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跑掉的那一個》(1945)——密室殺人。
●《穿鏡而過》(1948)——分身(doppelg nger,指一人同時在多個地點出現)、無傷痕殺人。
●《未完成的犯罪》(1954)——不可能盜竊。
●《恐懼的背後》(1967)——密室盜竊。
●《分足先生》(1968)——吵鬧鬼(poltergeist,傳說中發出聲響,把家具弄亂的小鬼)、監視下的密室殺人。
●《時間的問題》(1971)——密室中的驚嚇殺人。
《跑掉的那一個》和《未完成的犯罪》這兩部書沒有收進羅伯特·艾迪的權威密室書單《密室謀殺與其他不可能犯罪——一份全面的書單》(1992),估計是被遺漏了。其中《跑掉的那一個》明確提到“密室”,而《未完成的犯罪》則明確提到了在眾人監視下的盜竊是“不可能”的。
此外《誰的電話?》也討論了“吵鬧鬼”這一超自然主題。《月光下的男人》里消失的子彈《恐慌》里的非人類足跡亦可算做邊緣化的不可能犯罪。
海倫·麥克洛伊的密室不可能犯罪大體可分“機械密室”(兇手通過某種機械裝置製造出密室)和“心理密室”(兇手通過某種心理詭計使人產生密室的錯覺)兩類,其中心理密室比機械密室更加出色,尤以《猶在鏡中》和《分足先生》為然。這兩部小說都是公認的不可能犯罪傑作,均以古老傳說為基礎(“分身”和“吵鬧鬼”),故事中滲透著濃郁的超自然氣氛,到最後所有看似不可能發生的現象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釋。就這一特徵而言,海倫·麥克洛伊可謂是繼承和發揚了卡爾的風格。?而《分足先生》的“暴風雪山莊”設置(直覺主義的一種固有模式,指案情發生在與外界隔離的場所,兇手範圍限定)也表現出海倫·麥克洛伊和直覺主義流派的緊密聯繫。
心理懸疑
海倫·麥克洛伊寫作生涯的晚期,逐漸脫離傳統的推理小說,改而創作心理懸疑。身為女性作家,她擅長在作品中刻畫女性心理,尤擅描寫女性獨處時那種焦慮、惶恐的心情。她筆下的女主人公經常一個人在空曠的大房子裡過夜,夜裡聽到奇怪的聲音,引發一系列心理活動。這樣的例子包括《請勿打擾》《恐慌》《獨行女》《未完成的犯罪》《恐懼的背後》和《夢遊人》。這種“空宅孤女”的設置,似乎源自美國女作家瑪麗·羅伯茨·萊因哈特。
綜上所述,海倫·麥克洛伊的作品在歐美偵探文學中具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她以嚴密的邏輯為基礎,廣博的學識為底蘊,塑造出“心理偵探”這一前所未有的偵探模式,為偵探小說的發展和創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也使她成為繼范·達因和艾勒里·奎因之後,美國本格推理的又一座高峰。
第01章 窗邊的男子
只有當我遭到暴力而致死的情況下,以下內容才可以作為參考……
這些字列印在一張單頁紙上——八十一頁中的第一頁。紙張是白顏色的,很輕很薄,一令紙大概十六磅重,和一般列印紙一樣大小。稿子曾經被摺疊過。每頁紙的中央有一道摺痕。最後一頁紙的外面布滿了灰塵,就像曾經被塞進一個狹窄、骯髒的地方一樣。第二頁是書信的格式,開頭寫道……
“聖克里斯蒂娜”號
於海上
致警察局長
皮特維亞,聖特雷薩長官:
有人想謀殺我。我不知道這個人是誰。我沒有證據。船員不會相信我的話,但我仍有時間挽救自己的生命。
我內心深知,也許在這艘船抵達下一個港口皮特維亞時,我已經死了。另一起“意外’,就像發生在魯伯特身上的意外一樣,和蛇有關。
我只能寫下我的懷疑,把稿子投進郵箱,除此我別無選擇。這樣一來,我們一到達港口,你們就能收到它,無論我當時是否還活著。如果我有機會在兇手殺了我之前告訴他我寄出了這封信,也許能在最後關頭阻止兇手。這件事不在他或她的預料之中。船上除了我以外,沒有人知道這份稿子的事。甚至連托尼也不知道。
但是,如果我們到達皮特維亞港的時候,我還活著,請不要閱讀稿子上的內容。整件事也許是我搞錯了。這份稿子只會給無辜的人帶來麻煩。
從哪開始呢?當一個人處於恐懼的狀態下,很難用簡明扼要的語言來闡述一件事,甚至可能會條理不清。這件事是從哪開始的?在一切都太遲之前,有沒有一個可以讓我追溯到事件源頭、但又不太重要的時刻?如果有,我肯定沒有留意。
我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是我住在勳爵家裡最後一天發生的一件既奇怪又令人不安的事。這件事簡直使我覺得眼前的一切都突然陌生起來,就像是透過奇怪的、傾斜的攝像機鏡頭去看電影中的一個場景。你知道這會使觀眾多麼焦躁不安嗎?就是當鏡頭用透視法把一切都縮小,使正常的東西看起來不正常的時候。就是那種感覺,只是心理上的不適應。這使我不安,只是不安,然後才是恐懼。
那天下午,我正待在魯伯特的書房裡。自從那次意外之後,他就不再工作了。我和阿曼達、托尼在過去的幾個星期里在海灘漫步打發時光的時候,他那裡積攢了很多封信,現在,我正一一回復那些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