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我心頭一涼,假如是人身碰擦而出的簌響,那該有多少人?一個連,還是一個團?
敵兵的畫面剛還在腦中浮現出來,瞬間我又想到了昨天的渡河摸哨。
難道說,是越南軍隊尋到了我們的行蹤,便出動大把大把的兵力開往深山,前來搜捕我們了?
簌動在耳邊越來越清晰,細小的動靜越來越近,現在可以確定的是,不論搞出響動的究竟為何物,總之,它正在朝我們靠近。
正文 第四十七章 :狼來了
“我操。”我聽到旗娃聲音極低的罵了一句。
旁邊戴著偵察面罩的鄧鴻超,也轉頭看向我,雙眼露出驚恐。就連平日裡處險不驚的王軍英,聽聞簌動後,也取下了偵察面罩,撫走額頭上的汗水。
“怎麼整?”劉思革問道。
“撤,找地方躲!”黃班長斬釘截鐵的令道。
六人即刻直起身,往後撤去。在叢林作戰,最大的好處就是,退守的一方,永遠比進攻的一方有優勢。因為亂草雜蔓、百樹齊生、石坡當道的環境中,任何一處都是隱蔽點。當然,這個好處的前提是,必須要熟悉周圍的地形。
我們的背後是溪流的上游處,那裡的地形我們走過一道,有個大概的了解,所以知道哪裡適合躲藏。很快,我們就跑回了剛才跳下的一片坡頭,坡頭上邊兒是一片綠竹林,用來掩護撤離再好不過。
可六人剛還捏穩了竹節,背後的樹林那邊,忽就叫起一陣刺耳的聲音。那聲音刺耳驚人,分貝也足,響徹在山谷里,氣勢無比。其帶給我的第一感覺是,這尖銳震耳的聲音,有些像汽車喇叭。
難道說,越南人這是派的機動部隊進行搜捕,連他娘的卡車都開進山了?
不可能,絕不可能。前面瞧不見公路的影子,坦克車在這陡路密林里開起來都夠嗆,四個輪胎的卡車,絕不可能在樹林裡頭轉起軲轆。這聲音,更像是什麼動物發出來的。
叫聲引得六人回過了頭,撲滿了一身泥土的鄧鴻超冒了一句:“大象?”
幾人看向他,沒聽明白他嘴巴里蹦了個什麼詞兒出來。
鄧鴻超不顧幾人眼神里的不解,他對著林子裡的簌動,興奮不已:“對,大象,那不是敵人,是大象!”
寫到這裡,現在的我,不免停下了筆,在這堆字稿面前揚嘴一笑。
因為那天的實際情況,說出來有點好笑,尤其是以今天的目光去回顧。
那是一個電視機還未普及的年代,我們知道,電視機放映畫面的同時,也會有聲音響出。看電視就是視覺與聽覺的兩重體驗。但對於沒看過幾次電視機的我來說,超於日常生活所見的事物,通常我只能看到“畫”——也就是一張畫兒,一張照片。
而對於許許多多事物的“聲”,我是非常陌生的。
比方說,鄧鴻超當時說出大象後,我知道大象長什麼樣,我在照片和連環畫裡見過。可是,我卻不知道它叫起來,是什麼樣的聲音。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對於屏幕前的你來說,這聽起來是不可思議的,但那就是事實。那個年代裡,沒有網際網路,看個電視就算是奢侈,像我我這樣的大多數普通人,都被圈定在一個“範圍”里。
這個範圍就是說,除了一日三餐,除了平日所見,我們很難再見識到其他事物。
而“多媒體”這個概念,更是在十幾年後,才出現在我生活里的東西。報紙、黑白電影兒、沒有插圖的書籍、或者幾張照片,差不多就是超越生活所見的全部了。
“大象?”旗娃喘著氣問道,“鼻子很長那玩意兒嗎?”
鄧鴻超點頭:“嗯,是,我們用不著跑了,那不是敵人!”
黃班長估計也是沒聽過大象叫,他將信將疑,讓我們停止撤退,先蹲伏在竹林里,觀察再說。接著,樹林裡的簌動聲越來越近,我們都等著那林子裡究竟會鑽出什麼。
結果是,鄧鴻超這個見多識廣的大學生猜准了。從竹林坡上望下去,溪水那邊兒的樹冠綠陰之下,果然有十來只扇著耳朵、伸著長鼻的龐然大物,由林子裡緩緩走出。它們踏進溪水裡,褶身被浸濕,長鼻噴起水。
原來,樹林那頭的撓人心口的簌動,引來的只是一場虛驚。
見到來者是一群大象,不是幻想中的追兵,六人便也鬆了口氣。灰身一片的大象,讓我心生驚奇,因為這還是第一次見到真身。這其實也是那個年代的年輕人踴躍參軍的理由之一,不只是軍營這個“鐵飯碗”誘人,一定程度上,從軍的經歷,也是開拓視野、增長眼界的經歷。
或許在今天看來,看見幾頭大象算不得什麼“見識”,但在那個年代裡頭,有相當多的人,一輩子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別說見大象,好多人連趕一趟集鎮都算出遠門。下鄉插隊時,我就和這種生活近距離接觸過。
我們蹲在竹林里觀察一陣,確認它們是野生、無人圈養後,便又走下坡頭,回到了溪水邊。
在我之前的世界觀里,這些大象也就如家畜一般,跟牛羊差不多的個頭。但走近之後才發現,這些野象的個頭,實在太大了,我甚至都不敢多去靠近一步。
見到這些大個頭,我們敬畏心起,不敢再靠過去與它們爭搶溪水,只得饒進林子裡,繼續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