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19頁

    嚴微出得人群,來見蘇公,道;“這廝喚作余濟生,原來是個庸醫,無端害了人家孩子,見勢不妙,欲逃之夭夭,幸虧被人發現,方才擒拿住他。”蘇公聞聽,嘆息不已:古往今來,有幾多無辜病人死於庸醫之手?官場亦如此,那庸官有如庸醫,往往害人於無形之中。眾鄉人將那庸醫拖搡去了,圍觀閒人亦各自散去,只將此事留作那茶餘飯後的話柄。

    蘇公正欲復上茶樓,隱約聽得一側有人嘆道:“世間郎中怎的皆是這般下場?可悲可嘆。”心頭不覺一震,尋聲望去,卻是一書生,滿面惋惜之情。蘇公近得前去,拱手施禮道:“借問這位相公,何言世間郎中皆是這般下場?”那書生把眼來望蘇公,卻不回禮,冷冷道;“莫非這位爺亦是郎中先生?”蘇公心念一動,隨口道:“在下乃是遊方的郎中,恰自杭州而來寶地。”那書生淡然一笑,擺擺手,道:“我勸先生速速離去,休要在安吉呆留。”蘇公疑惑,道:“公子何出此言?”那書生冷笑道:“且看那余濟生便知。”蘇公笑道:“在下自小隨父行醫,已近三十年,不敢言比扁鵲華佗,卻也敢言懸壺濟世四字。那余濟生不過是一庸醫也,焉可與我相提並論?”  

    那書生瞥了蘇公一眼,冷笑一聲,道:“先生休要誇口,且聽我忠言,快快離去吧。”蘇公奇道:“莫非這安吉縣不容外來郎中?”那書生只是擺手,嘆道:“先生何必多問,若不聽小生言,恐追悔莫及矣。”言罷,搖頭嘆息而去。

    ☆、第一章 庸醫難逃(3)

    蘇公望那書生遠去,心頭疑雲頓起,上得樓來。待他落座,嚴微問道:“蘇爺與那書生言語甚麼?”蘇公拈著鬍鬚,疑惑道:“此事頗有些蹊蹺,我欲探查個究竟。”嚴微疑道:“蘇爺莫非疑心……”忽又止言。東方清琪不解,追問道:“疑心甚麼?”蘇仁道:“既如此,我等且尾隨前去,見機行事。”蘇公點頭。嚴微付了帳錢,四人下得樓來。

    蘇公四人問明方向,沿道前行四五里,卻見前方一個古樸村鎮,近得鎮頭,卻見一條小河自鎮中而過,蜿蜒迴轉,成“幾”形往東而去。鎮頭河上一座兩孔石拱橋,橋身長約十七八丈,寬約三丈,長條麻石壘砌而成,橋頭立有一塊石碑,高約丈余,碑身刻有“張公橋”三字,碑後刻有捐錢修橋人名姓百餘人。原來,此處本無橋,往來鄉人皆是坐船渡河,那擺渡的船家姓張,名芝,因在族輩中排行十三,故而又喚做張十三,這張十三每日早起晚歸,不論酷暑嚴寒、颳風下雨,天天擺渡。但凡有老弱病殘孕婦等,上船上岸,小心攙扶,且不取分文,故而四里八鄉皆敬重他,喚他做十三公。張十三擺渡四十餘春秋,待到六十大壽那日早上,渡船至河中,不想突起一陣大風,張十三一時把握不穩,滿船鄉人皆翻落河中,此刻正是深秋時刻,河水甚寒,眾人皆奮力掙扎,張十三同善水者將落水者救上岸來,急急清點人數,似少了一人,張十三復又游至河中及下游尋人,哪裡見著有人?有人細心清點,方知並未少人,眾人急忙呼他上岸,不想張十三終在冷水中時辰過長,因年老力乏、手腳麻痹,竟溺水身亡。待將他的屍首打撈上來,眾人皆悲傷不已。傳言張十三出殯之日,送葬鄉人竟達上千之眾,一時震動安吉。後來四方鄉紳百姓為了紀念張十三公,有錢捐錢,有人出人,修造了一座石橋,請得善書者書“張公橋”三字,又請巧匠刻碑,揚名後世。此便是張公橋的來歷,久而久之,百姓喚此莊鎮作張公鎮。(有關安吉縣張公古鎮之所在,浙江省、湖州市及安吉縣的一些專家學者頗有爭議,各執一詞,有的認為是在張家山村一帶,有的則認為是在張家嶺西側一帶,也有的認為是在遞鋪鎮芝村一帶。)

    蘇公近得“張公橋”石碑前,但見三字遒勁有力,頗有氣勢,不免暗自讚嘆。正感嘆間,忽聞一陣鑼聲,尋聲望去,卻見鎮巷深處擁出一伙人來,為首一名漢子,左手提著一面銅鑼,右手揮舞著一個鑼棰,邊敲邊吆喝,其後黑壓壓跟著百餘人,不時有好事者蜂擁上來。蘇公等不知何事,急忙上橋張望,卻見那伙人迎面而來。蘇公稍有遲疑,早有鄉人上前厲聲呵斥道:“前面閒雜人等,速速閃開。”蘇公四人急急退身下橋。閒人退閃兩旁,但見眾人推搡著一人,正是那庸醫余濟生。蘇公假作不知,借問身旁鄉人:“此是何人?”那鄉人眼巴巴望著,並不看蘇公,答道:“乃是余濟生。”蘇公問道:“卻不知他犯了甚事?”那鄉人瞥了蘇公一眼,恨恨道:“這廝是本鎮的郎中,前幾日,鎮上張屠夫的兒子偶感風寒,請他看病,這廝開了藥方,張屠夫依著藥方買藥,服了兩劑,那小孩病情竟益發厲害了,昨日夜間,那小孩竟一命嗚呼,氣絕身亡了。這廝聞知,竟攜家潛逃,恁的可恨。”又有一鄉人接言嘆道:“唉,正所謂醫風日下。世間為醫者,當有醫風醫德,若醫術平平,又一心貪圖那銅錢銀兩,不顧他人生死,如此怎可為醫做人?你我凡人,食五穀雜糧,御酷暑嚴寒,誰人不生病?若逢著這般庸醫,小恙竟成絕症,豈非自尋死路?”先前那鄉人笑道:“你若信這等庸醫,當然是自尋死路。”這鄉人道:“所謂病急亂投醫,若非相當熟識之人,又怎的辨得出良醫、庸醫來?那韓城菊、程江平、雲氣等人,往日人皆言良醫,又豈知他等亦是庸醫?”先前鄉人笑道:“常言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任他如何道貌岸然,終有一日原形畢露,且看余濟生今日下場。”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1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