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頁

    而老頭便帶著我上了龍山,其上有座三清觀,不過由於特殊時期的風潮,現在顯得格外破敗。在這山清水秀的地方可謂說是大煞風景。

    自從我到了龍山,老頭便用捕獲的獵物從山下換了只奶羊(就是嘴上長鬍子,而且特長的那種。),每日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拉扯著,知道我五歲的那年。

    後來每當聽他怎麼把我拉扯大的輝煌歷史,我就被感動的稀里嘩啦,不過想起他對我的調教歷程,我卻是恨得牙痒痒,那簡直叫個慘無人道。

    在我五歲那年,我在老頭的強迫之下被迫行了拜師禮,然後我便開始跟著老頭學習識字,不僅認識簡單的字,尤其是那種繁蕪的亂七八糟的稱之為字的東西也讓我認識,只把我整的差點脫了一層皮。除了識字之外,便是背書,囫圇吞棗的背,他讀一句,我跟著讀一句,一天除了這些之外,便是跟著老頭在山頂打坐,一年四季如此,說是跟著他練什麼《內經圖》。

    老道說當今之世,道門不昌,內丹之術存世恐怕已無多少,而這內景圖乃是昇陽之術,內煉精氣神的不二法門。我聽老道的口氣,修煉這玩意還能成仙作祖啥的,雖然從小我便被貫穿著神鬼之事,道門之法,但是長這麼大我還真沒見過什麼鬼神,所以打死我我是絕不會信的。

    而自從我懂事起,我感覺我的噩夢開始了,我就覺得,我跟著老頭沒過過啥好日子,每次我說這話,老頭總是會狠狠地敲打我一頓,然後罰我靜坐幾個時辰,每次起來,我就感覺,我這腿還是我的嗎?  

    第三章 上清法籙

    龍山之上,後山是大片大片的銀杉,群山漫舞,似蛟龍出海,林濤浩蕩,如東海揚波,懸瀑飛流直下,山腰雲霧繚繞,林間鳥語啾啾,此時正當初春,漫山遍野更是山花飄香。

    我們道觀便是在龍山之上“湘中第一峰”的岳坪峰旁邊的一座山峰,雖說我們的是座道觀,不過經過戰亂,也被糟踐的不成模樣了,三清的神像被推倒之後,老頭便用神位代替了,大殿後面是我們的生活起居的迴廊小院,不過因為就我們師徒倆人,屋比人多,所以自小我便過著一人多間的生活。

    不過這些房子之中北方那一大間老頭嚴令我涉足,記得有一次我見那門開著,好奇便鑽了進去,我還沒看清楚裡面是什麼,便被老頭倒提著我把我從門裡面給扔了出來,我看他那吹鬍子瞪眼的架勢,肯定恨不得把我活剮了。

    不過虧得我那一張從小便被調教的伶牙俐齒,儘管如此,最終還是難以逃脫一百遍的《道德經》。

    這天晚飯過後,天色漸暗了下來。

    老道喊我過去,突然問我:“一水,今年你多大年紀了?”

    我不由納悶,掐著指頭說道:“師父,十歲了吧!”  

    老頭嘆口氣說道:“粗粗算來,卻也有十周歲了,儘管你拜入我門下,但當時你年紀小,也便少了許多程序,也真正算不得我門中弟子了。”

    我聽老的意思,不由心下忐忑,“師父,那怎麼樣才算是真正的弟子呀!”

    老頭沉思些許,然後平淡的說道:“我也是從小看著你長大的,自是知道你的秉性,所以擇人授之這一關是不必的了,拜師之禮也業已拜過,所以也不必,但是最主要的一道程序便是授籙。”

    “師父,啥子時授籙呀?”我我以前聽老頭說過符籙,也見他畫過符籙,但是這授籙還是頭一次聽說,而老道見我這般問起,也是細細道來。

    授籙與符籙是有根本區別的。授籙是茅山宗信士從凡入聖的必須“信物”,凡皈依道門者,首要拜師盟誓,領取職牒,遵守三皈五戒。茅山宗授籙被稱為道門瑰寶,因一旦授籙,就必須遵守戒律,言行舉止,合乎道妙,能奉此道,可以洗心除欲,免其夭橫,積善立功,堅信正道,達到圓滿成真的境界。簡言之:“授籙是授天命也。”授籙是步入正道的憑證,相當於資格證書。符籙,是天神的旨令與眾神的名錄,其作用役使鬼神,驅邪降魔,祈佑平安。上清派認為,符乃天府玉京山自然梵氣,是赤氣化生之氣,若與天為徒,內修三光以成道,外運三光以為符。符有時與籙合稱符籙。符是天神的旨令,籙是眾神的名錄,又是記錄修道者的名冊。凡信道者其名已注天曹,成道已歸天庭。  

    我聽老頭說起茅山宗,不由好奇,我說那咱們算是啥子派。

    老頭看了我一眼,很不屑的說:“咱們是上清派,是茅山宗其下一支,是東晉中期楊羲造作的‘上清經’逐漸傳播後形成的。”

    老頭說道這兒,頓了頓,輕抿了一口茶水,然後說道:“看來今天我是要給你上一課了,連自家門中興盛之事都不知分毫,以後如果傳出去,祖師爺的臉可是要被你丟大發了。給我坐好,好好記住了。”

    我聽老道這樣說,只好挺直腰,睜大眼,盯著老頭。而老傢伙見我這端正的態度,清咳一聲,卻也是緩緩道來。

    東晉興寧二年,有魏華存等眾仙真下降,魏將清虛真人王褒所授“上清”眾經三十一卷並諸仙真傳記、修行雜事等授弟子琅琊五司徒公府舍人楊羲,楊得魏華存所傳,用隸書寫出,傳護軍長史丹陽句容許穆。許穆再傳子許歲羽。二許去世後,歲羽子臨沮令黃民收集先世所寫經符秘錄,於東晉元興元年奉經入剡,為馬朗、馬罕禮敬供養。至東晉末,有道徒王靈期等向許黃民求經。王等遂在所得幾卷經書基礎上,竊加損益,盛其藻麗,再次造撰,凡十餘篇。從此“上清經”流傳甚廣,“舉世崇奉”。於是一個以扳依上清經錄的新道派——上清派漸次形成。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