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
“我是漢族。”
“你可知道漢族又是什麼族呢?”
“這個難不倒我,咱們漢族起源於炎黃,不斷發展壯大至今。”
“對了,也就是說我們的民族是不斷融合的,我們之所以承認自己是漢族,不是完全基於遺傳基因,而是因為有相同的文化認同。”
這個問題讓我陷入了思考,彭教授的話的確很有道理。
“生活在同一地區的人,因為地質和氣候條件一樣,外貌上就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他們卻不一定是一個民族,只有大家在宗教文化方面逐漸達成了共識,才形成了民族。”
“因為宗教派別發生的地區衝突至今仍時有發生,一個民族必須要有統一的文化基礎才能不斷發展壯大。你知道契丹這個民族嗎?”
“這個我可知道,我也是個武俠小說迷,大俠蕭峰就是契丹人。”
“哈哈,可是契丹族怎麼沒有了呢?”
“這我可不太清楚,會不會契丹就是今天的滿族啊?”
“不排除有一些滿族人曾經是契丹人,但我們漢族人中也有契丹人。契丹人創造力輝煌的紅山文化,當時非常強大,宋朝軍隊屢屢敗在他們手下,包括俄羅斯人也對他們禮讓三分。可就是這樣一個民族,後來主動放棄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最終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彭教授頭髮很茂密,單眼皮、大眼睛,長條臉、高顴骨、高鼻樑,他穿一身黑色唐裝,人長得並不好看,但他身上的學者氣質由內而外,讓人新生恭敬。所以對於他說的話,我們毫無置疑。
艾頓博士也是第一次聽說這樣的事情,他說:“文化的差異性是區分民族的關鍵因素,就算是順風順水的中華民族如果不愛惜你們的文化,也是十分危險的。”
彭教授糾正道:“博士,我們中華民族可是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啊,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不止一次被異族所統治,但因為有強大的傳統文化,統治我們超過百年的民族必定會被我們的文化所同化,最後完成了民族的融合。”
“哦,恕我對中國的歷史缺乏研究,我想請問彭教授,如此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如今為何受到了抑制呢?”
“這個問題要從鴉片戰爭開始說起,大清帝國被西方列強打敗之後,很多學者開始反思原因,在新思潮運動中,有一伙人竟然把國家的失敗歸罪到了文化上。從此開始崇洋媚外,大力學習西方文化,傳統文化飽受質疑,才有了今天這讓人扼腕嘆息的局面。”
說到此處,彭教授很是痛心。
我說:“教授,您別傷心,都是咱們老祖宗的東西,既然已經意識到了,咱們重新拾起,很快就能重新再現輝煌。”
“哈哈,海棠小姐,談何容易啊。中華傳統文化生生不息,其中凝結了四五千年古人的智慧結晶,有多少典籍淹沒在了歷史的塵埃中,它們都是無法複製的,沒了就沒了。如今傳統文化消失的速度不亞於物種消亡的速度啊。中華傳統文化就像林妹妹的眼淚,怎能經得住春流到夏,夏又流到秋啊!”
“彭教授您不要悲觀啊。”
“我不是悲觀,只不過我很客觀。你想一想,我們今天的局面你就不會樂觀了,現在的年輕人誰願意學習傳統文化,我們的學校里又在教些什麼?”
“彭教授,即便這樣我們不還是延續了我們的文明嗎?說明還是有人重視的。”
“政府首先就不夠重視,學術界至今還在爭論傳統文化的優劣,我們今天能夠保存一些成果,恐怕靠的都是外國人。”
“教授您這麼說就有些不客觀了。”
“我說的是事實,現在國外重視中華文化的程度甚至超過了國內,這幾年很多典籍重新有了熱度,也是先在國外火起來的,比如《菜根譚》就是在日本工商界火了之後才被國人重視的。”
墨軒說:“這真的是很悲哀啊。本來在台灣還不錯的,但台獨分子這些年也努力在去中國化,保護傳統文化已經刻不容緩了。”
“傳統文化現在都靠老外保護了,不久前,咱們國家打算把四書五經全都譯成外文出版,於是請了很多國外的漢學家進行研討。結果一位德國的著名漢學家告訴我們,在鴉片戰爭期間,很多傳教士早就把咱們的經典帶到西方了,如今人家早就學的很好了。”
艾頓博士說:“是啊,我在美國很容易就能看到中國古籍的譯本,當然種類還很少,這一次我來到中國就是想好好享受中華文化的薰陶。”
難道這就是圍城嗎?中國人拼了命的學習外國的文化,覺得自己的東西太土,而外國佬卻不遠萬里跑到這兒感受我們的文明。
彭教授說:“文化的自我保護意識非常重要,很多沒有自己固有文化民族,他們努力學習外國文化,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這無可厚非,但有自己固有文化的民族如果缺乏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那是非常可怕的。”
我問:“有多可怕?”
“簡單說吧,《大長今》你們有看過嗎?”
“挺火的,看過啊。”
“你知道這個電視中的很多文化都是中華傳統文化嗎?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都是衍生文化的國家,他們的文化是從我們的文化上發展起來的,但是這些年,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把我們的傳統文化誤以為是日韓的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