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9頁

    羅納爾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是個天生的樂觀派,吃頓好吃的,睡個懶覺,都會覺得人生好美。

    “哈哈,就是,就是,飛羽說的沒錯,一定可以看到!”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閒聊著,抒發著小心情,樂此不疲。

    關曉美獨自陶醉在泰山的晚色中,丁蔚湊過去和她說話:“我說曉美,你很嗨呀”,“什麼?”,關曉美摘下耳機。

    “我說,你自得其樂”

    “是啊,聽聽音樂,看看美景”,曉美微笑著回應著。

    “怎麼樣?這次沒白來吧,玩的開心嗎”

    “當然了,而且明早,太陽必須出來!”

    “羅納爾說了,必須的”,丁蔚樂呵呵的說。

    “趁天還沒黑透,咱們還能再去一個小景點”,丁蔚提議道。

    丫頭片子她們已經逛了一圈,遊玩了幾個小景點,剩下的五嶽獨尊、大型碑刻、玉皇頂等景點,打算明天看完日出,下山的時候捎帶著遊玩。  

    還是丁蔚,羅納爾,飛羽,關曉美,靜熙五個人,結伴,離著最近的是碧霞祠。

    “碧霞祠挺大的,是一座道觀,裡面好像在準備什麼儀式,我們剛才等了半天都沒開始,你們現在去的話說不定能趕上呢,很神秘的樣子咧!”,丫頭片子嚷嚷道。

    “那快走,快走”,丁蔚最喜歡神神秘秘的東西,帶著大家一起前往。

    其實碧霞祠就在不遠處的一座山樑之上,步行半里,有二十幾米高的台階,拱門後面就是。

    他們只用了十分鐘,已站在碧霞祠門口。

    碧霞祠是道教全真派聖地,泰山極頂南側,初建於1009年,金代稱昭真觀,明弘治年間改名碧霞靈應宮,又稱碧霞靈佑宮,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後改稱碧霞祠,沿用至今。碧霞祠是一組宏偉壯麗的古代高山建築群,由大殿、香亭等十二座大型建築物組成。整個建築以照壁、南神門、山門、香亭為中軸左右對稱,南低北高,層層遞進,高低起伏,參差錯落,布局嚴謹。在道教宮觀中極有代表性。每年有逾百萬的香客遊人登泰山朝拜碧霞元君,心香一瓣,祈神福佑。

    朱紅色的山門顯得非常大氣,兩層結構,跨入門洞之後,是一座寬闊的長方形庭院。庭院當中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墊著腳可以看見庭院中間正在做著法事。  

    只見庭院中央鋪著一張華麗的大地毯,前方是一張香案,上覆黃色布幔,供奉一個牌位,香案上擺著幾盤水果祭品。一名羽服道冠的道士正在拱手上拜,而周圍十數名黃衣和黑衣道士,肅立兩旁,口中念念有詞。

    周圍的遊客一邊觀禮,一邊拍照議論。聽說這是祈福法會,祈福國泰民安,也是泰山碧霞祠的一個優良傳統。住持道長率領道眾恭對莊嚴法壇,謹按道教傳統,如法如儀誦經祈福,祈願:山河穩固,盡絕疫癘之侵;百姓康寧,同享清平之樂。雨順風調,國泰民安;中華復興,國運綿長。

    丁蔚心裡也同道長一起默默祈福,然後帶著大家向碧霞祠內走去,兩層二十多級台階,上面是山門殿,用鐵瓦蓋成,供奉著四尊銅質神像,前為道守護神青龍、白虎,後為趙公明、劉挺。

    走進山門是碧霞祠的主院,院中央有香亭,香火千年未斷。院內東西兩側還有清乾隆御碑和碑亭各一座。明代銅鑄的千斤鼎和萬歲樓,也在這裡。繞過香亭,便可看見碧霞祠正殿及東西配殿。東配殿以鐵瓦覆頂,面闊三間,內供眼光娘娘銅質像,稱眼光殿。西配殿建置與東配殿相同,因供奉送生娘娘銅質塑像,得名送生殿。

    正殿是碧霞祠的主體建築,面闊五間,重檐八角,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是祠內最高大雄偉的建築。殿頂由360片銅瓦組成,代表著中國舊曆一年360天,象徵“周天之數”。每當雨後天晴,山下雲海翻騰,山頂輕煙如織,碧霞祠時隱時現於山巔雲際,如天上宮闕一般。晴朗時,殿頂金光璀璨,十分壯觀。所以碧霞祠被稱為仙人瓊閣、天上宮闕。正殿內供奉著碧霞元君像,是一尊鎏金銅像,為清乾隆年間所鑄,至今保存完好,是祠中鎮觀之寶。傳說碧霞元君是東嶽大帝之女,宋真宗在位時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古代,碧霞祠大殿輕易不開,只有帝王大臣才有資格進大殿朝拜元君,普通百姓只能在香亭中求禱泰山娘娘。  

    大家跟著前面的旅行團,一路蹭聽,嘖嘖稱奇。從正殿出來,又聽那個導遊介紹,香亭左前方是明萬曆年間立的泰山天仙閣金闕銅牌,右前方是明天啟年間立的泰山靈佑宮銅碑,兩碑高達五米,氣勢莊嚴。

    欣賞一番之後,大家回到了山門外的院落,祈福法會還在繼續進行著,道士們的吟唱之聲抑揚頓挫,非常悅耳。丁蔚帶著大家往南神門方向走,繞過一處照壁,羅納爾在前面喊了一聲,“這裡有遊廊,我們穿過去看看”,不知道是何原因,照壁後面的遊客明顯少了許多,丁蔚一眼望去,看不到遊廊通向那個方位,因為較直的這段遊廊到盡頭九十度拐彎了。

    遊廊通往另一處庭院,院門口一排青竹。三三兩兩的遊客在院子裡拍著照片,閒散舒適的漫步。

    ”這裡比外面安靜不少呢,那邊的屋子開著門,我們去看下“靜熙提議道。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