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頁
坡的某些作品同樣具有近乎絕對完美的藝術形式,這使它們成為了短篇小說的絕佳範例。只要他願意,坡可以隨時以極具詩意的手法來編織他的散文——使用仿古的東方式文筆與寶石般瑰麗的辭藻,《聖經》詩句一般的複句,與奧斯卡·王爾德或鄧薩尼勳爵這些後起之秀所熟稔的複式俳句。於是,這些作品成為了極具吸引力的詩意幻想——以夢之囈語所譜寫的夢之盛會,充斥著非自然的絢麗色澤與荒誕的景觀,隨之而來的交響曲好似鴉片一般令人入魔。雖然《紅死病的面具》《靜——寓言一則》與《影——寓言》並不符合傳統詩詞的韻律,但因其中的內容均可稱之為詩篇,而文中所描繪絢麗斑斕的景觀更是與詞句的抑揚頓挫相輔相成。但其藝術真正的巔峰是兩篇並非如此詩意盎然的作品——《麗姬亞》與《厄舍府的倒塌》。尤其是後者可算是坡精悍文筆的憑證,使其當之無愧地成為了短篇小說作家之首。雖然劇情簡單直白,但這兩篇文章成功的奧秘取決於在對一切相關事件的選擇與搭配中精巧地展開劇情。《麗姬亞》講述了敘述人的第一任妻子——生性高傲,身世被謎團所籠罩,而死後以超自然手段頻頻附身於第二任妻子之上,甚至當第二任妻子死後又借其屍體還魂,使她的容貌顯現在死屍的臉上。這篇文章儘管行文不精且有些虎頭蛇尾,但高潮部分仍舊充滿了可怖的感染力。《厄舍府的倒塌》則以細節取勝,節奏也無比恰當,其中可怖含蓄地暗示著即使毫無生氣的靜物也擁有某種生命,並展示了一個古老且孤立的家族在其沒落之時,被一個畸形的“三位一體”聯繫著——一位兄長、他的雙胞胎妹妹和那棟古老的祖宅均聯繫著同一個靈魂,最終在同時刻腐朽崩塌。
若是在拙劣的寫手筆下,這些怪異的構思將顯得笨拙無比;但坡魔術般的手法則將它們轉變為鮮活可信的黑夜之恐怖。這要歸功於其作者完全了解恐懼與怪異的生理與機制(52)——哪些不可或缺的細節需要強調;哪些怪奇元素與構思應被選為恐怖的開端與鋪墊;哪些重要的事件與暗示應儘早放出作為駭人結局的象徵與預兆;哪些推動劇情的事件需要精密地調整,並如何緊密連接文章的各個部分,使全文以完美無缺的連貫性長驅直入,直向令人驚嘆的高潮駛去;還有場景的描寫之中應該突出哪些微小的差異,以在氣氛與偽裝的營造與保持中發揮作用——正是這些原理,與諸多其他難以捉摸,甚至一般的評論者也無法完全領悟的晦澀原則支撐起了一篇篇扣人心弦的故事。雖然其中的環節有時也缺乏推敲或充滿了戲劇式的做作——據稱某個苛刻的法國人完全無法忍受坡原文的文風,只能閱讀波德萊爾那溫文爾雅的法語翻譯——但一切瑕疵在其先天具備的強大怪奇之力下不值一提。文中的詭異、病態與恐怖毫無拘束地從這位藝術家的每一個創作細胞中流淌而出,為他至高無上的恐怖傑作賦予了無法抹掉的印記。坡的每篇怪奇作品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生命,如此高深的造詣更使他人望塵莫及。
正如大多數幻想作家一般,坡在事件與大場景的勾勒上比人物刻畫更為熟練。他筆下的主人公通常是多愁善感、孤僻自省的英俊才子,自尊卻陰鬱,性情反覆無常且有瘋狂傾向,大多家財萬貫或來自古老的家族,飽學古怪知識,並有著探究宇宙禁忌奧秘的黑暗野心(53)。除了聽似高雅的姓名,這種人物顯然與早期哥特小說中的主人公大相逕庭:因為他既不是毫無個性的臉譜式英雄,也不是拉德克利夫式或劉易斯式(54)哥特浪漫中拙劣的反派。不過他也間接與此類人物有著家族式的聯繫——陰鬱、反社會、充滿野心的特質與典型的拜倫式英雄如出一轍,而拜倫式英雄則又是諸如曼弗雷德、蒙托尼與安布羅西奧之類傳統哥特反派的後裔。其他種種特徵則源於坡自身的性格——敏感、憂鬱、孤高、心懷抱負且富於異想——因此在他筆下,孤傲自持卻又無法左右命運的受難者非常常見。
VIII美國怪奇傳統
雖然在坡所處的時代,公眾對其藝術不曾賞識,這也並不表明他們對與此相關的恐怖題材聞所未聞。在繼承了歐洲傳統黑暗傳說的同時,美國也擁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怪奇財富,而各類恐怖異聞也因此早已成為文學作品豐富的靈感之源。查爾斯·布羅克登·布朗正是藉此以他的拉德克利夫式傳奇故事紅極一時,而華盛頓·歐文對恐怖主題遊刃有餘的運用也因此使他的作品迅速成為了經典。正如保羅·埃爾默·莫爾指出,這獨一無二的怪奇財富萌生自首批殖民者對神學的興趣與精神的寄託,並於他們投身的神秘異地中壯大——在幽深的山林那永恆的黃昏里,時刻潛伏著各式各樣的恐怖;一群群古銅色皮膚的印第安人陰沉古怪的面龐與暴烈的行徑無處不暗示著惡魔般的邪惡起源;清教徒神權統治的大肆宣傳時刻警示著眾人須在那嚴苛的加爾文式上帝之前頂禮膜拜,而對這位上帝散發著硫磺氣味的死敵,每個星期日布道壇上必有一通高聲呵斥在等待著他。與世隔絕的清苦生活缺乏正常的娛樂消遣,久而久之人們便發展出一股病態般的自省,同時對情緒的長期壓抑、神權強加在每個人人格上的道德審查、與凌駕在這一切之上的掙扎求生擰結在一起,造就了一種獨特的環境,使面目猙獰的老嫗的黑暗低語久久徘徊在每戶人家的壁爐旁,而關於邪法巫術與難以置信的神秘怪獸的傳聞,即使在塞勒姆之亂的夢魘消散許久之後依舊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