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5頁

    「可是擊力交換完全沒搞頭啊。」

    「老師說現在最重要的是創造意象啦。」

    大家齊聲聊開,我完全摸不著頭緒。他們在炫耀先上了全人班的課程,背後的優越感令我不舒服。不過我長久以來有一個習慣,當大家主動避談某項話題,我會裝作從來沒這件事。

    因為我跟不上他們的討論,僅是靜靜聆聽,思考著這裡給我的第一印象。有點不可思議,我好像在何處也有相同感覺。

    下一堂課的上課鐘響起,學生接連回座,我終於想起這股感覺來自何方。

    「是妙法農場……」

    覺的耳朵最靈,他聽到我自言自語而回頭。

    「你說什麼?」

    我遲疑一會回答。

    「這班跟農場好像。我們讀和貴園的時候不是參觀過妙法農場?」

    一聽到和貴園三個字,覺的態度就跩起來,像大人在聽小孩的童言童語。

    「全人班像農場?你什麼意思啊?」

    「氣氛有點像就是了。」

    我愈來愈壓抑不住心中的不適。  

    「不知道你在胡說什麼。」

    覺似乎有點不愉快,而且開始上課了,對話就此結束。

    妙法農場在黃金鄉,我們在和貴園的校外教學時參觀過這裡。校方在我們即將從小學畢業前會匆匆忙忙帶著學生到各地探訪,讓學生思索未來發展。這輩子第一次見到生產現場時,我們這群孩子兩眼發亮,內心湧出迫不及待要長大的念頭。

    職能工會的陶瓷玻璃工坊人員,帶領我們參觀如何用咒力生產一般燒結法絕對無法生產的強韌陶瓷,及接近完全透明的玻璃。當時許多學生下定決心,從全人班畢業後,要到這裡拜師學藝。

    但最震撼人心的,絕對是最後參觀的妙法農場。

    妙法農場是町裡面積最大的農場,設置數個分布各鄉的實驗農園。我們首先參觀的是白砂鄉的海水田。我們吃的米主要來自黃金鄉的水田,但海水田也種植不少稻米,藉著逆滲透現象來排除鹽分。我們試吃海水田的米,有點咸,但依然可入口,相當驚奇。

    接下來參觀的是養蠶場,這些蠶正在結七彩閃亮的繭。從這些繭抽出的蠶絲不僅可以製作高級絲綢,而且不需染色,更不會褪色。隔壁的建築物養著外國產的絹絲蟲,當成品種改良的種類參考,包括可結黃金繭的印尼天蠶蛾、繭的體積比一般蠶大十倍的印度野蠶,及會一次聚集數百隻,結成橄欖球大小巨繭的烏干達舟蛾。  

    壓軸好戲是密閉房間中的常陸蠶。常陸蠶體長兩公尺,有三個頭、六張嘴,其中三張嘴拚命啃食大量桑葉,另外三張嘴日以繼夜地吐絲。常陸蠶看起來已經遺忘結繭的目的,只知道往四面八方吐絲,工作人員須常清除觀測窗上的蠶絲。農場導覽人員解釋,昆蟲體型過大會造成呼吸困難,因此飼養室是裝有雙重門的氣密室,內部維持極高的氧氣濃度,一點火就會爆炸。

    養蠶場隔壁是一大片農田,種植馬鈴薯、山芋、蔥、白蘿蔔、草莓等作物。參觀時節正值寒冬,幾塊田地恰巧被白雪般的泡沫覆蓋,據說馬鈴薯與山芋很怕霜害,因此當氣溫驟降,農場裡的苗圃沫蟬就會吹出大量泡沫,保持溫度。沫蟬原本是農業害蟲,但受咒力影響而突變,成為保護田地的苗圃沫蟬。

    田地周圍隨時都有巨蜂飛來飛去,深紅甲殼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這些是剽悍無比的赤雀蜂,由殘暴的虎頭蜂與兇猛的胡蜂混種而成,會獵殺害蟲,但對人畜無害。

    穿過農田,農場深處就是畜舍。

    小學畢業在即才讓我們參觀農場,想必就是因為這間畜舍。這裡養的不是植物或是昆蟲,而是被咒力改造的家畜。看到被改造成產肉機器的牛與豬、作為泌乳機器的母牛,以及變成毛毯狀、方便剪毛的綿羊,內心肯定不舒服。接下來看到牛舍里養著長相普通的牛,我確實鬆了一口氣。  

    「這是怎麼回事?都是普通的牛啊。」

    我反倒佩服覺的神經竟然這麼大條。

    「也不普通啊。」瞬指著牛舍的角落。

    「那是不是袋牛?」

    我們吃驚得睜大眼。

    「真的!有袋子!」真理亞大喊。

    一頭棕牛在牛舍角落咀嚼飼料,它後腿的腳踝上確實有個像氣球的小小白色腫包。

    「是呀。這間牛舍的牛全有袋子哦。」

    雖然我已經想不起導覽員的名字,不過印象中是體格健壯的男性,他當時露出困擾的神情,也許不想觸及這個話題。

    「為什麼不把袋子拔掉呢?」覺不顧導覽員的尷尬,開口問道。

    「呃……酪農間有種說法,長袋子的牛免疫力比較強,不易生病,學者還在研究這是真是假。」

    即使我們之前看過各種奇形怪狀的家畜,但對袋牛的興趣最濃厚。這是有原因的。要解釋這一點須參考我手邊的另一本書。書名是《新生日本列島博物志》,封面烙上「秘」字,代表本書屬於第三類書,可能有害,要謹慎管理。

    以下是部分節錄:

    袋牛曾被稱為「牛袋」,由於前述因素演變為袋牛。這名稱碰巧與袋蟲十分類似,頗耐人尋味。袋蟲(Rhizocephalan barnacle)是甲殼動物,藤壺的近親,模樣像袋子,乍看聯想不到蝦蟹等甲殼動物。這是因為袋蟲經過演化,成為適合寄生在藻蟹等的甲殼動物。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