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王敦望著蘇公遠去身影,忽然笑了,那笑甚是詭秘。
行至數百步遠,蘇公忽然策馬回來,近得王敦前,笑道:“王兄,蘇某還有一語不曾言及。”王敦笑道:“蘇兄且言。”蘇公淡然一笑,道:“齊滕花之死,乃魏之郎殺人滅口也。而那魏之郎又怎生知曉我等疑心齊滕花?”王敦奇道:“蘇兄所言甚是,王某竟未思忖過。”
蘇公淡然一笑,道:“知情者,只你我二人……”王敦一愣,愣愣道:“莫非蘇兄竟疑心我不成?”蘇公笑道:“豈敢豈敢。只是蘇某自魏之郎書房中搜得些信箋。”王敦驚慌道:“甚麼信箋?”蘇公笑道:“王兄何必明知故問。那田真秀名為魏之郎妻妾,實則為誘餌也。但凡有人勾引得他人妻妾,自然詭秘得很,暗中幽會,相通書信,卻不曾料想留下把柄,反中他人奸計,受制於人。”王敦大驚,低聲道:“原來蘇兄早已知曉。”
蘇公自懷中取出一物,拋與王敦。王敦急忙接過,粗粗看罷,道:“蘇兄救我命也。”蘇公笑道:“王兄早知田真真姊妹二人,卻來瞞我。那日真假之論,我道宋盛所殺之人非田真真,或是那女子面容極其酷似田真真而已。那時刻,大人面色大變,蘇某便疑心了,大人心中有鬼也。”王敦苦笑道:“王某亦是一時受他誘惑,身不由己,險些釀成大錯。只可惜宋盛宋大人枉自丟了性命。”
蘇公冷笑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王敦誠惶誠恐,連連點頭。蘇公又道:“蘇某還有一言奉勸王兄。”王敦惶惶道:“蘇兄請言。”蘇公低聲道:“王兄既為州官,卻暗中做那商賈買賣,一味謀求孔方青蚨,卻不知此物是雙面之刃,既可庇佑你,又可加禍你,望王兄好自為之。”言罷,迴轉馬身,揚鞭而去。
〈本卷完〉
☆、後注
《神秘竊案》後註:
1、宋哲宗元祐元年(即公元1086年),舊黨執政,蘇軾被調回京都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因在罷廢免役法問題上與舊黨發生分歧。元祐四年,蘇軾出知杭州,再次回到西湖。故事中提到的蘇東坡在西湖修堤之事,與歷史事件有差異,實際應發生在蘇東坡第二次到杭州任職期間。
2、十大手法,龍井茶炒制手法有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至於十二道工藝一說乃是作者杜撰。
3、宋康定年間,宋仁宗趙禎命天章閣侍制曾公亮、尚書工部侍郎、參知政事丁度組織學者編撰《武經總要》一書,前後五年方才完稿。宋仁宗為此書作序,稱道:“凡軍旅之政,討伐之事,經籍所載,史冊所記,祖尚仁義,次以鈐略,至若本朝戡亂邊防侮計謀方略,咸用概舉”。此書前後共四十卷,其中第十一卷《行煙》、第十三卷《守城》,記載有火藥配方,如:毒藥煙球法(共十三種成份)、蒺藜火球法(共十種成份)、火炮火藥法(共十四種成份)等。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藥配方。至明代,火藥技術大為改進,配方更加合理,工藝趨於簡單,且火藥性能大為增強。永樂年間,平苗大將軍焦玉所撰《火龍神器陣法》,共記載火藥十六種,又記載火器四十餘種。無論宋、明,中國的火藥製作及利用技術在當時世界上均處於領先地位。
4、中國、日本使者相互往來始於漢代,歷經唐代、宋代、明代。至明代末年,朝綱不整、政治腐敗、海防鬆弛,日本商人便糾集沒落武士、浪人乘虛而入,出沒在中國沿海一帶(主要為浙江、福建、廣東)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嘉靖東南平寇通錄》描敘道:“驅擄少壯,發掘冢墓。束嬰竿上,沃沸湯,視其啼哭,拍手笑樂”、“積骸如陵,流血如川”。其中浙江是倭寇侵犯最為嚴重的地區,明末江蘇崑山有一書生,喚作鄭若曾(字伯魯),曾為明朝總督尚書胡宗憲的幕僚。此人頗有軍事才幹,一生留下不少軍事著述,其中尤以《籌海圖編》為最。《籌海圖編》是世界上第一本專門論述海防的軍事著作,它開歷史之先河,是早期海防戰略思想發奠基作。全書共一十三卷,圖一百七十二幅。其第五卷有:《浙江沿海郡縣圖》(其中有浙江沿海總圖、溫州府圖、杭州府圖、紹興府圖、嘉興府圖、寧波府圖、台州府圖)、《浙江倭變紀》、《浙江兵防官考》與《浙江事宜》,尤為詳盡。正如抗日戰爭中的漢奸,明代倭寇之禍也少不了一些漢人為虎作倀。《籌海圖編》第四卷《福建事宜》便指出倭寇頻繁入侵,是與一些大姓宦族勾引的結果。
至於中國近現代的恥辱(譬如南京大屠殺)更是慘不堪言,即便到了今日,日本依然不肯反省歷史。嗚呼,前車之鑑,後車之戒!
☆、第一章 客棧命案(1)
“世傳桃花源,多過其實。考淵明所記,止言先世避秦亂來此,則漁人所見,似是其子孫,非秦人不死者也。又雲殺雞作食,豈有仙而殺者乎?舊說南陽有菊水,水甘而芳,民居三十餘家,飲其水,皆壽,或至百二三十歲。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見五世孫者,道極險遠,生不識鹽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龍蛇,飲其水,故壽。近歲道稍通,漸能致五味,而壽亦益衰,桃源蓋此比也歟。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則已化為爭奪之場久矣。嘗意天壤之間,若此者甚眾,不獨桃源。予在穎州,夢至一官俯,人物與俗間無異,而山川清遠,有足樂者。顧視堂上,榜曰‘仇池’,覺而念之,仇池武都氐故地,楊難當所保,余何為居之。明日,以問客。客有趙令疇德鱗者,曰:‘公何為問此?此乃福地,小有洞天之附庸也。’杜子美蓋云:‘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神魚人不見,福地語真傳。近接西南境,長懷十九泉。何時一茅屋,送老白雲邊。’他日工部侍郎王欽臣仲至謂余曰:‘吾嘗奉使過仇池,有九十九泉,萬山環之,可以避世,如桃源也。’”此段語源於蘇軾《和桃花源詩》。蘇東坡晚年憂患,多寫“和陶詩”,寄寓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