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多多良稍微撅起下唇。
“其實呢,光保先生……我對中國的轉變感到若干憂慮,不,我並不是反對共產主義,只是對於總共拋棄過去的宗教和禮儀,令人十分憂心哪。而且四川周邊古代的歷史還不是很清楚吧?雖然三國時代以後的歷史是明朗了,不過……”
“嗯,那一帶被諸葛亮作為大本營。《三國志》里出現的英雄現在仍然受到祭拜唷,也有武侯祠之類的廟。還有,啊啊,樂山的大佛,比奈良的大佛還要大。非常大呢。”
“哦,那是個懸崖佛呢。我記得是唐代建造的吧?在那之前的……對,有沒有那之前的民間信仰呢?像是祭典,或是小祠堂之類的。”
“這個嘛,我想想,對了,有養蠶的神和水神。有祠廟,也有祭典。”
“蠶。哎,中禪寺,養蠶哎。”
多多良叫道。
看樣子,這個妖怪研究家動不動就愛大驚小怪。
“那個蠶神叫什麼?”
“呃,對了,叫青神。也有村子就叫做青神,那一帶盛行養蠶,就是蠶的守護神。”
“青神?”
“嗯,神像穿著青衣,所以叫做青神。啊啊,好像也叫做蠶叢。好像吧。”
“蠶叢!中禪寺,蠶叢是《華陽國志》中記載的《三國志》以前的蜀王之名呢。是傳說中的第一個國王。古代的王果然活在民間的信仰中呢。”
“那個花陽……是什麼啊?”
“一本古書,記載了古代蜀國之事。是晉朝是寫的,但內容怪異荒誕,完全不被當成正史看待。'
“怪異荒誕?大陸的古代史不都很奇怪嗎?只因為這樣就不被當成正史嗎?”
“唔,如果這麼說,的確也是啦。”多多良望向中禪寺。中禪寺笑了。
“四川距離京城遙遠,是遠地邊境。對了,光保先生,您剛才吟了李白詩的一部分,您知道它的後續嗎?”
“呃……我記得是……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吧。啊,那首詩里的蠶叢就是那個蠶叢啊。原來他是蜀國的開國者啊。”
“是的。魚鳧也是王的名字。所以在李白生活的唐代,那些王並不是傳說,而是歷史。然而……現在不是如此了。為什麼呢,因為記載這件事的史料,保存下來的只剩下遠在後世所寫成的《華陽國志》而已了。沒有其他當時的記錄。或許有,但既然已經失傳,也無從確認起了。這些事物即使會變成傳說,也不可能成為正史。”
“因為……沒有其他的記錄嗎?”
“是的。沒有記錄的過去,隨著記憶消失,也會隨之消滅。能夠維繫過去的,原本就只有物質。唯有時間經過對物質造成的物理變化,才是過去的證明。但是物質會消滅,所以只要資訊沒有傳遞給下一代,過去就只有消失一途。過去原本就會消失,若是想要留住過去就只有記錄……或是記憶下來。”
“沒……沒有記錄的過去,就只能依靠記憶嗎?”
一瞬間,光保的表情變得極為不安。
“如果記憶斷絕的話……”
“就會消失。”
“會消失嗎?會消失不見嗎……?”
光保微微滲出細汗。中禪寺答道;
“正因為如此,傳遞沒有記錄的過去——的民間傳說和口傳文藝,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對吧?多多良?”
“沒錯。”
多多良有些激動,一本正經地點頭。
“就是如此。正因為如此,田野調查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家稍微探出身子,責怪中禪寺說:“你也應該多外出走走才是。”然後他重新轉向光保,身子更往前傾地接著說:“光保先生,怎麼樣?初代王蠶叢的蠶,就是蠶的舊字(日語簡化字,簡化之前的叫做舊體字。在“蠶”,就是簡體、繁體之別。),據信蠶叢是將養蠶技術傳到蜀國的王,經過數千年後,在當地養蠶依然盛行,而且蠶叢也被神格化而受到祭祀,這完全是出於人民的感激呢。可是如今這個信仰也會出於政治利益遭到禁止,不久將會逐漸消失吧。
“該不會已經消失了吧?”中禪寺說。光保再次露出害怕的表情。
“如果我所看到的那些祭典消失不見,那麼《三國志》以前的歷史就真的會消失嗎?會消失嗎?”
光保確認似的反覆問道。這似乎是他說話時的習慣。
多多良依然一本正經地說了:
“可是光保先生,你不是看到了嗎?既然你看到了,就表示資訊還活著。對,如果說蠶叢依然受人祭祀,或許二代王柏灌、三代王魚鳧的傳說也都還保留著。這些都是《華陽國志》里記載的人名……”
“柏灌嗎?字怎麼寫?柏樹的柏、灌溉的灌嗎?這個嘛……是有個地方叫做灌……是在成都盆地的西北呢。揚子江不是有個都江堰嗎?那是個規模浩大的水壩各位知道嗎?”
“那是世界最古老的水壩呢。”中禪寺說道。
“是的,據說是西元前建立的。那個髒兮兮的水壩,看起來就像木筏還是棧橋一樣。那一帶就叫這個地名。那裡有個祭典,叫清明放水節,場面非常壯觀唷。和日本的祭典不同,怎麼說呢,色彩繽紛,像這樣豎著一大堆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