨等,主人的手藝是從祖輩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不難想像,這種傳統的民間製作工藝有相當長的歷史了。但隨著現代加工技術的發展與唯利是圖思想的泛濫,這種原汁原味的豆腐已經很難吃到了。
☆、第一章 明珠失竊(1)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一闕詞名為《水調歌頭》。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佳節,時為密州知州的大文豪蘇軾懷念其弟蘇轍而作此詞。此詞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傳誦千年而不衰。
長亭驛道,青山綠水,好一番江南水鄉勝景。
那長亭前有兩株古槐樹,枝葉繁茂,樹下站立一名男子,約莫三十四五歲,青巾藍衫,面容冷淡,眺望遠方,似有所思。驛道路上,行商走客,南來北往,熙熙攘攘。水道之上,官船貨舟,順流逆水,匆匆悠悠。那藍衫男子忽仰起頭來,眯著眼睛看那青天白雲,低聲幽然長嘆。
古槐後側、長亭之內,一干官吏商賈或立或坐,滿面春風,談笑風生。其後不遠處停放著數頂官轎,幾株樟樹身繫著馬匹。但見亭內走出來一人,約莫四十開外,身著官服,神情昂然,近得藍衫者旁,收去得意之情,低下頭來,垂手立於一側。那藍衫者有如木雕泥塑一般,一動不動,並不望他。不多時,自亭內又出來一人,此人身矮體胖,一臉肥肉,大腹便便,身著上等蘇繡精緞製做的長袍,快步過來,見著那官員,滿面堆笑,道:“等了這多時辰,怎的還不見身影?莫非又因事耽擱了不成?”那官員扭過頭來,淡然一瞥,並不說話。那藍衫者聞聽,忽冷笑一聲,淡然道:“朱大掌柜若有急事,可先行一步。想那蘇軾,不過一遷謫之官,怎勞朱大掌柜大駕前來?如若因此走了買賣,失去那白花花的銀兩,豈不可惜?”
這商賈姓朱,名山月,乃湖州一大巨賈。原來湖州一地,與蘇州、杭州一般,盛產絲綢。朱山月襲了祖業,做那綢緞生意,日漸勢大,那湖州一地綢緞買賣,他一人便占得一半。朱山月一語被搶白,頓時語塞,只是憨笑。那官員站立一旁,聽得這譏諷之言,滿面通紅,竟似是在譏諷他一般。朱山月笑過之後,又道:“張大人言過了。朱某雖是白丁俗客,卻也依附文雅。常言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朱某生性遲鈍愚笨,不曾習得聖賢書,未能謀求功名,此人生憾事也。今有當世詩仙詞聖蘇軾蘇大學士移駕湖州,朱某若能求得一見,何其幸哉。那區區些銀兩又算得甚麼?”
那藍衫者聞聽,又冷笑一聲,道:“好一個當世詩仙詞聖!不想朱大掌柜對這蘇子瞻竟如此推崇!可惜這蘇軾自恃才高,傲世輕物,目中無人,竟極力抵制新法,不受聖上及丞相歡喜,故被貶湖州。如此之人,朱大掌柜竟仰若晨星,以為聖賢……哼!”那藍衫者冷笑幾聲,不再言語。
那官員面有厭惡之色,直衝朱山月揮袖,示意他退閃回亭去。朱山月退後幾步,很是尷尬。那官員趁勢低聲道:“張大人,前去探訊的衙役尚未歸回,興許還有些時辰,不如先在亭中喝杯茶水,歇息歇息,慢慢等侯。”那被稱作張大人的藍衫者淡然道:“秦大人若覺勞累,可自回亭中歇息。”言罷,抬步向前走去。那被稱為秦大人的官員甚是尷尬,跟不是,退亦不是,呆望那藍衫者身影,良久,臉上忽露出一絲冷笑。
那藍衫者非是他人,乃湖州前任知州張睢。張睢,字嘉州,湖廣湘潭人氏,父早亡,自幼與母相依為命。少年聰明好學,至十來歲,四書五經,無所不通。有相士相面,道他有貴人之象。其母深信,便攜張睢沿湘江而下,經昭山,到得長沙府,尋名師訪高儒。嘉佑年間,中得進士,先為永州通判,後升遷湖州知州,深得宰相王安石器重。
那稱作秦大人的官員姓秦字聰碧,乃是現任湖州縣令。秦聰碧思索再三,正欲跟上,卻不料朱山月上得前來,冷笑幾聲,低聲道:“遷謫之官?不知是在說蘇學士,還是另有他人。”秦聰碧面有不快,瞥了朱山月一眼,低聲道:“休得多言。”朱山月淡然而笑,徑直入得長亭之內,與湖州通判華信等一干人飲酒談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